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可不是淞滬會戰時期的那個上海,而是二十一世紀的國際金融都市:上海。
土地始終是那塊土地,丟不鳥,也跑不掉。不論改為何名,它始終是它本身。淪陷說的是城,城的靈魂卻是人,若人一旦被征服了,這裏也隻是座空城,靜待他人來取。
人說上海人排外,我感受之。還說上海人精明,我亦感受之。見上海人吵架bb半天不動手,我鄙棄之。還有人說上海裝假,我想上海怕是要淪陷了。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全國各地相繼淪陷,雲貴川還在,那裏是秦一統天下的地方,也是漢軍擊敗楚軍的大本營。外敵入侵,叛徒漢奸屢出不窮,可桂係卻是出叛徒最最少的軍隊(川軍老大在征戰過程中被害,後由桂係老大李宗仁帶隊)。時過千年,你大爺還是你大爺,開國元帥,大將,上將絕大多數出自曾經的秦,楚之地。江浙,齊越之地注定不是華夏土地的靈魂居住地,而今的上海也即將丟了它的靈魂。
可曾有人見過動物捕食,強者永遠是在占據優勢的時候保持靜止,然後等待獵物焦躁,驚恐,反擊,找準機會下手斃命。看看現在的上海人,排外是因為潛意識裏感覺自己弄不過人家,不想讓外來著搶自己的東西而做出的一種反擊。算計,討價還價,讓別人對自己失去信任,讓自己不在相信別人,為何隻動嘴不動口,因為感覺打不贏,感覺打起來了沒人幫,怕疼。內心膽小了,你得畫畫妝,讓外表看起來強大,讓別人不敢侵犯你,強奸你,所以學會了裝假。一個城裏沒了戰士,就沒了防備,說空城一座錯了麼?
城空了就有人來,來的人住下了,城就開始慢慢的變,而原來的那些人呢?自然是慢慢的被淘汰。中國人在教育後代的過程中總會提一個詞,變通。上海人是懂得變通的,否則討價還價的行為也不會如影隨行。當然,這種現象全國各地都有,隻是上海普遍些!變通不好麼?好,變通能讓自己活得更久。而曾經的秦楚之地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比較死腦筋,打起仗來,明知是死也不變通一下,做個叛徒,當個內奸活下來。最後結果出來了,那些變通的人自己活下來了,城丟了,死了更多人。不變通的人嘞,自己死了,城守住了,親朋好友活下來了。
戰爭是自然最偉大的遊戲,強者活下來了,弱者離開了。變通的人活下來了,他們是強者麼?是,他們是當時的強者,然而他們也隻是保全了自己,卻斷了傳承,成了曆史的短命者。而那些負隅頑抗的硬骨頭,自己死了,千年的血脈卻傳承了下來。自然終歸是平衡的,要了這頭自然摸不到那頭,上海這座城或許本身就是個客棧定位,那些出生在客棧裏的人小時候肯定也以為這裏是家,到長大了,人來人往的,也就不再考慮什麼是家,什麼事家教了。有天壞叔叔過來了,趕他們走,他們也會嚇唬嚇唬叔叔,可一旦發現壞叔叔不吃這一套,他們就隻能留下來當仆人,或者逃走了,慢慢融入其他地區的人中。
我去四川的時候,四川有種說法,北京人大半與四川人有血緣關係。當我在雲南看朋友的時候我更驚訝了,朋友說廣東和江浙地帶很多本地人是從雲南遷徙過去的!那麼可有人猜想上海本地人是怎麼個存在。我不信一個客棧裏能總住著同一種人。
我再猜想,全國各地移民的人很多,上海肯定是主力,畢竟是客棧嘛,有錢了肯定住更好的地方咯,沒錯吧!至於雲貴川等地,相對會少很多,畢竟那群下裏巴人還守著破茅屋當家嘞。有家,就有家教,有家教還敢隨便更名換性,打斷你的狗腿。
還要猜一個麼?我猜上海人更缺乏安全感,客棧不比家裏,雖然舒適,但缺少溫馨。所以你應該很少見到上海人在公眾場合放聲大笑,因為客棧裏,人們潛意識裏會拘謹一些。再猜麼?不猜了,我還在上海找工作嘞,得罪太多人,我怕他們不bb了,反倒學會動手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