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898
人物
.喬治·杜威
.麥金萊
20世紀初,在美國擴張主義者的眼中,太平洋地區和加勒比海區域成了他們海外擴張的對象,昔日的殖民強國西班牙成了美國擴張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曾經在世界上風雲一時西班牙,擁有拉丁美洲和太平洋上大量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而18世紀以來,西班牙國運日衰,它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開始淪為列強的盤中餐。新興帝國美國對這些肥肉垂涎已久,麵對日顯衰敗老朽的西班牙,美國終於露出了利齒……
美西交惡
1895年,古巴爆發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起義。這次起義和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有很大關係,美國1894年的關稅法規定對粗糖征收關稅,對以糖業生產為主的古巴來說,這是在政治不滿情緒之外,又增添了經濟困準。因此古巴人故意破壞製糖設備、甘蔗田和其他財產。1896年初,西班牙司令官巴萊裏亞諾·魏萊爾采取殘酷的“再集中”政策。這種殘酷的集中導致大量古巴人死亡,到1890年,古巴起義終於被西班牙政府鎮壓。
在此期間,在古巴投資的美國商人和企業家積極支持古巴人民起義。美國麥金萊政府利用這種感情,開始對西班牙施壓。1898年5月,美國政府向西班牙政府提出抗議。其實在這之前,美國政府為了爭奪海外市場和勢力範圍,已經準備同西班牙攤牌。1897年4月19日,西奧多·羅斯福出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9月,羅斯福就開始考慮同西班牙的作戰方案。9月20日,他在給約·戴·朗的信中說:“應準備立即采取先發製人的行動……把我們的主力放在古巴,由沃克將軍統率,並以一支由埃文斯或某位類似的人物率領的飛行艦隊對付西班牙,而亞洲艦隊對菲律賓作戰,我相信事情不會出現很大困難。”
1898年,美國政府派遣“緬因”號戰艦開赴哈瓦那,宣稱保護那裏的美僑。接著,美國媒體為這一行為大造輿論,特別是威廉·R·赫斯特主編的《紐約日報》和約瑟夫·普利策主編的《紐約世界》,掀起和製造反對西班牙的輿論。1898年2月15日夜,“緬因”號在哈瓦那被炸沉。同年3月,美國的調查結果表明緬因號“係由一枚水雷爆炸而被毀,水雷爆炸引起該艦前部兩處或多處彈藥艙的局部爆炸,”但是不能斷定是何人所為。由於這一突發事件,全美掀起了反對西班牙的狂潮,“牢記緬因號”一時成為美國激動人心的口號。美國輿論更是推波助瀾:《美國人日報》極力煽動同西班牙開戰,報頭大標題為“緬因號因背叛被炸”和“全國為戰爭狂熱而激動”!阿爾伯特·肖的《評論者之評論》在1898年4月發表社論,社論帶有煽動的口吻說:“他們(西班牙)將緬因號在哈瓦那的出現看成是對西班牙在該島主權的威脅,看成是對叛亂的鼓勵。……在這真正緊急的時刻,……在美國隻有少數人——我們不會相信在7500萬人口中會超過10個人——認為美國在古巴危機麵前應該放下武器,而與西班牙握手言和接受西班牙的主權。”美國最受重視的《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主筆亨利·沃特森在1898年4月20日發表社論,社論中說:“我們不要在名稱檔案館裏那已發了黴的記錄中找到我們對這場戰爭的正當理由。我們在至高無上的法則中——高於土地的、動產的、人體的、人的靈魂的各種名稱的法律的法則中——即人的法則、上帝的法則中找到它。我們從自己的靈感中,從我們自己的命運中找到它。我們從費城敲響我們自己主權的自由鍾那裏找到它。我們在槍口下贏得我們獨立的愛國者的鮮血裏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