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攜手救治一地中海貧血患兒
羊城晚報3月12日訊(記者 張小磊) 記者從珠江醫院了解到 ,經海峽兩岸攜手救治的委內瑞拉籍地中海貧血患兒 ,骨髓移植四個多月後 ,已於昨天痊愈出院。據了解 ,這是海峽兩岸共同攜手救治的第一位外籍地中海貧血患兒;也是亞洲首例利用非血緣供者骨髓移植成功治療地中海貧血。
重慶火車站賣票啟用“指紋識別機”
人民日報3月12日訊(記者 陳慶) 2月11日,重慶火車站正式啟用“指紋識別機”,他們將考勤指紋打卡機搬到了車站臨時售票口,並將重複購票的“熟嘴臉”逐一進行電腦指紋登記。當票販子再次購票時,“指紋識別機”就能自動辨別重複購票者。僅10日上午售票窗口就用“指紋識別機”清理出擾亂購票秩序的票販子200多人。
我國研製成功“太陽能空調”
文彙報3月14日訊(記者 許琦敏) 一根根太陽能玻璃管鋪滿屋頂 ,牆體適當的地方也嵌上這種管子 ,把收集到的太陽能通過水轉化成冷氣和熱水 ,提供給用戶 ,整個過程無汙染、無噪音 ,整個設備與建築融為一體 ──這種新型的“太陽能冷管空調”可能出現在未來的生態建築中。作為國際首創的同時製冷和製熱的太陽能冷管 ,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燃燒與環境技術研究中心的這項成果日前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的鑒定。
農行扶貧貸款餘額突破900億
人民日報3月18日訊(記者 江夏) 從農業銀行獲悉:截止到2002年底,農行信貸扶貧資金餘額突破900億元,較上年餘額增加108億元,比1998年接收信貸扶貧業務時增加550億元。2002年,農業銀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0多個,投放信貸資金60多億元;支持基礎設施類項目400多個,投放信貸資金70多億元;支持市場流通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醫院、學校等其它法人客戶近3000個,投放信貸資金70多億元。通過支持這些項目,累計帶動和扶持貧困農戶600萬戶。投放小額到戶貸款30多億元,支持貧困農戶100多萬戶。
新型無水環保公廁亮相京城
人民日報3月21日訊(記者 殷岩泉) 最近,一種無需上下水係統的無水免衝環保廁所在北京市海澱區亮相,不僅滿足了行人如廁之需,而且具有節水、可流動、無任何異味的特點,很受行人歡迎。據介紹,這種新型無水環保公廁是由北京市海澱區市政管委會和北京中保潔環保設備技術開發公司合作推出,適合於人流較大的名勝景點、商業街區、體育賽事場所、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使用,解決了在寸土寸金的繁華地段“建廁難、如廁難”的生活難題。
我國逐漸進入“數字家居”時代
人民日報3月24日訊(記者 趙亞輝) 隨著數字技術日益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自動化、智能化、通信、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驅動下,家電、建築、社區等家居環境不斷融合,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逐漸進入了“數字家居”時代。這是於3月18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生活白皮書》上的重要信息。
新疆農村有了“訂單大學生”
人民日報3月28日訊(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3月27日,新疆呼圖壁縣農民在新疆農業大學預科班聽課。為了培養一批較高素質的青年農民,充實鄉村幹部隊伍,日前,經推薦並篩選出的新疆呼圖壁縣首批50名農民到新疆農業大學補習文化課。在通過2003年的成人高考後,他們將正式成為該校高職學院“現代農業與鄉村管理”專業的學生,並在以後兩年內,學習由呼圖壁縣委預訂的、適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32門課程,成績合格者獲得大專學曆證書。據了解,這種農民按預定課程上大學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在全國尚屬首次。
上海推出轎車早餐服務
人民日報3月28日訊(記者 李霞) 上海浦東香格裏拉大酒店新近推出轎車早餐服務,為商務客人開啟一天愉快的商旅生活。無論客人需要趕乘早班飛機或是參加早會,酒店都在轎車內為他們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使客人的商旅生活更加便捷。
北京有了首家“藝術超市”
人民日報4月2日訊(記者 章海霞) 在演藝市場開拓過程中,部分詞曲作家與歌手難以進行密切配合,好歌手難覓好作品,缺乏專業的策劃人。而北京首家“藝術超市”將在藝術家與市場商業運作之間搭建橋梁,解決藝術創作與銷售之間的“瓶頸現象”。“藝術超市”就像日用百貨超市一樣,可以方便自由地、隨心所欲地挑選自己喜愛的、優秀的藝術作品,為詞曲作家與歌手之間及其他藝術門類搭建一座交流的橋梁。現有騰格爾、浮克、洛兵、雷蕾等詞曲作者與該公司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