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959~1962
人物
.卡斯特羅
.赫魯曉夫
.肯尼迪
加勒比海地區在1962年發生古巴導彈危機。這場危機,差一點引發了一場世界核戰爭,世界處於千鈞一發之際。在美蘇軍備競賽和爭霸的激烈鬥爭中,沒有任何一次危機如此驚心動魄。
豬灣事件
1955年1月1日,古巴人民革命取得了的勝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政權。1月13日,領導古巴人民革命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宣布古巴共和國成立。新政權建立初期,美國同古巴的關係還比較好。2月,卡斯特羅出任古巴總理,4月訪問美國,受到艾森豪威爾的熱烈歡迎。被推翻的巴蒂斯塔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美國政府歡迎卡斯特羅,是企圖把古巴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鞏固它在拉美的統治基礎。
1959年6月,古巴新政府的領導成員發生很大變動,主張實行穩健政策的領導人紛紛離開政府,政府重要部門大多數被實行激進政策的人所掌握。美國擔心控製不了古巴,後院起火,動搖美國在拉美的統治,於是就對古巴新政權怨恨和不滿,並且傲慢地對待古巴,企圖逼新政府就範。但是古巴新政府的領導人並不屈服於美國的壓力。這導致了美國與古巴關係的惡化。1961年1月5日,美國宣布同古巴斷絕外交關係,同時開始對古巴進行製裁,企圖通過卡斷古巴的經濟命脈來扼殺年輕的共和國。同年4月,在美國的策劃下,1000多名雇傭軍登上古巴吉隆灘,妄圖暴力顛覆卡斯特羅政府。但是,美國政府沒有預料到,72小時之內,入侵者被一網打盡。這便是現代史上著名的豬灣事件。
導彈危機
美國和古巴的關係惡化後,古巴和蘇聯的關係日益密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想要將古巴作為前哨陣地,對美國進行威脅,在爭霸中獲得先機。1962年夏,赫魯曉夫決定在古巴建立核導彈基地,如果行動取得成功的話,那麼它將不僅能夠保護古巴免遭美國的入侵,還將在蘇聯重提柏林危機時增加一個強有力的討價還價的籌碼。另外,用短程導彈打擊美國本土,可以將蘇聯對美國進行核打擊的能力提高一半。
美國過去對蘇聯向古巴提供防禦性武器一事沒有表示過抗議,但是肯尼迪在1962年9月警告說,如果有證據表明那裏有“古巴人掌握的或在蘇聯控製下的重大進攻能力的話……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局勢。”赫魯曉夫多次否認他有這種意圖。美國也認為蘇聯還不至於如此魯莽。然而,1962年10月4日,一次美國U2飛機進行高空飛行時,發現蘇聯正在古巴建立薩姆導彈發射場,使美國政府異常震驚。
肯尼迪作出的第一反應是無論如何要使蘇聯的核導彈撤出古巴。肯尼迪把蘇聯用核武器裝備古巴看做是一次蓄意挑釁。他擔心,如果美國容忍蘇聯如此明目張膽地闖入美國的勢力範圍,那將使蘇聯相信它從此可以為所欲為。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在密室裏整整辯論了6天,試圖找到解決古巴導彈危機最妥善的途徑。最後決定實行海上封鎖,這樣既可顯示美國要求撤出導彈的決心,又可以給蘇聯一些撤回的時間。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了他的方針:設立海上封鎖線,阻止運載武器的船隻繼續進入古巴,要求拆除導彈基地,撤走導彈;他還警告從古巴發動的任何核攻擊都將被認為是“蘇聯對美國的攻擊,必將招致對蘇聯的全麵報複。”
但是蘇聯方麵仍然否認核武器的存在,直到聯合國大會美國大使艾德萊·史蒂文森麵對蘇聯代表亮出了空中拍攝的核設施放大照片,蘇聯人頓時目瞪口呆無言以對。與此同時,一支美國部隊正在佛羅裏達集結。估計載有導彈的蘇聯船隻正在駛近古巴。肯尼迪把攔截線設在靠近古巴的地域,麵對美國的行動,蘇聯船隻終於掉頭返航。
10月26日肯尼迪收到赫魯曉夫一封長信,信中大談特談核戰爭是何等恐怖,提出如果美國解除封鎖並答應不進攻古巴的話,他就撤除導彈,並且保證今後不再運入導彈。但是第二天,赫魯曉夫的第二封信又來了,提出的條件是美國撤除它在土耳其的導彈,然後蘇聯拆除它在古巴的導彈;如果美國保證古巴的領土完整,蘇聯也將保證土耳其的領土完整。羅伯特·肯尼迪建議他的哥哥直接答複第一封信,肯尼迪采納了這個主意。羅伯特·肯尼迪把美國對赫魯曉夫第一封信所提建議的答複交給了蘇聯大使。10月28日,赫魯曉夫在回信中同意了美國的條件。危機終於得到了解決,導彈基地很快被拆除了,導彈也被運回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