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如墨默然(完結篇)(1 / 3)

東南一帶自三月便一直陰雨不斷,烏鎮雖不似閩南降的那般勤,但亦是水霧纏綿得緊。

這日難得的豔陽高照,放學後林穆便邀陳墨去西柵吃點心,陳墨素來嘴饞,便欣然答應了。

水上集市一掃多日的蕭條,遊人如織,車水馬龍。林、陳二人有說有笑地來到沁芳齋門前,見人聲鼎沸驚詫不已,頗為艱難地穿過人群,他們方才尋著一處倚窗臨水的坐下。陳墨點了一籠青團、一碟定勝糕、一碟桂花方糕,又命小二包了一份姑嫂餅與她帶回家。林穆笑她點的皆是些幹澀難咽之物,故體貼地要了一壺杭白菊。

正所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此時既有青團軟糯,桂菊飄香,又有小橋流水,佳人在側,二人談笑風生,甚是愉悅。待到吃飽喝足,二人相攜而出,卻陡然被眼前的陣仗嚇落了手中的紙包。

“爹,您怎會在此?”林穆緊蹙眉頭。

林昭哼了一聲,冷冷道:“若非我今日去錢莊辦事,還當真見不到你二人倚窗談笑的一幕!”

陳墨心中暗自懊悔,隻怪自己未曾注意過窗外這雙眼睛。

不待二人再多加辯解,林昭便令家仆上前將林穆架走,他惡狠狠地瞪了陳墨幾眼,亦怒氣衝衝地走了。

陳墨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將自己鎖於房中,呆怔無語。

翌日,林穆未曾現身私塾,應是被林父關在了家中。然令陳墨始料未及的是,陳父突然到訪經館,隻跟夫子道了聲歉,便拉著陳墨急匆匆走了。

“墨兒,你怎麼會看上林家那小子?!你知今日那林昭有多囂張嗎?他跑到西柵的糧鋪裏把我叫到門口,光天化日當著眾多街坊客人的麵將我大罵一通,說我陳家不僅背信棄義,還不知羞恥、趨炎附勢!說我們當初嫌他林家不如京城裏那位財大勢大,斷然悔婚,而今看著他大兒子平步青雲,我們又想要攀附他,再結姻親!你聽聽,你聽聽!”陳維之氣急敗壞,“為父的臉今天算是丟盡了!”

陳墨好生愧疚,卻又覺得自己和林穆並未做錯,上一代的恩怨怎可牽扯到下一代?她隻好怯怯的低頭勸慰道:“爹爹,莫要生氣了。”

陳維之瞅她這幅樣子,突然深深歎了一口氣。唉,她們姐妹二人看起來雖然完全不一樣,一個活潑剛烈,一個聰慧內斂,但其實骨子裏都是一樣的,固執、任性。好在陳墨不似陳竹那般衝動偏激,她不會不管不顧,不會破釜沉舟。

自那日起,陳墨便被陳父禁了足,私塾不許去了,而是請了位先生來家裏教。那廂林穆不過被關了兩日,便被林父放了出來,但身邊時時有兩名身強體壯的仆從跟著。

及至六月,閩南已是洪災連連,當地百姓紛紛北逃。烏鎮素來興修水利,如今倒也無洪災之患,隻是氣候詭變,難免影響農商發展。

這兩個多月來,林穆和陳墨雖未再相見,陳維之也放下狠話“陳、林二家永不結親”,但林昭心中還是憂慮。近來,他終於想到了解決之法——與鄰鎮李家結親!

話說,這李家乃是鄰鎮第一大戶,獨女李玉從小身嬌體弱,養在深閨,卻是才名遠播。而今其亦是及笄之年,李父放言:若得佳婿,必以全部身家做嫁妝。林昭非貪圖他的家財,而是想通過結親一舉多得,故而他開始頻繁與李父來往。這一來二去,林父和李父皆分外滿意,二人便口頭訂下了這親。

林穆得知此事自是憤怒不已,與林昭大吵了一架,把林昭氣得差點臥床。林昭知其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又念在二人年紀尚淺,遂決定打一場持久戰。

可惜老天爺偏不遂其願,誓要攪得天下大亂。

待到七月,陰雨天氣終於退去,可還未等人們鬆一口氣,沿海一帶又傳來倭寇入侵的消息。幸而倭寇以海為生,烏鎮雖處江浙地區,卻不臨海,尚不懼倭寇來襲。隻是逃難的百姓中有不少逃到烏鎮來了,使鎮上的百姓也逐漸恐慌起來。

若是天下太平,自是百姓和樂,農商俱興;而今禍亂一起,便是民不聊生,農商俱損了。這次折損最大的就是林家布行了。鎮上的居民不敢隨意出門,逃難的百姓又哪顧得上添置新衣?加之林家東西柵都有店鋪,人手就是原來的兩倍,這下莫說是賺,能不虧已是大幸!相較之下,陳家糧鋪卻是越發紅火,皆因之前連月的雨水和現今的禍亂導致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不過陳維之並非牟取暴利之人,他見許多逃難的百姓可憐,便每日午時攜陳墨於西柵糧鋪前派發兩桶米粥,來者皆可排隊領取一碗。而林穆知道後,便每日跑到糧鋪對麵的棧橋上,遠遠地注視著陳墨。跟在其後的仆從們見他未曾接近陳墨,便也不攔著他。

七月中旬,朝廷雖派了人去擊退倭寇,卻並未成功,使得倭寇愈加猖獗。

此時,林家布行的生意每況愈下,陳家糧鋪卻如日中天,林昭已被氣得臥病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