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深深地打動了張亮基,他很想得到此人的輔佐,期盼左宗棠能應邀而來。
張亮基兩天後抵達沅江縣,得知長沙被襲。沅江距離長沙隻有兩百多裏,張亮基隻要加緊趕路,兩三天便能到長沙上任。但他此時有些瞻前顧後。他以為太平軍主力已經抵達長沙,而他身邊隻有十來名衛士,他想:我不僅可能在途中遇險,而且單身一人前往長沙,對省城的防守並無多大作用;如果逆賊迅速北上,常德兵力空虛,將無法防守。我不如先將常德防務布置周全,再作打算。拿定主意之後,他又從沅江返回常德。
張亮基奉調來到湖南,知道長沙兵力單薄,得力的文武官員已被抽調一空。他早在經過辰州時,已從該地調動一千名士兵,令他們迅速開往長沙。賽尚阿以前調往長沙的一千名貴州兵,已有四百名開入湖南,張亮基把他們留在常德。他打算等到另六百名貴州兵和辰州士兵到齊之後,酌留兵力防禦常德,帶領主力馳赴長沙,通知長沙城內派出精兵合力夾擊。
張亮基這一舉措,為自己留下了後患。不論他是否有心擁兵自保,客觀上已經給人造成了畏縮不前的印象。鹹豐認為他膽子太小,一些大臣則參劾他臨陣退逃,拖延去省城上任的日子。
在鹹豐調往前線的大員中,張亮基是一位年富力強的幹部。這個江蘇人此年隻有四十五歲,前幾年都在雲南任職,深得林則徐的賞識。然而他畢竟沒有督軍作戰的經驗。他此時並不知道攻打長沙的隻是太平軍的前鋒,人數不多。他對長沙的防禦情況也缺乏了解。出於謹慎,他決定退駐常德,結果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張亮基積極地網羅人才,同樣是出於謹慎。他對自己信心不足,覺得必須得到一批能人的輔佐,才有可能應對複雜的局麵。他不僅希望得到左宗棠的支持,還向朝廷奏調雲南糧儲道崔光笏、貴州黎平府知府胡林翼、湖北黃州知府徐豐玉。這些人都是他非常了解的能人。十多天後,鹹豐批準了他的申請,但是除了徐豐玉以外,其餘兩人因本地官府留用,都未能成行。
貴州巡撫蔣霨遠不肯放走胡林翼。他跟前任巡撫喬用遷一樣,認為此人是本省不可或缺的人物。胡林翼在貴州為官兩年多,成為貴州盜匪的克星(見上一卷)。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朝廷委任他代理思南府知府。當年十二月,將他補授黎平府知府。當時他聽說林則徐奉詔辦理廣西軍務,心中甚慰,以為廣西的動亂很快就能平息。沒想到林則徐在途中去世,胡林翼悲痛地撰寫對聯吊唁這位故人:
千古英雄皆墮淚,四方婦孺盡知名。
鹹豐元年(1851)六月十六日,胡林翼交卸了思南知府的官印。他本想請求巡撫喬用遷發給公文,進京覲見新皇。但喬巡撫認為廣西的造反軍很可能攻打貴州,一再催促胡林翼去黎平上任。一個月後,胡林翼終於抵達黎平受印。
黎平與廣西交界,有將近二百裏的邊界線,在這場剛開始的內戰中,是一個受到嚴重危脅的區域,隨時可能發生重大的治安事件。官軍在廣西與太平軍作戰期間,胡林翼在黎平也沒閑著,致力於打擊此地十分猖獗的盜搶活動。
胡林翼一到黎平,便致書按察使,詢問廣西動亂的情形,準備積極部署防禦。按察使非常欽佩他能實心任事。
黎平人本來非常淳樸,大家相處融洽,很少打官司。但是在道光爺治下的二三十年間,盜賊日甚一日,幾乎每天都不止發生一樁刑事案件,每個案子都不止牽涉一條人命。有時候,一天內有十多戶人家遭劫,或者一家中有三五人慘遭殺害。婦女遭到強暴,雞犬都被擄走。無辜的小民完全失去了安全感。
強盜如此猖獗,官軍卻十分軟弱。胡林翼以前的各任知府帶兵捕盜,隻要與強盜遭遇,立即拋棄槍械,拚命逃走,往往一名強盜攆著一百名士兵奔跑,後麵的官軍扭頭狂奔,把武器裝備都留給了盜寇。府衙的差役更加無能,見了強盜就叩頭求饒。但是他們對百姓卻是心狠手辣,妄拿善良,無惡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