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何應對風災

氣象學上將瞬時風速17米/秒,即8級以上的風規定為大風,一天24小時中不論持續多長時間均記錄為一個大風日。大風可造成農作物倒伏或倒折,農業和電力設施倒塌,嚴重的威脅房屋安全。冬春兩季大風常加劇幹旱和加重凍害。

預防及應對措施

注意天氣預報及預警信號,檢查門窗是否關緊,門扣和門鎖是否牢靠。起風後,不要站在迎風一側的玻璃窗前,貴重物品應遠離迎風窗台。

大風到來前應立即停止露天活動和空中作業,離開危險地帶和危房,轉移到比較堅固的房屋內。

戶外遇到大風要迅速跑到附近的建築物內躲避,若無建築物可就地臥倒。

大風到來前加固大棚的構架與薄膜,特別要注意修補薄膜破裂處;棚頂用繩勒緊並壓重物;加固畜舍;堆好場院秸稈和糧食,用較厚的塑料薄膜或簾覆蓋嚴,用繩勒緊;搶收基本成熟的糧食或水果。

大風過後根據受災程度提出補救措施。作物倒折嚴重的可考慮改種,苗期倒伏的作物加強管理一般都能恢複生長,玉米拔節以後、抽雄以前倒伏的可自然恢複到一定直立水平,加強田間管理仍能獲得較好收成;灌漿以後倒伏的一般難以直立,要注意防止穗部被積水漚爛。

專家提示

大風前要采取加固措施。

6.如何應對山地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屬山區地質災害,二者都具有規模大、危害重、活動頻繁的特點,在暴雨形成山洪時最容易誘發。

預防及應對措施

注意天氣預報和國土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預警。突降暴雨,險區居民要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野外山穀中如遭遇大雨要迅速向高地轉移,不要在穀底停留。

滑坡與泥石流多發區要全麵勘察,地質不穩定、地形和風化物堆積有可能形成滑坡與泥石流的危險地帶的居民應分批搬遷到安全地帶;次危險區修建臨時避險棚要避開溝道凹岸或麵積小而低的凸岸,應建在距村鎮較近的低緩山坡或較高的平台,切忌建在較陡山體的凹坡處。

如遠處山穀傳來打雷般聲響及轟鳴聲,主河洪水上漲或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應警惕這可能是泥石流的先兆,果斷采取逃生措施。發生泥石流時,要成垂直方向往兩邊山坡上跑,越高越安全,絕對不能向泥石流的下遊走。

專家提示

滑坡與泥石流不可阻擋,隻能預防。當發生泥石流時要當機立斷,擇高處逃生。

7.如何應對高溫熱浪

高溫熱浪指夏季高溫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及對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它不但影響人畜健康和農作物生長,還常常引發交通、水電及其他事故,給社會經濟、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和損失。

預防及應對措施

根據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信號做好防暑降溫,室外工作場所盡量搭棚遮陰,室內要調節到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的溫度和濕度;在田間勞動要戴草帽和毛巾,攜帶飲水和仁丹、十滴水等防暑藥品。

房前屋後植樹,牆下種植攀爬牆遮陰植物,可改善室內的溫度。

大量出汗後適當補充鹽水,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幹汗水,稍事休息後再用溫水洗澡。

早稻開花灌漿期遇高溫天氣要勤灌勤排,日灌夜排;小麥灌漿期噴灌可降低氣溫3?5℃。選用耐高溫品種,熱害嚴重地區夏季應種植耐熱蔬菜及水生蔬菜,使用遮陽網削弱太陽直射。適時調整播種期,使作物的敏感期避開高溫期。

專家提示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要注意采取使農作物適應高溫的對策。

8.如何應對寒潮降溫

寒潮是寒冷氣團迅猛南下的天氣現象。寒潮過後通常會急劇降溫,伴有大風和雨雪,春秋季寒潮可形成霜凍,冬季可造成越冬作物的凍害,並可導致牲畜的凍害。寒潮到來時,人們有室外活動,如保暖不足會發生凍傷或引發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等。

預防及應對措施

根據天氣預報和寒潮預警,做好農作物等防寒保暖工作。

注意隨時增添衣物,注意保護好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注意防範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突發性疾病。

高寒地區選擇耐寒作物與品種。

寒潮到來前增加固體風障,大棚夜間蓋好草簾。

畜舍加蓋塑料薄膜,堵塞漏風處,地麵墊幹草並勤換。適當增加精料,重點保護好母畜與幼畜。

專家提示

寒潮降溫之前往往會反常回暖,要注意天氣的突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