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銀作局(上)(2 / 3)

金銀從一群人手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地流通過一遍,能讓經手的所有人自動付出體力腦力疲於奔命。大家都勞累一通後,金銀不斷沒增加重量往往還掉層皮,但是,社會財富卻增加了。

資本足夠多,才可能發展什麼資本主義。非洲、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人類金銀開采占有翻了幾倍,資本主義才真正大發展。

但光有數量是不夠的,還得便於流通。

大英帝國戰勝東方大國的根本,不是船堅炮利技術領先,不是什麼民主製度優於東方集權製度,更不是賣鴉片毒害中國人謀利損人利己。而是大英貨幣鑄造廠裏標準化製造出來的銀便士、金畿尼,極其便於貨幣流通。把金銀資本從死資本變成了活化資產。

從後世而來的朱翊鈞親眼目睹了高度中央集權的人民政權,用三十幾年時間讓十幾億人走完西方三百多年曆史,打造了人類史上最統一完備的空前大市場經濟世界。他也知曉康麻子時已有人設計出機關槍等史實。他當然不認為大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一直萌個沒完沒了,是因為什麼製度、技術障礙。

實際上,正是如今這時代,由於徐階高拱開始試行一條鞭法,到原時空幾年後張居正快速強製推廣全國,大明朝就已經處在商品貨幣經濟大發展的門檻上,走在世界前列。在隆慶四年、五年時,高拱張居正也已開始注意到貨幣體係的問題。這倆大能認真地研究討論過,分別給朱載垕上了幾道議錢法、重商興商的奏本。

但這一切,卻最終卡在了一個細節上。

大明朝踏入資本主義的最後一個超級絆腳石,竟是大明朝的金銀資本數量雖然足夠,但卻根本不便於流通!

大明朝的金銀沒有鑄幣,而隻有用於儲藏便於儲藏的大塊官錠。散碎銀塊則是極其混亂,交易手續複雜、交易成本超高。

大明祖製,朱元璋為推廣官鈔,更是曾經長期禁止金銀流通。

在朱翊鈞看來,牛頓擔任倫敦貨幣鑄造廠廠長對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所作的貢獻,絲毫不亞於他寫出《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所昭示給人類的偉大發現。

九月是深秋,氣候肅殺主刑獄,是官方確定的幹掉反賊犯人的時令季節。朱翊鈞順天時用地利集人和眾議,當眾當場頒旨鎖拿孟衝、張明,輕鬆地完成了原時空李太後、馮保惶恐不安而又興奮異常的非常舉動。

孟衝掌印司禮監時間並不長,但他在朱載垕麵前當紅的時間卻已有幾年。張明更是從嘉靖帝後期就當紅的當權派。兩人一個長期主管膳食監,一個長期掌理禦藥房。

在民以食為天,天下人百分之八十、九十的消費支出都是用在吃飯上的這個時代,他們管理的部門是內廷二十四衙門裏油水最充足的部門之一。光是為後宮幾萬人做飯的廚房雜役,總人數就高達三四千人。整個內廷後宮,每年的夥食費高達數十萬兩。

讀過明史有關資料和本書前麵章節的人,都會經常碰到一個財產數字“三萬兩”。

徐階送張居正三萬兩,給他自己及兒孫保命官場開路。這事兒曾讓高拱專門拿出來扯皮,與張居正過打口水官司互噴。朱希孝謀求東宮侍衛團營統領職位,送高拱的也是三萬兩。原時空他哥哥成國公死後,他又送張居正的還是三萬兩,讓朝廷追封了朱希忠異姓王爵(與朱明皇家是同姓各家)。

而按原時空陳矩後來的幹兒子劉守愚(也是陳矩親信管家)的獄中著書交待,大明內廷司禮監掌印每年從二十四衙門各位掌印太監收的孝敬,每位就都是三萬兩。內廷第一人司禮監掌印,每年能拿到總計七十多萬兩銀子的定例。

交不上去?換別人幹。

從成化弘治時開始,這個“三萬兩”就在與頂級朝臣輔臣們、勳貴們、掌印太監們相關的曆史事件中一再現身。頂級大員們確定各自派係交投名狀、辦重大差事、升官交貢、去職善後保命留後手等等時,共同約定的潛規則中的一條明碼價目。

成年皇帝們掌權幾年後,弄清水深水淺後,對這些大都也是逐漸能知道的。但碰上朱翊鈞少年太子天子,他原時空何時才搞懂行情,隻怕要到張居正死後他正式掌家。

原時空朱載垕有沒有把這些價目表交給陳皇後、李太後?朱翊鈞在後世研究過但不能確定。甚至朱載垕混了五年半的寶座後,他死之前究竟有沒有搞清行情,朱翊鈞都不太確定。

朱翊鈞親身體驗的結果,幾個月裏與朱載垕父子私密交談不少,父子倆也就劉瑾抄家清單談過皇家財務,但朱載垕從未對他講過三萬兩行情。朱載垕不談,朱翊鈞老是繞著這話題太多也不合適。萬一過分暴露出朱載垕是個糊塗蟲,讓朱載垕心中羞愧,顯得他這做兒子的妖孽到父皇無法想象,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反正朱翊鈞他自己門兒清就得了。

原時空李太後與朱翊鈞在萬曆十年查抄張居正、馮保的一個重大原因,除了皇帝正式掌政要換人要立威之外,就是當時皇家母子倆急於要搞一大筆錢。

李太後的心頭肉最寶貝的小兒子潞王,當時要大婚要成家了。

最後總共查抄了一百三十多萬兩銀子,李太後很不滿意,問朱翊鈞怎麼隻有這麼點兒。原時空與母後不太對盤、也比較貪財、已有兒有女要養一大家子的朱翊鈞,大約也私扣了不少,回答說是“兩賊猾,已先藏匿不能盡獲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