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哥特人新推選的領袖阿拉裏克乘機掀起大規模的起義。他們從巴爾幹半島出發,進軍意大利。意大利有4萬名奴隸加入了西哥特人的隊伍。公元406年西羅馬為對付西哥特人從萊茵河防線召回部隊,不料又使汪達爾人等其他日耳曼部落進入高盧。407年西羅馬又放棄不列顛,使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進入。羅馬帝國陷入一片混亂之時,又遭到了新的危機:東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開進了意大利,統帥這支大軍是阿拉裏克。聰明而有軍事才能的羅馬司令官斯底裏哥把阿拉裏克打敗了,但當時統治西羅馬的霍諾留是一個委靡不振的低能兒,他聽信謠言將幫他執政的斯底裏哥處死,隨後斯底裏哥的部下在走投無路之時投奔日耳曼族的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裏克,阿拉裏克率大軍開始了對西羅馬帝國的攻擊。
公元410年8月24日晚,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裏克率領下第三次圍攻羅馬城(408年阿拉裏克第一次包圍羅馬城;409年第二次包圍羅馬城),城內奴隸乘機響應,在半夜裏打開城門,西哥特人占領並洗劫了這個羅馬統治的中心,6天後,西哥特人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以維持西羅馬帝國的名號。與此同時,其他日耳曼部落也紛紛進入西羅馬境內,建立了幾個日耳曼人的衛國:汪達爾人在建立汪達爾王國後開始向海上推進,先後占領科西嘉島和西西裏島,進一步削弱了帝國已衰退的商業,公元455年曾洗劫羅馬城。457年勃艮第人占領高盧東南部羅納河流域,建勃艮第王國。
汪達爾人被西哥特人打敗後,於公元429年從西班牙渡海進入北非。439年,他們征服了迦太基,並在迦太基的故地建立了汪達爾王國。到公元5世紀中葉,西部帝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已被蠻族占領。除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以外,不列顛被盎格魯、撒克遜人占領,高盧北部全被法蘭克人占據,東部則被勃艮第人占領。羅馬帝國已經四分五裂,瀕於滅亡。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當日耳曼人向羅馬大舉進攻的時候,匈奴人也向西推進。公元450年,匈奴大帝阿提拉大單於在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被拒後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開了大決戰。戰鬥打得非常慘烈,僅過了一天,雙方戰死者就達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死,餘部也撤離戰場,而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隻得退回萊茵河,重新積聚力量。公元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國再次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攻入了意大利,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隨後西羅馬求和。
公元455年,汪達爾國王蓋撒裏克派遣戰艦從北非進攻意大利,不久,攻陷羅馬城。汪達爾人在羅馬大掠15天而去。公元468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派出1000餘艘戰船和10萬人支援西羅馬,與蓋撒裏克的軍隊會戰於迦太基附近,羅馬軍戰敗。公元476年秋,蓋撒裏克與西羅馬皇帝訂立和約,北非、科西嘉、撒丁尼亞、西西裏等地成為汪達爾王國的領土。
到5世紀70年代時,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僅限於意大利半島。西羅馬皇帝為了維持統治,招募日耳曼人作雇傭軍,但不久皇帝便成了雇傭軍的傀儡,完全喪失實際權力。在匈奴帝國崩潰不久,深受匈奴摧殘以及匈奴引發的蠻族西遷影響的西羅馬帝國也徹底走向了絕路。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了最後一個羅馬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終於在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的浪潮中滅亡了。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在羅馬和日耳曼因素的互相影響和互相作用下,在西歐和北非的廣大地區確立了封建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