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村朋友反映“城裏人”常常一身清香,而自身卻常有“異味”,並為此煩惱。其實,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並不神秘,反倒非常簡單,那就是個人衛生問題。勞動後,身體附著了大量細菌,產生大量汗液,這時,就要及時清潔,否則,不但容易產生異味,還容易引發疾病。因此,我們要養成經常洗澡的好習慣,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但是,由於不良的洗澡方法可能會導致身體有不良反應。因此,洗澡時我們要注意,及早改掉不正確的習慣。
一、冷水洗澡害處多
洗冷水澡時因水溫過低,人體會感到寒冷,產生一係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神經緊張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勞,還易引起感冒,應盡量避免。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別是在經期、哺乳期、懷孕期間的女性朋友,遇到冷水的刺激會引起女性內分泌失調、閉經、腹痛,而且許多細菌也會進入陰道引發陰道炎等婦科疾病,嚴重的對女性以後懷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那些身體體質較差的女性朋友,就更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則本來抵抗力較差,因冷的刺激,會引發感冒、發熱等疾病。但是,可以長期堅持用冷水洗臉,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預防感冒、鼻炎的作用,還可使皮膚變得更有光澤更有彈性。
二、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三、酒後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製肝髒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四、飽餐後不宜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五、勞動後不宜立即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髒、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六、發燒時不宜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此外,對於女人月經期是否可以洗澡的問題,一般來說取決於采取怎樣的方式洗澡。目前一致公認的是采用淋浴或擦浴,這樣在經期女子是可以洗澡的。但是,由於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宮腔留有創麵;宮頸粘液被經血衝出,宮頸口微微開放;陰道內有經血停留,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以上導致生殖道局部的保護性屏障作用暫時遭到破壞,再加以月經期全身抵抗力下降,盆浴時,汙水及陰道中細菌便可能經宮頸管上行至宮腔而引起感染,故應該禁止。有些類似月經期的情況如宮腔手術、流產及分娩等也應禁止盆浴。
此外,對於女人私處衛生更要注意:在衝洗外陰時如沒有什麼病痛或無特殊情況下不要使用藥物衝洗,可以試試用溫開水滴上幾滴白醋進行清洗,具有預防作用。留意自己的變化,發現白帶增多、變色、氣味、瘙癢等,或同房後雙方有不適,應立即診治。
清洗外陰、洗滌內褲後再洗腳;清洗陰部的盆子、毛巾一定要專用,毛巾要定期煮沸消毒。不與其他人換穿衣服,尤其是內衣。患有手足癬的婦女一定要早治療,否則易引起了黴菌性陰道炎。
外出時,要盡量避免接觸不潔的東西,如座廁、浴缸、毛巾、床上用品等。遊泳時最好在清澈流動的水裏,或者挑選條件比較好的泳池,避免在月經期、患病期遊泳,既保護自己又顧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