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775~1781

人物

.威廉·豪

.亨利·克林頓

.約翰·柏高英

.華盛頓

.康華利

北美獨立戰爭的爆發,是北美13個殖民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民族國家的正義戰爭。戰爭爆發後,喬治·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率領大陸軍英勇作戰,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攻占波士頓

萊克星頓和康科德之戰發生之後,大陸會議迅速肩負起了領導武裝鬥爭的責任。1775年6月1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發布決議,將包圍波士頓的民兵組成大陸軍,並開始從馬裏蘭和賓夕法尼亞招募新兵。6月15日,大陸會議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統帥大陸軍。此外,大陸會議還任命了4名少將和8名準將,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二來自新英格蘭,其餘如查爾斯·李、霍雷肖·蓋茨、理查德·蒙哥馬利等曾在英軍中待過,具有相當的軍事經驗。

1775年5月,駐紮在波士頓的托馬斯·蓋奇得到了英國的支援,威廉·豪、亨利·克林頓和約翰·柏高英三位將軍受命奔赴北美。7月18日,英軍在波士頓戰略要地多爾切斯特設防,得知這一消息後,大陸軍迅速派兵開進查爾斯城半島(今查爾斯頓),這裏有兩個戰略高地邦克山和布雷德山,可以俯瞰波士頓。但是,原本計劃設防邦克山的大陸軍,卻出人意料地在離波士頓很近的布雷德山修築工事,這是一個致命錯誤,很容易被英軍切斷後路。幸好這個失誤英軍並沒有發現,威廉·豪率領2400名英軍開始向大陸軍正麵和兩翼發起攻擊,接連兩次都被大陸軍打退。後來大陸軍軍火告罄而被迫撤出陣地。雖然英軍占領了布雷德山,卻付出了1000多人傷亡的代價。經此一戰,“美國民兵的作戰決心和能力得到證實,英國人再也不敢低估他們交戰的對手了。”

此外,在北方的大陸軍還發動了對加拿大的遠征,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遠征加拿大失敗後,華盛頓加強了對波士頓的圍攻。1776年3月,經過一番激戰,大陸軍占領了多爾切斯特高地,整個波士頓城及其港口都處在了大陸軍的炮火射程之內。但是,英軍統帥威廉·豪本以為波士頓不是戰略要地,隻是為了等待運兵船的到來才駐紮此地。華盛頓的進攻,加速了英軍的撤離。3月17日,英軍自動放棄了波士頓,大陸軍開進這座城市。攻占波士頓緩解了遠征加拿大失敗所引起的失望情緒,鼓舞了軍隊的士氣。

薩拉托加大捷

為了鎮壓大陸軍,英軍將戰略重心放在了哈得孫河和普蘭湖一線,妄圖把大陸軍的活動中心新英格蘭與中南部殖民地分割開來,而這裏的戰略要點就是紐約城。由於眾寡懸殊,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兵敗紐約,但他旋即率軍襲擊了普林斯敦,重創英軍兩個團,一洗紐約兵敗的恥辱。1777年,英軍開始了對費城的進攻。9月11日,威廉·豪率領英軍擊敗了華盛頓,於26日占領費城。費城的陷落,在一定程度上對大陸軍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費城陷落的時候,駐紮在加拿大的英軍在約翰·柏高英的率領下南下,試圖和威廉·豪會合,實現對北方的控製。1777年6月,柏高英分兵兩路從加拿大出發,一部由他親自率領,由普蘭湖至泰孔德羅加,然後經喬治湖抵達哈得孫河;另一部由巴裏·聖萊傑率領,直撲莫霍克河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