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無私奉獻(3 / 3)

第四次頒獎是:2003年6月6日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經理事長袁隆平院士提議、推薦,經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根據張昭東同誌多年在菲律賓選育、推廣雜交稻方麵的突出貢獻,決定授予張昭東同誌“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頒發獎勵證書、獎金人民幣捌萬元。

第五次頒獎是2004年9月8日“慶祝雜交水稻研究40周年暨第3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頒獎大會”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隆重舉行,李必湖、馮克珊、顏龍安、謝華安、鄒江石5人獲獎,每人獎金5萬元人民幣。“國際雜交水稻與世界糧食安全論壇”的200多名代表亦參加了頒獎大會。進一步擴大了袁隆平基金會的影響。

第六次頒獎是2006年12月19日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召開的“湖南省超級稻研究開發第六次協作會議暨第四屆袁隆平農業科技頒獎大會”,尹華奇、呂保智、鄒國清、羅澤民、周坤爐、鄭聖先、駱正鑫、郭名奇、雷純章、黎垣慶10人獲第四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袁隆平理事長給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光榮冊與獎金,每人獎金3萬元人民幣。

第七次頒獎是2008年9月12日,在長沙召開的“第5屆國際雜交水稻學術和研討會”的開幕式上頒發第5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有朱英國、楊振玉、楊聚寶、李丁民、李成荃、李錚友、吳仕祥、張慧廉、彭興富、彭惠普、謝放鳴、潘煦淦10人獲獎,由袁隆平理事長等給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光榮冊與獎金,每人獎金5萬元人民幣。

2004年袁隆平又將獲得世界糧食獎的獎金。

12.5萬美元全部捐獻給“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基金會基金不斷發展壯大,由1996年7月12日成立時的260餘萬元,擴大到現在的1300餘萬元。

通過曆屆評獎、頒獎,弘揚了袁隆平無私奉獻精神,起到了“重獎一人萬人趨”的激勵作用,達到繼續保持雜交水稻研究成果領先世界的目標。

6-3雜交水稻技術無保留地奉獻給全世界

早在1980年,美國著名的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第三次來華,就中方將三係雜交水稻製種技術傳授給美方簽訂了合同。這是中國農業第一個對外技術轉讓合同。

當兩係雜交稻尚未正式宣告成功的1994年2月,美國水稻技術公司對袁隆平先生正在研究的兩係雜交稻懷著濃厚淡興趣,看到了它的光輝前景,鄭重邀請袁隆平先生訪美,商討兩係雜交稻合作事誼,筆者有幸陪同袁老師赴美。見證了這一重要的曆史事件。經過充分醖釀、協商,於1994年3月9日在美國休士頓草簽了《美國水稻技術公司與中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開發和經營兩係雜交稻的合作協議》。在回國後,經農業部於1994年9月10日正式批準後,這份被實踐證明“是雙贏”的協議,促進了雜交水稻由中國走向世界。

袁隆平院士在2007年5月,接受中央新聞媒體采訪團采訪時談到自己還有兩大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搞成功;二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誠心誠意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為人類多作貢獻。

他說:“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是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既然我接受了重托(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就應真心誠意地進行指導和幫助,在技術上不作任何保留,讓他們真正掌握發展雜交稻的全套技術,使雜交稻之花在世界範圍內結出更多豐碩的果實,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袁隆平院士不僅如是說了,而且身體力行地實踐了自己的莊嚴承諾。他最近幾年作為首席顧問多次赴印度、緬甸、菲律賓等國指導,推動了這些國家雜交水稻的發展。

從1960年袁隆平在安江農校實習稻田發現“天然雜交稻株”,到1964年發現首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起,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近50年來,他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開創了雜交水稻研究與應用,書寫了綠色神話,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溫飽,讓世界遠離饑餓作出了曆史性的卓越貢獻。因此,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僅是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湖南的袁隆平、中國的袁隆平,而且是世界的袁隆平。

袁隆平,你是中國的驕傲,你是世界的福音,你是人類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