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應對地震
地震預報目前還是一個世界難題,應對地震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強烈地震在使房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還會引發火災、電擊、滑坡、海嘯、地裂、疫病等次生災害。
預防及應對措施
選擇空曠地修建防震棚,山區注意避開滑坡與泥石流易發的危險地段。
儲備食品、飲用水、藥品、救災工具與器材。
地震發生後首先到來的縱波把建築物顛鬆,然後橫波到來使房屋搖晃倒塌,間隔的幾十秒鍾是逃生的關鍵,有人稱之為“黃金40秒”。住平房的可迅速跑到附近開闊空地上;住樓房的如來不及跑,可利用房角空隙或躲在房間內側沿牆的堅固家具下側臥。
如被困在已倒塌樓內,可敲擊水管或鋼筋,揮舞手巾,夜間用手電,向外發出求救信號。傷員要保存體力,在搶救人員靠近時再呼救。
立即關閉電源和火源,防止引發火災和觸電。
做好衛生防疫工作,特別是對飲水水源的消毒。
災民組織起來協助政府維持災區秩序,防止有人趁災打劫。
不要輕信地震謠傳盲目行動。法律規定,除國家地震部門外,任何單位與個人都無權擅自發布地震預報。
專家提示
逃生的關鍵是冷靜應對,充分利用“黃金40秒”和有利空間。
2.如何應對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是由於暴雨或持續大量降水而導致的財產損失,如房屋、農田道路毀壞,人員傷害等。洪澇帶來的淤積汙染物還會威脅飲用水安全,導致流行疫病發生。
預防及應對措施
上遊加強水土保持、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充分攔蓄;中下遊加固堤防,疏浚河道,修建分洪區。
分洪區和低窪地區要選擇地勢高處修建避洪場所,儲備食物、衣物、炊具、飲用水和消毒用品。
在暴雨發生或洪水到來前加固加高堤壩,組織護堤,檢查漏洞和裂縫及時堵塞和彌合。
為防止洪水湧入室內,可在大門、窗台外用裝滿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擋。
如堤壩潰決,洪水即將到來時,要冷靜觀察水勢地勢,向附近高地或堅固樓房迅速轉移。如來不及跑,可抓住有浮力的木製物品或泡沫塑料,必要時爬上高樹;切不可爬到土坯房屋頂,因其浸水後極易倒塌;離開房屋前要關掉電源總閘和燃氣罐。
如所在地不安全,應迅速利用床板、門板、箱子等可漂浮物逃生,車輪內胎也可作救生圈使用。逃生前盡量收集食物,攜帶哨子、手電、可揮舞的顏色鮮豔物品等以便發出求救信號。
專家提示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3.如何應對幹旱缺水
我國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平均的1/4,華北平原是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幹旱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水源枯竭、火災多發等災害,嚴重製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預防及應對措施
興修水利、擴大灌溉,包括跨流域引水、水庫、塘壩、機井和集雨工程。
推廣管灌、滴灌、噴灌、微灌、膜下灌等節水灌溉方式,提高水利用率。
推廣旱作節水農藝技術,包括選用耐旱品種,推廣因墒播種等抗旱播種技術,以及使用保水劑、抗旱劑等化學抗旱技術。
山區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陡坡開荒的一律退耕還林。
利用有利天氣,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量水而行,調整產業結構與種植結構,擴大耐旱節水作物麵積,減少耗水作物麵積。
對廢汙水淨化處理再利用。
專家提示
珍惜生命之水,節水灌溉要與節水農藝相輔相成。
4.如何應對冰雹
冰雹是從強盛的積雨雲中降落的直徑5毫米以上的固態降水。常伴隨暴風雨,使農作物與果樹、蔬菜遭受嚴重機械損傷,破壞農業設施,甚至直接威脅人畜生命安全。
預防及應對措施
識別:冰雹雲與一般雷雨雲不同,閃電頻繁且多橫閃,雷聲連續沉悶如推磨聲。
注意天氣預報。冰雹來臨時人畜應盡快躲進棚屋、大石頭下或樹林中,但不要躲在孤立的大樹下以防雷擊;身處曠野無處可避時,要利用土丘或田埂背風麵,雙手護頭蹲下,以縮小被擊麵積,保護關鍵部位。
有組織地進行人工消雹作業。
多雹地區不要種植蔬菜等易受災作物,可種植相對耐雹或關鍵生長期錯開多雹季節的作物;價值高的經濟作物如葡萄園可架設防雹網。
專家提示
冰雹無情,預防為主,參加保險獲得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