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前343~前290
人物
.德西烏斯
.法比烏斯
.蓬提阿斯
羅馬的第二次大擴張是通過三次薩莫奈戰爭(前343~前290)進行的。薩莫奈人和羅馬人在武力上本不相上下,但沒有羅馬統治各邦的體係以及高超的外交技巧。通過這三次戰爭,羅馬打敗了意大利半島中南部地區最強大的薩莫奈人,奪取了富庶的坎佩尼亞平原。
第一次薩莫奈戰爭
當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羅馬忙於擴張之時,亞平寧山的薩伯利人也把勢力擴張到了意大利中南部。薩伯利人同薩賓人有一定關聯,但又非同族。薩伯利人的諸城沒有羅馬那樣的體係和中心,他們按古意大利“初生奉獻”的習俗把某固定時期生的孩子移往他方,但移民並非國家有組織的行為,移民城邦與母邦間或許還有很大分歧,薩伯利部族逐漸分成幾個不同的支係,有的甚至互相為敵。薩伯利部族中最大的一支便是薩莫奈人,他們最初與羅馬的關係是友好的,為了防禦高盧人還曾締結過同盟。
坎佩尼亞地區相當開化,那裏有眾多由希臘人和埃特魯裏亞人建設的城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為了抵禦薩莫奈人的不斷騷擾,坎佩尼亞的諸城邦逐漸結成了同盟,盟主便是加普亞城。公元前343年,加普亞請求羅馬共同抵抗薩莫奈人,羅馬雖然與薩莫奈人有盟約,但竟背約派遣軍隊支援加普亞。 第一次薩莫奈戰爭爆發,雙方的戰事拖了很久,羅馬士兵不願為了外邦長期征戰,發生了軍士嘩變。元老院的親薩莫奈議員以此為由,在平定兵變之後,宣布終止與薩莫奈人的戰爭。公元前341年,第一次薩莫奈戰爭結束,羅馬與薩莫奈人重新訂立了友好條約。
大拉丁戰爭
隨著羅馬的不斷擴張,拉丁諸城對自己的安全心懷警戒,而羅馬軍隊的嘩變使拉丁人看到了反抗機會。同時,對拉丁同盟城邦來說,與坎佩尼亞的貿易是非常重要的,拉丁諸城對薩莫奈人的擴張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熟視無睹的。所以當羅馬與薩莫奈人簽訂了同盟條約,對坎佩尼亞不管不顧之時,拉丁諸城便聯合坎佩尼亞人、伏爾西人一同向羅馬開戰,拉開了大拉丁戰爭的序幕。於是,拉丁諸城派了兩個使者去羅馬,要求政治平等——兩名執政官中必須有一人要由拉丁人擔任,元老院席位要由拉丁人占有半數,作為交換條件,拉丁人認可羅馬為拉丁同盟的首都。拉丁使者的要求極大地刺傷了羅馬人的自尊心,他們極為憤怒。傳說,一名拉丁使者不明所以地死在了羅馬,盡管羅馬人竭力解釋,但拉丁人不依不饒,聯合坎佩尼亞和以往宿敵伏爾西共同起兵對羅馬宣戰。
戰爭持續了兩年左右,決戰之時,中意大利的所有軍隊基本都參加了,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據說,執政官德西烏斯身先士卒,力戰而亡,羅馬士兵因此士氣大振,挽回敗勢,大破拉丁—坎佩尼亞聯軍,贏得全勝。羅馬軍乘勝追擊,又連勝兩戰,將拉丁軍隊趕出了坎佩尼亞。羅馬不僅聯合了薩莫奈人,同時還在拉丁諸城中找到了為數不多的盟友,又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使一些城邦保持中立。羅馬給予了坎佩尼亞地區各城邦以優惠的同盟條件,給坎佩尼亞人一半羅馬公民權,於是拉丁—坎佩尼亞聯盟不複存在。
大拉丁戰爭結束之後,羅馬人強行解散拉丁同盟,建立了以羅馬為絕對權威的同盟,而且嚴禁各城邦私定同盟條約,一切邦交聯係都應通知羅馬。有五個城市被羅馬完全合並,有十個城市得以保持相對的獨立,但必須服羅馬兵役和與羅馬人通婚。羅馬取得了大拉丁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在拉丁姆地區的絕對優勢,自此羅馬便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返回來對付薩莫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