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兒皇帝石敬塘(2 / 2)

“譯文”

戊戌(十日),昭義節度使皇甫立奏報石敬瑭謀反。石敬瑭上表說帝是養子,不應繼位,請傳位給許王。皇上親手把表撕掉,丟在地上,下詔回答他道:“卿於鄂王本非疏遠,衛州的事情天下人共知;現在說有關許王的話,有誰肯相信!”壬寅(十四日),下詔製削去石敬瑭官職封爵……

“原文”

秋七月……石敬瑭遣間使求救於契丹,令桑維翰草表稱臣於契丹主,且請以父禮事之,約事捷之日,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劉知遠諫曰:“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敬瑭不從。表至契丹,契丹主大喜,白其母曰:“兒比夢石郎遣使來,今果然,此天意也!”乃為複書,許俟仲秋傾國赴援。

“譯文”

秋七月……石敬瑭派使者走小路去向契丹求救,叫桑維翰起草表章向契丹主稱臣,並且請求用對父親的禮節去事奉他,約定勝利之日,割讓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給契丹。劉知遠進諫道:“稱臣就可以了,以父禮事奉太過份。多用金帛賄賂他們,就足以使他們出兵,不必許給他們土地,怕以後給中國帶來大患,後悔也就來不及了。”石敬瑭不聽。表章送到契丹,契丹主十分高興,對他母親說:“兒近日夢見石郎派使節來,今天果真來了,這是天意啊!”就寫了複信,答應等到仲秋傾全國之力前來救援……

“原文”

九月,契丹主將五萬騎,號三十萬,自揚武穀而南,旌旗不絕五十餘裏……辛醜(十五日),契丹主至晉陽,陳於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謂敬瑭曰:“吾欲今日破賊可乎?”敬瑭遣人馳告曰:“南軍甚厚,不可輕,請俟明日議戰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與唐騎將高行周、符彥卿合戰,敬瑭乃遣劉知遠出兵助之。張敬達、楊光遠,安審琦以步兵陳於城西北山下,契丹遺輕騎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陣。唐兵見其贏,爭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進,契丹伏兵自東北起,衝唐兵斷而為二,步兵在北者多為契丹所殺,騎兵在南者引歸晉安寨。契丹縱兵乘之,唐兵大敗,步兵死者近萬人,騎兵獨全。敬達等收餘眾保晉安,契丹亦引兵歸虎北口。敬瑭得唐降兵千餘人,劉知遠勸敬瑭盡殺之。

“譯文”

九月,契丹主率領戰騎五萬,號稱三十萬,從揚武穀南下,旌旗五十多裏連綿不絕……辛醜(十五日),契丹主到達晉陽,在汾河北麵虎北口列陣。先派人對石敬瑭說:“我準備在今天破敵好不好?”石敬瑭派人快馬相告說:“南軍兵力雄厚,不可輕視,請等到明天再商量出戰也不晚。”使者還沒到,契丹已和唐軍騎將高行周、符彥卿接觸,石敬瑭便派劉知遠出兵相助。張敬達、楊光遠、安審琦統率步兵在城西北山下列陣,契丹派輕騎三千,不穿盔甲,直衝唐軍步陣。唐軍見到他們並不厲害,爭相追去,追到汾河曲,契丹涉水而過。唐軍沿著河岸前進,東北方契丹伏兵突起,把唐軍衝成兩截,步兵在北麵的多數被契丹殺死,騎兵在南麵的退回到晉安寨。契丹縱兵掩殺去,唐軍大敗,步兵死了近萬人,隻有騎兵沒有損失。張敬達等收集了餘眾駐守晉安,而契丹也回軍虎北口。石敬瑭收得唐降兵一千多,劉知遠勸他都殺掉。

“原文”

十一月……契丹主謂石敬瑭曰:“吾三千裏赴難,必有成功。觀汝器貌識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為天子。”敬瑭辭讓者數四,將吏複勸進,乃許之。契丹主作冊書,命敬瑭為大晉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築雲於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以與契丹,仍許歲輸帛三十萬匹。

“譯文”

十一月……契丹主對石敬瑭說:“我三千裏外來解救你的危難,一定有所成功。看你的器質容貌和識見度量,真是中原之主。我想冊立你做天子。”石敬瑭辭讓了好幾次,將吏們再勸進,才答應了。契丹主叫寫了冊命的詔書,讓石敬瑭做大晉皇帝,親自脫下衣冠給他穿戴上,在柳林築了高壇,當天登上皇帝寶座。割了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給予契丹,還答應每年進貢帛三十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