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前42~公元37
人物
.提比略
.德魯蘇斯
.屋大維
提比略是“偽君子”的典型代表,他繼位之初,努力偽裝溫和以博得民眾好感,地位穩固之後大施殘暴,直至眾叛親離之境。他表麵上高唱嚴肅和改良公共道德,自己卻躲在隱居處肆意放蕩。他多疑猜忌,為避免暗殺,乃至不顧國務,長年隱居小島。
無奈之選
從提比略起,羅馬開始進入朱裏亞·克勞狄王朝,朱裏亞係指愷撒和屋大維的家係,克勞狄則指提比略的家係。克勞狄家族是一個古老的貴族名門,其家族成員大多都是貴族權勢的堅定維護者。提比略的父親尼祿在屋大維的請求下,將妻子利維婭出讓給元首。不久尼祿去世,留下兩個兒子——提比略和德魯蘇斯(利維婭轉嫁屋大維,不足三月產下德魯蘇斯,傳聞非尼祿之子,乃屋大維之子)。
提比略的童年是在困苦和憂患中度過的,當時內戰不斷,他跟著父母四處逃亡,多次險些喪命。在他繼父的扶持下,提比略的仕途一帆風順,他任財務官、執法官和執政官時年齡都比一般人小,而且幾乎不間斷地擔任這些職務。他被迫與屋大維之女朱裏婭結婚(與他深愛的妻子離婚),他厭惡朱裏婭,但又不敢譴責或遺棄她。提比略在功成名就年富力強之時,決定退隱,他提出的理由是公務乏累,他不顧眾人的勸阻,絕食四天,最終被允許離去,把妻兒留在羅馬,動身去了希臘的羅德斯島。在那裏,他開始過一個普通公民的生活。後來,他得知朱裏婭因通奸被逐,依照屋大維的旨意寄給朱裏婭一紙休書。
他的保民官任期屆滿之時(公元前6年,他再度出任執政官的同時獲得了5年的保民官權力),他公開說明他隱退的目的是避免與蓋烏斯和魯基烏斯(屋大維的外孫)爭權的嫌疑,如今他們已長大成人沒有什麼威脅他們的地位,他請求允許他探望親人,但遭到拒絕。他整日生活於恐懼之中,避開那些順便來拜望他的將軍和高級長官。各種謠言四起(他曾被懷疑煽動軍官造反),他放棄了日常的騎馬練武,過了兩年多遭人歧視的生活,後經蓋烏斯(提比略的繼子,朱裏婭和阿格裏巴之子)同意回到羅馬,條件是不得再參與或關心國事。
提比略回到羅馬,在艾斯奎林的瑪塞納斯花園過了3年完全隱居的生活,其間蓋烏斯和魯基烏斯相繼死去,提比略和馬爾庫斯·阿格裏巴(朱裏婭與阿格裏巴幼子)一同被屋大維收為養子。他按義務收養了自己的侄兒日耳曼尼庫斯,自此他正式喪失了法律上的獨立地位,不再保有他以前的任何權利(不能贈送禮物或解放奴隸,也不能接受遺產或錢物),這些權力都轉到奧古斯都屋大維的父權之下。在馬爾庫斯·阿格裏巴被放逐之後,顯而易見,繼承屋大維之望落於其一人。
他再次被授予為期5年的保民官職,被指定負責平定日耳曼。當時伊利裏庫姆發生叛亂,他又被指派到那裏,這是從迦太基戰爭以來所有對外戰爭中最嚴峻的一次。這場戰爭曆時3年,他在供給極度匱乏、困難重重之中作戰,他堅持不退終於完全征服並控製了整個伊利裏庫姆。當時,瓦魯斯在日爾曼的全軍覆沒,他的這一戰績更顯重要,因為假如不是伊利裏庫姆先已被降服,獲勝的日耳曼人就會和潘諾尼亞人聯合起來。
提比略直到除掉了小阿格裏巴後才公布了奧古斯都的死訊,實際上掌握了權力並擁有統治者的外部標誌(侍從衛兵),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拒絕這一頭銜,並以無恥的虛偽反複推辭最後裝作迫於無奈繼位。
屋大維權衡再三,為了國家的利益選擇提比略為繼承人,雖然這是非常無奈之選。在他的遺囑開頭的話是這樣的:“由於殘酷的命運使我失去了蓋烏斯和魯基烏斯,提比略·愷撒可繼承我三分之二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