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說有時備受冷遇,有時大紅大紫,評價差異大。另外,漢代巫術文化盛行,漢武帝時宮廷不隻一次地因巫術發生的事件震驚全國。而董仲舒則是位既信巫術、又提倡天人感應的學者。本文主要就天人感應與巫術的關係、天人感應說的遭遇與評價,談一些意見。
一、董仲舒“天人感應”說與巫術文化
巫術是在原始社會產生的,中國漢代還很盛行。漢武帝時期,宮廷中就發生了三次與巫術有關的重大事件。一次是陳皇後利用巫術詛祝衛子夫,牽連被誅者三百餘人,導致陳皇後被廢。二次是有人誣告衛皇後姐夫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詛祝漢武帝,公孫父子死獄中,族誅全家。受牽連的武帝與衛皇後所生兩位公主也被誅。三次是治巫蠱的官吏江充誣蔑太子劉據詛祝漢武帝,結果導致長安城中激烈的武裝衝突,死者以萬計,皇後與太子自殺。這三個事件都是震驚全國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探討董的天人感應說與巫術文化的關係,是很有必要的。
巫術有消極巫術與積極巫術,可以服務於個人,也可服務於社會。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後,為江都相時就把巫術用於求雨、止雨。《史記·儒林列傳》說董為相後治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漢書·董仲舒傳》的記載與此相同。董與陰陽家鄒衍的學說關係密切,所以用陰陽學說指導求雨、止雨。《春秋繁露》卷16載董求雨、止雨的文章,各篇載有求雨、止雨時舉行儀式的祈禱情況。今以春季求雨為例加以說明:縣邑祈禱社稷山川,家人在戶中祭祀。祈禱時有巫、祝,祝因要向神靈陳告,所以是從清潔、善言辭的巫中選拔出來的。祝、還有小童八人、田嗇夫,都要齋戒三日。此外,要在邑的東門外,築通四方之壇,方八尺。祭祀時用酒、肉漿、肉塊、雞、豬等財物。祝陳告求雨時,還要用長八丈大龍一,各長四丈的小龍七,龍與龍之間相距八尺,皆東向。並挖溝修池,池方八尺,深一尺,內置蝦等,又具酒肉。在邑的北門、市中都要放置三年以上公豬焚毀埋掉。幸而得雨,用豬酒鹽黍報答等等。董這樣用巫術求雨、止雨動用的民工多、時間多、花費的敬神財禮也不少。從春秋後期開始,經戰國秦漢修大的水利工程灌田、運輸已是常見之事。在此情況下,董用巫術求雨、止雨,企圖通過神靈治理水旱,這能說是先進的辦法嗎?
董仲舒用巫術求雨、止雨決非偶然,而是因為巫術與其天人感應說關係密切。巫術又稱為交感巫術或感應巫術。它與董構建天人感應說的原理是一致的,這表現在以下方麵:
其一、英國人類學家詹·弗雷澤指出:巫術的思想原則之一是相似律(也叫順勢巫術),相似律的原理是“同類相生或果必同因”。相似律所犯的錯誤“是把彼此相似的東西看成是同一個東西”。而這一點正是董仲舒構建天人感應說的理論基礎。董在《春秋繁露》卷13《人副(符合)天數》一文中說:人“上有耳目聰明,日月之象也。……鼻口呼吸,象風氣也。”
胸中達知,象神明也。”又說:人體有小骨節三百六十六,與一年的日數相符合。大骨節十二,與一年的月數相符合。內有五髒,與五行的數相符合。外有四肢,與一年春夏秋冬四時的數相符合等等。董就是抓住事物數目與某些現象的相同就說它們是相同的事物。所以,在《春秋繁露》卷12《陰陽義》中說“天……與人相副(符合),以類合之,天人一也。”這就把天、人說成是同一的事物。所以,相似律的原理是董構建天人感應說的理論基礎。同樣,相似律的原理也是董牽強附會解釋五行說的理論基礎。如五行是構成天地的重要元素。在《春秋繁露》卷13《五行相勝(克)》中,董以五行配物,如以五行配五官,說木者、司農,火者、司馬,土者、司營,金者、司徒,水者、司寇。董就是這樣以“五”這個相同的數來把這些不同的事物聯係在一起的,並找出其相同之處。又以五行相勝(克)的原理說代表木的司農失職由代表金的“司徒誅之”,五行相勝(克)說就是這樣推演出來的。
其二、巫術的另一思想原則是接觸律(也叫做接觸巫術)。接觸律所犯的錯誤“是把互相接觸過的東西看成為總是保持接觸的”。而在實踐中,接觸律與相似律“經常是合在一起進行的。”這會導致,把互相接觸過的東西說成是一直保持接觸的同一的東西。董仲舒也是如此,在《春秋繁露》卷13《同類相動》中說:
“今平地注水,去燥就濕;均薪施火,去濕就燥。百物其去所與異,而從其所與同。故氣同則會,聲比(同類)則應,其驗敫然也。試調琴瑟而試之,鼓其宮(五音之一)則他宮應之,鼓其商(五音之一)則他商應之,五音比(同類)而自鳴。非有神,其數然也。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起也。如馬鳴則馬應之,牛鳴則牛應之。帝王之將興也,其美祥亦先見;其將亡也,妖孽亦先見。物故以類相召也。”董的這段話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兩點:一是“百物其去所與異,而從其所與同”。這點是做不到的。因世界各種事物都有其特有的本質,如去掉特性,共性也無法存在。所以同是存在於異中的。如人與高等動物馬牛等都有同與異,怎麼能去掉其異保留其同,而使馬牛與人相同呢?二是,“鼓其宮而他宮應之,鼓其商則他商應之,五音比(同類)而自鳴。”古代的五音是吹拉彈奏各種琴瑟等樂器所發出聲音,怎麼可能自鳴?所謂自鳴乃聲音因空氣流動聲波折返所發出的回聲。至於馬鳴、牛鳴所引起的回應,道理與此同。董當時因不了解這個道理,就認為這是同類相動所發出的聲音,並且是永遠如此。這樣董就認為以類相同、天人感應就得到了證明。所以,董接著就說“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帝王之將興或將亡,就可分別得到美祥或妖孽。董在這裏主要是通過聲音的傳播來說明事物的以類相召、天人感應。但也說明了他的天人感應與巫術的接觸率的原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