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與父皇在三四個月內有什麼天家父子秘傳,將來需要時,他對內外臣工宣布一兩則當年先皇遺訓,作為先皇遺旨皇帝聖旨。那也不是什麼怪事。
作為皇帝,朱載垕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內史隨時隨地在身旁記錄,但即便如此,也並不會把天家父子之間所有言論完整記述。
明朝皇帝的起居注,還是後來張居正為了掌控小皇帝朱翊鈞一舉一動,才真正嚴格設立起來的。即便如此,《萬曆起居注》也並不是什麼都記,並非什麼隨時隨地隨身錄音錄像。
何況在他朱載垕這裏,壓根就沒有《隆慶起居注》!
由於自己已推著把出閣講學提前辦下來了,又在最近推著把講讀邸報奏疏朝章列入了太子正式功課,接觸朝政這樁事情也就在朝堂在體製層麵過了明麵。
朝臣對此雖然奇怪,但這一切又都在現行體製製度範圍內,隻是稍早了點兒,卻並不出格。
天縱聰明的太子一時興起,天家父子一對神經病喜歡這樣,誰人又會去自討沒趣?;東宮侍班官也因此還能得到不時的賞賜,這些功課也又是他們攢資曆的必要件,大家也都還巴不得小太子竟然自己願意拿這些枯燥的公文折磨他自己。
即便對中樞權力感覺最敏銳的高拱張居正馮保等輔臣、內廷權宦,哪怕覺得事出反常,也不可能說最近表現得天縱聰明的小太子這是犯了邪,妖孽附體,要奪他父皇的江山寶座一一一這罪名,尼瑪說起來,自己都要抽自己耳光!
這都哪跟哪!皇帝身體不好,這江山寶座除了太子唾手可得,誰還能搶得去不成?
他們即使不理解小太子這樣子發神經,思前想後,琢磨來掂量去,也隻能順著宮中傳出的消息太子每天感慨父皇勞累,把這種種反常說成是小太子天生誠孝,急於學本事為父皇分憂。
隻不過高拱高儀那裏,是感歎太子雖然聰明仁孝,行冠禮後果然懂事長大了不少。但到底是年幼,還是得皇帝自己知道愛惜身體,龍體轉安,天下方安。且喜且憂。
在張居正這裏,則是驚疑太子聰明如此,對權力中心事務涉獵關心如此之早。皇帝身子大糟後,自己原來針對高拱的布局,將來隻怕有新的變數,得更精心思考安排。且慮且憂。
在馮保那裏,一方麵太子日益聰明顯露,大有脫離掌控之虞,以後要更精心侍候;另一方麵,自己輔導有功,天家父子因此一再表揚,太子對自己倚重如故,天子如獎功酬勞,自己取孟衝而代之更有把握。且憂且喜。
隻有朱載垕,才真正的是歡喜無限。
這寶貝蛋兒子越來越體貼自己。太知心了。
別以為朕不知道,當了六年皇帝,外朝內廷這幫朝臣奴才,表麵上對朕尊奉,骨子裏卻瞧不起朕的處政能力。朕心裏一清二楚。便是高拱,倒是真心為朕好,但隻怕也是如此認為。
隻有朕的這寶貝兒子才是真心崇拜朕,每天認真向朕請教如何處理這些題本奏本。就連朕自己,現在看這些可厭的東西也有趣了些。每天得讓奴才們從中挑些好玩好講的出來,朕要認真講給寶貝兒子聽。
隻有鈞兒最是真心能體貼朕的勞累辛苦!
那幫朝臣奴才一向隻會拿這些本子來捉弄朕,朕為朝政累垮了身子,這幫雜碎也隻看見朕在後妃們那裏折騰,把朕想得齷齪不堪!
鈞兒還真是長大了,又孝順,又懂事,聰明勤奮。有子如此,再等幾年,再長大些,朕複何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