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是茶山外村人,今年60歲了,老伴去世很多年,孩子成家之後,老人就覺得幹什麼都沒意思了,有時候連臉都懶得洗,整天呆在家中,不願意出去。可自從被鄰居“拉著”參加了村裏的腰鼓隊後,她一下子變了個人,每天精神頭十足,早早起來鍛煉身體,吃過早飯後就開始學習舞蹈,也開始注意穿衣戴帽,像年輕了10多歲,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舞跳得也越來越好,如今她已經是村腰鼓隊的正式隊員了,村裏人都說她是好榜樣。
像王華的腰鼓隊這樣的隊伍,茶山外村已有140多支,其成員最大的有70多歲,最小的才10歲左右,有的是祖孫三代全家總動員,有的是夫妻雙雙入隊,有的是父帶子或母帶子。氣氛是會傳染的,尤其是歡樂、充實的感覺,所以,盡管條件十分艱苦,沒有特別專業的排練環境,外出演出沒有安全的接送車輛,沒有專業的化妝棚和化妝師,大家是站在路邊相互幫忙簡單化妝,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在舞台上演出的效果。
每逢節日,鄉村大舞台就會隆重開演,孩子們要早早的跑來占據最有利的觀看地形,大人們也會正兒八經穿上“體麵”的衣服前來觀看,參加演出的農民更是極為認真的化妝、表演。每到精彩處,鄉親們的喝彩聲一聲高過一聲,現場的氣氛想不熱烈都不行。腰鼓、京劇、現代流行歌曲演唱、舞蹈、小品、相聲,不知道的一定會以為這是一些專業人員的演出。有時,他們還會邀請臨近村的農民文藝隊前來助陣,或者幾個村在一起搞聯誼,不僅氣氛更熱鬧了,還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其實,像這樣的村子,還有很多,如今,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正在豐富起來。在石棉縣,現年63歲的崔方,平日裏除了鍛煉身體外,他還要每天花上幾個小時在廣場拉二胡,生活充實而富有樂趣。他說:“如今,許多村民都和我一樣。鍛煉身體,搞搞文藝活動,村裏每逢節日就要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朋友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的豐富。閑暇時間,聚在一起搓麻將、打撲克的人越來越少,歌聲、戲曲聲、鑼鼓聲、電影聲乃至讀書聲開始活躍在村頭鄉間,鄉村文化站又開始繁榮起來;農家書屋成為中青年朋友的最愛;在一些致富能人的帶動下,各種各樣的技能培訓班受到歡迎;有些朋友甚至像城裏人一樣,利用空閑時間出去旅遊,親身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新生活,新體驗,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廣大農村朋友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