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945
人物
.史汀生
.杜魯門
.鈴木
美軍在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殘酷戰役中,傷亡慘重,這使美國高層人士想到如果登陸日本本土,那麼傷亡則是無法預計的。加之蘇聯已經準備出兵中國東北,為了搶在蘇聯出兵之前奪取對日本的控製權,美國終於使出了殺手鐧——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杜魯門決定使用原子彈
1945年4月2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白宮聽取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格羅夫斯關於曼哈頓計劃的全麵彙報。史汀生說,預期在4個月內,原子彈可能試製成功。隨後杜魯門任命以陸軍部長史汀生為首的包括軍政界首腦和最著名的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責成研究在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問題。6月1日,史汀生代表該委員會向杜魯門建議,一旦條件成熟,應立即使用原子彈對付敵人,不必事前警告。杜魯門讚同高級軍事顧問們的建議。他說:“我認為原子彈是一種戰爭武器,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可以應用它。”“我們必須用原子彈來襲擊敵人。”至於何時何地使用原子彈,“則由我作最後決定。”但是大多數科學家強烈反對使用原子彈。1945年6月,物理學家詹姆斯·弗蘭克、利奧·西拉德以及其他100多名科學家先後聯名上書華盛頓。科學家們警告說:“如果美國讓這種毀滅性的武器不分青紅皂白地落到人類身上,美國就會失去全世界公眾的支持,並會加速軍備競賽。”
1945年7月16日,即杜魯門參加波茨坦會議的第2天,他獲悉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消息後,認為美國擁有這種先進武器,“不但能徹底扭轉整個戰局,而且能掉轉曆史和文明的方向。”7月17日,史汀生專程向總統彙報爆炸試驗的全部詳情。此後幾天,杜魯門同美國代表團高級官員研究了使用原子彈的細節和策略。
原子彈投放日本
1945年7月24日,杜魯門指令美國陸軍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波茨將軍派遣第20航空隊第5和第9混合大隊,於1945年8月3日後,在天氣許可的條件下,在日本的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4個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放原子彈。1945年7月26日,在杜魯門的建議下,美、英、中三國以共同宣言的形式,發出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提出,必須嚴懲日本戰犯,肅清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實施《開羅宣言》的條件:日本主權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其他指定的小島;允許日本保留非軍事工業。最後,公告警告日本說:“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7月27日至8月1日,盟國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發150萬張傳單和300萬張《波茨坦公告》。傳單對這些城市發出警告,說他們將受到猛烈的空中轟炸;並且每次警告之後,便是一次常規炸彈的猛烈襲擊。
《波茨坦公告》發表後,日本統治集 團內部 一片混亂。以外相東鄉茂德為代表的文職人員主張待機決定;日本軍方則主張采取強硬態度。7月28日,鈴木首相發表聲明說:“政府不認為(公告)有何重大價值,隻能不予理睬。吾等唯有誓將戰爭進行到底。”杜魯門認為這是日本當局公開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表示,決定按原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7月29日,斯大林希望美國與其他盟國正式發表聲明,要求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杜魯門運用外交辭令,婉言加以拒絕。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當量2萬噸TNT的原子彈。短短幾秒鍾的功夫,廣島市中心約11.4平方千米的地區化作廢墟。廣島當日死者為78150人,負傷和失蹤者為51408人。同一天,杜魯門發表關於原子彈的聲明,並警告日本:“如果他們現在還不接受我們的條件,等待他們的將是毀滅之雨從天而降,類此之物世所未見。”日本仍拒絕投降。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2顆原子彈。當日死者為23753人,傷者為4302l人。8月10日,日本政府通過中立國向美、英、中、蘇發出乞降照會:如果天皇地位不變,它準備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舉的條款。8月11日,杜魯門決定讓日本人保留天皇,但自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必須將統治國家的權力移交給盟軍最高統帥,下令全體日軍交出武器。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同盟國的要求。8月15日中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電台宣讀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並實行無條件投降的《停戰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