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星星球大戰計劃”(1 / 2)

時間

.1981~1986

人物

.裏根

星球大戰計劃,簡稱SDI。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在冷戰後期一個著名演說。“星球大戰計劃”發表後,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立項開發,正式名稱是:反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的戰略防禦計劃。

裏根上台

美國史學家阿瑟·林克說:“裏根是個直言不諱的極端保守派,長期以來是共和黨強有力的右翼寵兒。”1964年大選中,當戈德華特的極右派麵目為廣大群眾所認識,處境十分艱難之時,裏根挺身而出,在電視中發表了一篇戲劇性演講,幫助他扭轉了頹勢。“裏根的這一果敢行動,使他贏得了共和黨保守派接班人的地位。”“自此以後,他一直是反對羅斯福的右派北極星。”

從裏根的言行看,他對於這些頭銜當之無愧。在國內各種主要社會經濟問題上,裏根都站在極端保守派一邊。他相信自由企業製度和企業家判斷,認為隻有盡量讓資本主義自行其是才能解決當前經濟困難,他反對新政以來政府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幹預,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府限製自由企業的規章製度。他主張大砍聯邦社會福利計劃,大量降低所得稅額,支持企業加速折舊。他主張通過立法以支持州政府禁止工人加入工會。他歧視黑人,主張對純白種兒童學校免稅。他反對征兵製;反對控製私人槍支。他支持死刑,反對墮胎和規定男女同權的聯邦憲法修正案。他還主張在學校裏教授與達爾文進化論相對立的神學。

在對外關係上,裏根認為美國應當領導世界,要求恢複戰後時期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他主張大力加強軍事實力,對蘇聯持強硬態度;認為越南戰爭是“崇高的事業”;要求與台灣恢複政府間關係;反對將巴拿馬運河交還巴拿馬,主張封鎖古巴,大力支持以色列。

就是這樣一個極端保守派,卻在1981年衝垮半個世紀的自由主義優勢,在總統競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他得選民票4330萬張,總統選舉人票489張,囊括44州;卡特隻得選民票350萬張,總統選舉人票49張,在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取勝。共和黨以53席對47席控製了參議院,眾議院的共和黨人雖仍占少數、但兩黨保守派加起來卻占多數。

星球大戰計劃

裏根不承認尼克鬆主義的多極化世界的思想,認為真正能左右世界局勢的仍然是美蘇兩個大國。而且,裏根強調反對共產主義,認為蘇聯是“罪惡帝國”,是世界上“發生一切動亂的根源”。因此,裏根對外政策的四個方麵,其中心目標乃是遏製蘇聯的擴張。在增強軍事實力方麵,1981年3月,美國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向國會提出了為期5年的、和平時期空前規模的重整軍備計劃。他在講話中說,過去10年蘇聯的軍事投資超過美國3550億美元,美國被迫要同蘇聯進行顯然是一場長期的軍事競賽。這場競賽從何入手,裏根認為,美國過去太注重核威懾力量,忽視了常規武器,因而削弱了實戰能力。實際上,發生“同歸於盡”的核戰爭的可能性很小,而70年代美國無力遏製蘇聯向外擴張,乃由於蘇聯常規力量較強,美國實戰能力過低;而且80年代的現實威脅,主要在於波斯灣、中東、加勒比等地區的常規戰爭威脅。因此,這次重整軍備的五年計劃,十分重視發展常規力量,而且特別強調發展海軍,因為蘇聯海軍的發展勢頭已給美國造成巨大威脅,必須“恢複美國海軍無可爭辯的海上優勢,並采取進攻性戰略。”美國重建海軍的計劃,大體是:把海軍艦隻從目前的456艘擴大到600艘,將巨型航空母艦為主的特混艦隊由目前12個編隊擴大為15個;將和平時期兩洋海軍擴大為三洋海軍,即除大西洋、太平洋外加一個印度洋。

裏根政府這項重整軍備、強調發展海軍的計劃,很快獲得國會通過。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到1986年中,“600艘艦船和15艘航空母艦的建設計劃,現在已經進展到相當程度,幾乎是無法更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