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將這次獲獎的1.5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作為雜交水稻獎勵基金,以獎勵在這一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工作者,以期望中國在這一領域繼續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對於袁隆平的此舉,許多外國記者感到難以理解。在巴黎領獎時有不少記者跟隨采記:“袁先生,您把獎金全部獻給國家,那麼,你搞科研的動力是什麼?”
袁隆平不假思索地回答記者:“成績與榮譽歸功於祖國,祖國利益高於一切!”記者們久久地思索著袁隆平的這一回答。因為他們不了解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成長起來的,具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科學家;因為他們不了解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境界。
1994年6月15日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隆重舉行三項慶典活動:即“中國雜交水稻研究30周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暨‘袁隆平雜交水稻獎勵基金’首次頒獎”。
這次慶典,規模小,規格高,邀請了全國有關部委領導、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省軍區五大家的主要領導以及各省、市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學者共120餘人參加,麵向全國,獎勵雜交水稻開創的艱難年代,堅定地支持雜交水稻研究與應用的有功之臣42名,其中包括最早支持袁隆平的國家科委九局原局長趙石英與湖南省農業廳原廳長陳洪新。袁隆平理事長給獲獎者頒發獎牌、獎金(每人獎3000元人民幣)。
這次慶典活動影響很大。袁隆平先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了各界的高度稱讚,並一致建議要進一步擴大基金來源,加大獎勵力度,擴大袁隆平基金會的社會影響麵。與會代表在這次慶典會上還一致呼籲:要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基礎上,組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向全國發出倡議書。這為一年後組建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做好了思想輿論準備,為爾後到中央有關部委申請立項做好了鋪墊準備,也為後來基金會本身的擴大做好了準備。實踐已經證明,這次“三項慶典”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擴大、更名的“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這年7月12日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隆重舉行“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成立暨《功勳科學家袁隆平》一書首發式”。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出席並作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成立和《功勳科學家袁隆平》一書出版,是我省兩件大喜事。袁隆平教授為我們國家、乃至於全世界糧食的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了各個國家的尊敬,現在我們出版了《功勳科學家袁隆平》這本書,把袁隆平介紹給了大家,讓更多的人了解袁隆平教授成長的過程、為農業科學技術奮鬥的曆程,了解一個著名科學家是怎麼成長起來的,在為黨為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過程中,自己經地奮鬥、自強不息、頑強拚博的過程中獲得一項又一項重大科技成果來之不易。這樣使我們年輕一代,不光是農業科技戰線,而且是整個科技戰線都要學習袁隆平教授這種精神。我們建立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對推動我們湖南農業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成立的“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所設的“袁隆平農業科技獎”1998年首次開評。根據“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評審獎勵暫行辦法”精神,經全省地(市)級人民政府推薦,評審委員會認真評審,理事會最後決定,首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評選結果:羅孝和、黃培勁、官春雲、李羅斌、周新安等5人獲首屆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每人獎金伍萬元人民幣;陳洪新獲首屆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特別獎,獎勵陸萬元人民幣。1998年10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外界正式宣布;1999年9月7日在長沙隆重舉行“袁隆平學術思想和科研實踐研討會暨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首屆頒獎儀式”,袁隆平理事長給獲獎人頒發獲獎證書、獎牌和獎金。到會的有省級領導和各有關部門負責人、農業科技界專家學者300多人。
把袁隆平學術思想和科研實踐研討與首屆頒獎結合起來,有力地擴大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的影響力。
第三次頒獎是2002年元月18日在長沙隆重舉行。
經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第二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獎勵2000年至2001年連續兩年在超級雜交稻示範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並經國家級或省級驗收達標的單位。獲獎單位共13個,其中獲一等獎者4個,為龍山縣、南縣、綏寧縣、郴州市蘇仙區;獲二等獎者9個,為鳳凰縣、永順縣、湘陰縣、漢壽縣、慈利縣、中方縣、湘鄉市、永州市芝山區、長沙市。一等獎獲得者獎金3萬元;二等獎獲得者獎金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