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858~1919
人物
.西奧多·羅斯福
美國總統麥金萊遇刺身亡之後,當時興起的進步主義運動在白宮有了一個代言人——西奧多·羅斯福。隨著市、州改革的深入,改革派開始轉向首都華盛頓,以求解決全國性的問題:如對大公司的進一步控製和管理,對銀行體製的改革,關稅政策的修訂,自然資源的保護等等。這些問題的根本解決,單純依靠某個州或某些州的努力無濟於事。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全國性的代言人,西奧多·羅斯福正是進步派所迫切需要的人物。
最年輕的美國總統
1901年9月,總統麥金萊遇刺身亡,43歲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入主白宮,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羅斯福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經曆十分複雜,他當過警察、當過牛仔,既是戰鬥英雄又是為正義而戰的勇士。他出身名門,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早年立誌從政,是一名忠誠的共和黨人。1898年11月,西奧多·羅斯福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州長任內(1899~1900)他厲行改革,向公用事業公司進行挑戰,迫使它們在重大問題上接受公眾的監督和控製,因而遭到共和黨內保守派的排擠。長期控製紐約共和黨人的“黨魁”托馬斯·普拉特深感不安,於1900年提名羅斯福為副總統候選人,將他趕出了紐約州。
作為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總統,羅斯福任紐約市官員期間,曾因貧民窟的狀況而深感震驚,並開始傾聽社會改革家的主張和民眾的呼聲。他的大門總是對知識分子、詩人、牛仔、藝術家和年輕記者們敞開著。作為一個共和黨人,羅斯福是一個虔誠的共和黨人。他之所以選擇共和黨,首先因為共和黨哲學不是僅專注於精英政治和貴族政治,它還強調努力工作、不斷進取、過道德和誠實的生活。其次,羅斯福是個帶有濃厚色彩的國家主義者,而共和黨人都是“美國至上”的國家主義者。在政 治上,羅斯福是漢密爾頓的信徒,他希望建設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國家,他認為總統是“人民的管家,應該為人民鞠躬盡瘁”。
羅斯福繼任之後,繼承了麥金萊的政府,當時的國會由保守派控製,而共和黨組織則掌握在正統派手中。他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十餘年從政經驗,縱橫捭闔,尋找機會。他網羅了一批出色的顧問和僚屬,改組了聯邦政府機構,巧妙地擺脫了共和黨“黨魁”馬克·漢納對共和黨黨內事務的控製,確保了官吏的任命權。他任命伊萊休·魯特為國務卿、威廉·塔夫脫任陸軍部長、吉福德·平肖任森林局長、詹姆斯·加菲爾德任內政部長。
“大棒政策”
從領土擴張的立場上來說,西奧多·羅斯福是一位狂熱的擴張主義者,他認為維持世界秩序是一切文明強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國際事務中實力是非常重要的。羅斯福在1904年和1905年對國會提出的國情谘文中,提出了門羅主義的“推理”。1904年12月6日的國情谘文中說:“導致文明社會紐帶全麵鬆弛的長期為非作歹或軟弱無能,在美洲如同其他地方一樣,會最終需要某一文明國家進行幹涉,而美國在西半球如果遇到這種為非作歹或軟弱無能的罪惡昭著的事情,為了恪守門羅主義,也不得不勉強施行國際警察力量。”
羅斯福的外交政策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即以“大棒”為主。1903~1904年間,羅斯福向國會提出建立強大和有效的海軍的計劃,但是遭到眾議員西奧多·伯頓的反對,1904年2月22日,伯頓在國會發表了反對海軍計劃的演說。次日,羅斯福就伯頓的觀點寫信予以答複,他說:“讓我非常簡短地指出我認為希望停止建造海軍的那些人的根本錯誤……一個令人不可饒恕的罪行是,在一個需要力量和勇氣的時候,人們表現得缺乏勇氣和力量。……要是我們在菲律賓有一個海軍基地;要是我們在亞洲海域有一支海軍艦隊,或在我們人民希望找到市場的東亞發揮最微弱的作用,那麼在蘇比克灣建立一個我們的海軍基地就是最重要的。……現在中國成了列強的消遣玩物,因為她一直在思想上藐視和沒有在海岸和水域建造軍事力量,因此無力維持國內秩序和外禦侵略。歐洲小國雖然在許多情況下領導了榮耀和自尊的生活,但無力在外交事務中完成任何重大作為,就是因為他們在良好願望的背後缺乏力量的要素。相反,我們已經一直為海牙法庭和國際仲裁事業所作甚多;我們已經在我們南方水域維持和平;結束了古巴、菲律賓和巴拿馬的流血騷亂和流血的國內爭鬥;我們能夠對中國施加和平影響。因為,僅僅因為同正義與和平的目的相隨的是,我們擁有一支表明我們不會馴服順從非正義或默認破壞和平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