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康熙帝賜王輔臣漢軍正紅旗出身
康熙帝恢複常態之後,望著蘭子豐滿而誘人的屍體,心裏仍有餘悸。
魏東亭更是有如虛脫。他根本沒有想到這麼纏綿的愛情竟然是口陷阱,今日若是讓皇上栽在這上麵,我魏東亭哪裏還有生路?魏東亭再也顧不了那許多,拽起康熙帝就往外奔。
剛走到門口,魏東亭想到應該將該店的老板和夥計抓起來,便去查找,而店中之人早已是逃之夭夭。
康熙帝與魏東亭回到宮中,康熙帝讓魏東亭將索額圖、明珠等心腹找來商量。等眾人來齊後,康熙帝將剛才所遇告訴眾人,眾人一聽,大驚失色。
康熙帝問:“眾愛卿估計是誰想謀殺朕?”
索額圖說:“皇上昔年之敵是鼇拜,今日之敵是三藩。依臣看來,這計出自吳家父子。”
眾人點點頭表示讚同。
康熙帝問:“朕該怎麼辦呢?”
明珠說:“索額圖大人分析得雖然有理,但畢竟是分析,我們不能根據分析去定人罪名。”
索額圖說:“雖然不能定人罪名,但卻可以因此而得到許多信息。譬如說,皇上雖然派吳丹前去慰勞平西王,但平西王卻並沒有中我們的緩兵之計,而是更加狗急跳牆。”
康熙帝覺得索額圖的分析有理,便問索額圖:“依你看來,朕該如何辦?”
索額圖說:“這得看皇上的撤藩之心如何?”
康熙帝說:“天下之權,唯一人操之,不可旁落。”
索額圖沉吟片刻說:“撤藩若成,自然是幸事。隻怕失敗,會殃及皇上。”
康熙帝說:“死生常理,朕所不諱,唯是天下大權,當統於一。”
索額圖說:“皇上既有此誌,臣倒有一計。”
康熙帝說:“說來聽聽。”
索額圖說:“依臣看來,皇上撤藩,觸及三藩之利益,三藩必不依從,而吳三桂更有可能犯上作亂!”說到這裏,看看眾人。見眾人神色凝重,又繼續說:“吳三桂不作亂則罷。若作亂,其他二藩必是他首先依靠的力量。且三藩利益一致,若想爭取其他二藩,恐怕甚難。所以臣認為皇上必須設法拉攏王輔臣。否則,若讓王輔臣與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形成犄角之勢,成為吳三桂的左右兩冀,其勢必危!”
康熙帝點點頭,他覺得索額圖分析透徹,所以用讚賞的目光注視索額圖。
明珠說:“為臣有點擔心。”
康熙帝問:“明珠有何擔心?”
明珠說:“臣聽說王輔臣任陝西提督之職,是因吳三桂舉薦而得,王輔臣因感吳三桂的知遇之恩,素來敬重吳三桂。後來,吳三桂因有異心,又極力拉攏王輔臣。吳王二人交厚,皇上要間離二人,收王輔臣為己用,恐非易事。”
康熙帝笑道:“明珠所言亦有道理。索額圖,你可有計能助朕降伏王輔臣?”
索額圖說:“臣倒有一計,不知皇上肯依從否?”
康熙帝說:“說來聽聽。”
索額圖說:“皇上隻需賜給王輔臣以高貴出身即可。”
明珠說:“僅賜給他高貴出身便能將他拉攏過來?此話令人難以相信!”
康熙帝笑著問索額圖:“你將其中原委說出來聽聽!”
索額圖說:“據臣所知,王輔臣現在雖已貴為提督,然而卻出身於庫兵。庫兵雖然富有,卻極為下賤。因為銀庫重地,怕庫兵盜竊,朝廷命令庫兵出入銀庫之時,須脫得一絲不掛。而庫兵從小就用石頭,蒜杵將肛門漸漸撐大,出庫時將銀塊夾帶在肛門中。所以,王輔臣一直以出身庫兵為恥,從不敢與人言及出身之事。如今,他已是陝西提督,依臣看來,他對出身之事更會看重。若皇上讓他全家脫籍抬旗,改隸貴族,王輔臣必感皇上賜予之恩而投靠於皇上。”
明珠說:“即便皇上賜予他貴族出身,他難道便能忘記自己的庫兵出身麼?”
索額圖說:“雖然不能忘記,但他卻可以憑皇上所賜之出身炫耀於達官貴人之中,令人不敢鄙視他。”
康熙帝說:“我倒覺得索額圖此計可以一試。”
明珠見皇上如此說,便不再開言。因為他知皇上決斷之事決無更改之理。
康熙帝下旨召見陝西提督王輔臣。
王輔臣接到聖旨之後,心裏便惴惴不安起來。因為他猜測皇上傳旨召見他必與平西王有關。近段時間宮中屢次傳出撤藩之風聲,令他心有警覺。雖說自己與三藩無必然聯係,但與平西王交厚卻是有目共睹的。
王輔臣快馬加鞭趕到京城,然後直奔乾清宮。
康熙帝端坐於禦座之上,細細地打量著王輔臣。見王輔臣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心裏暗暗讚歎!然後,好沒來由地想:此等俊傑人物怎麼會是出身於庫兵呢?
王輔臣見康熙帝一言不發地打量自己,不知皇上是何用意,心裏越發不安起來,他的身子不由自主地抖動起來。
康熙帝微微一笑,然後問:“王輔臣,你是何出身?”
王輔臣聞之一怔,心下犯疑:皇上召見自己,怎麼一開頭便問自己的出身呢?這是他的一塊心病,他一直羞於對外人說,但是皇上問起,他卻不得不說。
王輔臣低聲答道:“臣出身庫兵。”
康熙帝裝作意外,以憐憫之目光注視他一陣之後,便說:“朕倒沒想到你會出身這麼低微!”然後語氣一轉說,“不過,古人雲,將相本無種!愛卿倒不必以出身低微而羞愧!”
王輔臣仍低聲答道:“是!”
康熙帝笑道:“你既答應於朕,說話為何不敢高聲?”
王輔臣說:“非奴才計較出身,而實在是世俗之人常以此取笑於臣!”
康熙帝故作沉吟,然後說:“噢!竟然有此等怪事麼?”
王輔臣說:“臣句句是實!”
康熙帝說:“既然如此,朕讓你舉家脫籍抬旗,改隸漢軍正紅旗,看將來誰還敢說你的風言風語!”
王輔臣一聽,大喜,連連叩頭謝道:“謝主隆恩,謝主隆恩。”
康熙帝見王輔臣感恩戴德的樣子,心想:索額圖之計果然不錯!康熙帝認為時機已到,便用沉冷之語氣問:“王輔臣,朕讓你任陝西提督之職,你得盡心盡力!”
王輔臣大聲稱:“喳!”
康熙帝又說:“朕知你為人忠實可靠,朕想倚重你,才讓你據守平涼重地的。你可不得辜負朕啊!”
王輔臣自然聽出皇上的話外之音,立即叩頭答道:“臣受皇恩甚隆,必以死相報皇上,豈敢另作他想!”
康熙帝連連答道:“這樣就好,這樣就好!”
王輔臣出了宮門,渾身都是冷汗。王輔臣經曆這一驚一喜,身子都酥軟了,再也無法挺起脊梁走出京城。
二、 洪承疇笑論出身
吳應熊得知自己精心設計的美人計失敗。蘭子以身殉情,心中甚不是滋味。因此,在家中蝸居了幾日,以防不測。
但見事過之後,並不見皇上追查此事,心中漸安。又命劉之奇善後此事,盡量不留把柄予人。
然而,當他得知皇上召見王輔臣,並賜予王輔臣以漢軍正紅旗出身之時,心中大驚,再也無心思窩住在家了。
吳應熊自然知道皇上此舉意味著什麼!王輔臣是父親提拔上來的,父親對他一向有倚重之心,由於王輔臣與吳家一向交厚,所以吳家父子早已將王輔臣當做同盟軍了!根本沒考慮會有什麼不測發生。現在得知皇上在間離他與吳家之關係,這叫吳應熊如何不驚?
吳應熊對王輔臣是否完全被皇上所收買沒有把握,他想探明此事的真相,再告知父親,讓父親好有個對應之策!誰知康熙帝將此事做得甚為機密,除他幾個心腹之人得知之外,外人無法得知。吳應熊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僅知皇上賜予王輔臣以漢軍正紅旗出身一事。
於是,吳應熊便考慮皇上賜予王輔臣以貴族出身一事會有多大作用?能否完全控製王輔臣?然而,吳應熊思來想去,仍不得要領,覺得自己應該去問問洪承疇。
洪承疇此時已逾古稀之年,但身體仍然硬朗,隻是極少過問朝中之事。雖然如此,他對朝中動向仍然了如指掌。因為,朝中為官者,不乏他的門生,往往會以各種方式將各種信息傳遞給他。
吳應熊驅車來到洪府。
洪承疇得知吳應熊駕到,親自出門迎接。
吳應熊見他雖是銀鬢白發,卻未呈龍鍾老態,心中歎服:此人養生有術,令人佩服。
洪承疇笑嗬嗬地說:“駙馬爺光臨寒舍,有何指教?”
吳應熊說:“難道吳某除了向你請教,就不能來看看你麼?”
洪承疇笑道:“洪府的門檻沒那麼高,豈敢不歡迎駙馬爺?”
兩人說笑了一陣,分賓主坐了。吳應熊沉吟有頃,說:“吳某倒真是向大學士請教來了。”然後問,“大學士:一個人的出身到底重要不重要呢?”
洪承疇說:“重要!相當重要!”
吳應熊問:“此話怎講?”
洪承疇說:“一個人的前途可以說大多是為出身所決定了,能夠突破出身而有所作為的人,古往今來,雖然為數不少,但與那些出身高貴而不費力氣便可出人頭地的人來比,卻是微乎其微了。”
吳應熊點點頭讚歎道:“大學士之言甚對!”
吳應熊接著說:“大學士能否說得更詳盡點?”
洪承疇說:“譬如說一個出身貧寒的人與一個出身富貴的人來比,出身貧寒之人往往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所以,他或許一生一世所追求的便是吃得飽穿得暖。因此,他即使再有別方麵的天賦,也會無緣得到挖掘,隻能盡耗於生存之掙紮中。再譬如出身於平民百姓之家的人與出身於官宦之家的人相比,平民百姓的子弟若想出人頭地爭得一官半職必須使出渾身解數,甚至人格喪盡,也未必能如願以償。或者如願以償了,卻會發現自己所傾力追求的竟然是官宦子弟毫不費力便得到的。再譬如出身於平民之家的人與出身於貴族的人相比,出身於貴族之人,生下來便擁有王爵之位,而出身於平民之人,若想博得此譽,起碼得一代甚至幾代付出終生的努力。”
吳應熊說:“聆聽大學士之言,受益匪淺。”
洪承疇笑道:“其實,駙馬爺沒去觀察,若觀察,便會發現此類例子俯拾皆是,根本用不著來聆聽洪某的教益。”
吳應熊說:“大學士之言過謙。”
洪承疇問:“駙馬爺所問僅是此事麼?”
吳應熊笑道:“大學士別急,吳某要問的問題多著呢。這麼說來,人們非得看重出身不可了麼?”
洪承疇說:“大多如此!”
吳應熊說:“那些已經身處高位之人,是否也會看重其出身?”
洪承疇說:“當然!其實曆經艱辛而身居高位之人較之常人更注重出身。”
吳應熊說:“此話怎講?”
洪承疇說:“因為他若不看重出身,便不會竭盡全力去到名利場上去傾軋了!”
吳應熊說:“但我問的是已經身居高位之人。”
洪承疇說:“此類人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出身低微卻仍是他的一塊心病,他必然對此耿耿於懷!”
吳應熊說:“這麼說來,如果賜給他高貴出身也會很有用了?”
洪承疇一驚,反問:“駙馬爺問的可是王輔臣之事?”
吳應熊隻得笑道:“什麼事都瞞不過大學士。”然後語氣一轉說,“吳某隻是有些不明白,像王輔臣這等身居高位之人竟然還會看重一個空貴族身份?若是尚未發跡之人,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可以憑借此身份好混一官半職。”
洪承疇說:“這就是駙馬爺有所不知了。貴重的並不在於身份,而在於賜予身份的人是皇帝!若是一般人所賜,那自然是狗屁不值。然而是皇上所賜,那自然是非同凡響了,別說皇上賜給王輔臣的是漢軍正紅旗出身,便是賜予常人一個乞丐身份也會是了不得的事,保他終生不需餓肚皮!你說說看,皇上禦封他為乞丐,誰敢不施舍他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