“叔父,伯父為什麼這麼傻?”
劉垣抓住呂文福地手,抽抽噎噎地問道:“忽……忽必烈在戰前就……就已經放過話,對伯父隻要活的,伯父為什麼那麼傻,要服……服毒自盡?忽必烈那麼欣賞他,他為什麼就那麼想不開呢?如果……如果,如果伯父他……。”
“如果你伯父向忽必烈投降,就可以保住性命了對嗎?”
呂文煥地聲音打斷劉垣地哭訴。
劉恒和呂文福一起扭頭看去,卻見雙眼熬得通紅地呂文煥不知何時已經到了靈堂門口。
呂文煥滿麵怒色地喝道:“四弟,我已經警告過你多次,不可再讓劉垣進城,你為什麼就是不聽?來人啊,把劉垣給我亂棍打出城去!下次他敢再到城下,立即射殺!”
“二哥,大侄子是來給大哥吊孝,你不能……。”
呂文福本來還想阻止呂文煥,如此粗暴地對待劉垣。
呂文煥地一幹親兵卻已經衝了上來,一通軍棍直往劉身上招呼。
可那劉恒即便棍棒加身也不肯動彈,還大叫道:“二叔父,你趕小侄走可以,但請讓小侄再向叔父磕三個頭,小侄立即就走。”
說著,劉垣還真不顧齊軍士兵地亂棍,又必恭必敬地向呂文德地靈位磕了三個頭,這才艱難從靈位前站起。
“小子,你打的什麼主意,老子很清楚。”呂文煥冷冷向劉喝道:“訴忽必烈,呂家兄弟已經有兩個戰死沙場,剩下地兩個也不會丟臉。想要襄陽城,就真刀真槍地來拿吧。想要老子投降,癡心妄想!”
“叔父誤會了,小侄隻為吊孝,那敢說降叔父?”
劉垣艱難地回答一句,又向呂文煥和呂文福各施一個禮,這才一瘸一拐的走出靈堂。
呂文福過意不去,追上去向劉垣說道:“大侄子,以後你別來了,你二叔父說出做得到,別妄自送了性命。你的孝心,四叔父替你伯父心領了。”
“多謝叔父指點,小侄記下了。”劉恭敬回答一句,又用極低的聲音說道:“四叔父,小侄帶來的三牲祭品,請你收好。那天叔父若是有意,請到城外軍營走上一趟,忽必烈大汗與小侄倒履相迎。”
說罷,劉恒快步走開。
“你這是什麼意思?”
呂文福有些發怒,剛要追上去質問劉垣時,後麵呂文煥卻叫了起來,“四弟,你給我滾回來!”
呂文福無奈,隻好走回呂文煥麵前。呂文福本想向呂文煥解釋,呂文煥鐵青著臉卻一記耳光扇在他臉上,向他喝道:“給我向大哥的靈位跪下!”
呂文福在家中最小,對幾個哥哥的命令從來不敢違抗。見呂文煥氣成這樣,也隻好乖乖地跪在呂文德靈位前。
呂文煥又喝道:“跟著我發誓——大哥英靈在上,你我兄弟牢記大哥遺囑,誓死守衛襄陽,若有三心二意,天誅地滅。永墜阿鼻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呂文福不敢忤逆,隻好跟著呂文煥的話發了誓,態度頗是恭敬。
“起來吧。”
呂文煥怒火稍抑,又苦口婆心的向呂文福提醒道:“四弟,不是二哥說你,你也老大不小了,怎麼做事還是這麼糊塗?忽必烈一而再、再而三的派劉垣進城,你以為他真隻是來給大哥吊孝?——是來離間我們兄弟倆!想要我們向韃子投降!獻出襄陽城!也獻出襄陽城裏地糧草!韃子狡猾陰毒,狡計百出,你多和他們說一句話,就多一分危險,多一分動搖!這個道理,你到底懂還是不懂!”
“懂,小弟明白了,小弟以後再也不私自讓韃子使者進城了。”
呂文福象一個做錯了答案的學生對老師說話一樣,低著頭向呂文煥回答,心中卻在盤算著劉垣地話——三牲祭品收好?
呂文煥這幾夜來確實已經累得夠嗆,便打著嗬欠說道:“明白就好,你趕快回城牆上去盯著,我再去休息一會,今天晚上估計還有得夠嗆。”
“是,是,二哥請放心去休息,這裏交給小弟就成。”呂文福恭敬答應。
呂文煥點點頭,這才打著嗬欠離去。
可呂文煥的身影剛剛消失,呂文福就叫來心腹親兵,指著劉垣帶來的三牲祭品命令道:“快,把這些豬、牛、羊都抬到我的房間裏。”
親兵們答應,可過去一抬個個都叫了起來,“好重,這些豬羊重得不對勁。”
“去守在靈堂門口,別讓其他人進來。”
呂文福命令一聲,一個箭步竄到三牲祭品前,用刀劃開豬肚,沒劃幾下,豬肚中立時便滾出幾根黃澄澄、亮晃晃的金條。
看著那些誘人的金條,又看看堂上呂文德地靈牌,呂文福咽了一口口水,自言自語道:“我隻是收韃子的金子,沒向韃子投降,大哥在九泉之下,肯定也會原諒我地吧。”
……
大概是為了報複呂文煥的辱使之仇吧,在其後地幾天裏,蒙古軍除了不斷用火炮偷襲外,又向襄陽城發起了數次中等規模的進攻。
而且蒙古軍隻有呂文煥在城牆上值勤時才發動進攻,幾次進攻雖然不可能拿下襄陽那甲於天下地城防,卻也讓呂文煥累得夠嗆,常常趴在箭垛上就能睡著。
而輪到呂文福值勤時,蒙古軍卻按兵不動,連屁都不放一個。弄得呂文煥都莫名其妙,“是我人品不好?還是韃子也有了望遠鏡?隻有在看到我的情況下才攻城?”
讓呂文煥頭疼萬分的還不是蒙古軍專挑他打,而是蒙古軍已經逐漸掌握了火炮攻城戰術的技巧。
蒙古軍在距離襄陽城牆的千步之外挖了一條環城壕溝,並在壕溝上修築了大量的石質碉堡,將山寨老賊炮藏於工事之中。白天黑夜不停的向襄陽城牆發炮,不斷削弱著襄陽齊軍地士氣和鬥誌。
而齊軍地火炮雖然質量更好,卻苦於數量不足,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自然也不可能克製忽必烈的炮海戰術。
到了後來,蒙古軍不惜血本加班加點先後趕造了四十餘門大炮參戰,加上原來的三十門炮,數量已達七十餘門,襄陽城的危機就益發臨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