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兒皇帝石敬塘(1 / 2)

“原文”

天福元年……初,石敬瑭欲嚐唐主之意,累表白陳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鎮;帝與執政議從其請,移鎮鄆州。房暠、李崧、呂琦等皆力諫以為不可,帝猶豫久之。

“譯文”

天福元年(936)……起初,石敬瑭要試探唐主的意思,多次上表陳說自己體弱有病,請求解除兵權調到別處去當節度使;皇上和執政們商量後同意他的請求,調任鄆州。房暠、李崧、呂琦等都力諫不能這麼做,皇上猶豫了好久。

“原文”

王月庚寅夜,李崧請急在外,薛文遇獨直,帝與之議河東事,文遇曰:“諺有之:‘當道築室,三年不成。’茲事斷自聖誌;群臣各為身謀,安肯盡言。以臣觀之,河東移亦反,不移亦反,在旦暮耳,不若先事圖之。”先是,術者言國家今年應得賢佐,出奇謀定天下,帝意文遇當之,聞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敗吾決行之。”即為除目,付學士院使草製。辛卯,以敬瑭為天平節度使,以馬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宋審虔為河東節度使。製出,兩班聞呼敬瑭名,相顧失色。

“譯文”

五月,庚寅(初二日)夜李崧請假外出,薛文遇獨自當值,皇上和他議論河東的事情,薛文遇說:“俗話說:‘當道築室,三年不成。’此事當以聖上的意誌來決斷,臣下們各為自身打算,怎肯把話都說出來!照臣看來,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要反,事情隻在旦暮之間,不如提前下手。”在這以前,講術數的說國家今年要得到好輔佐,出奇謀來安定天下,皇上認為薛文遇就是這樣的人,聽了他的話,大為高興,說:“卿講的對我大有啟發,不論成敗我定要這麼辦。”馬上寫下除目,交付學士院起草詔製。辛卯(初三日),調石敬瑭任天平軍節度使,調馬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宋審虔任河東節度使。詔製公布,兩班文武聽叫到石敬瑭的名字,相互看看驚嚇得變了臉色。

“原文”

甲午,以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西北蕃漢馬步都部署,趣敬瑭之鄆州。敬瑭疑懼,謀於將佐曰:“吾之再來河東也,主上麵許終身不除代;今忽有是命,是非如今年千春節與公主所言乎?我不興亂,朝廷發之,安能束手死於道路乎!今且發表稱疾以觀其意,若其寬我,我當事之;若加兵於我,我則改圖耳。”幕僚段希堯極言拒之,敬瑭以其樸直,不責也。節度判官華陰趙瑩勸敬瑭赴鄆州。觀察判官平遙薛融曰:“融書生,不習軍旅。”都押牙劉知遠曰:“明公久將兵,得士卒心;今據形勝之地,士馬精強,若稱兵傳檄,帝業可成,奈何以一紙製書自投虎口乎!”掌書記洛陽桑維翰曰:“主上初即位,明公入朝,主上豈不知蛟龍不可縱之深淵耶?然卒以河東複授公,此乃天意假公以利器。明宗遺愛在人,主上以庶孽代之,群情不附。公明宗之愛婿,今主上以反逆見待,此非首謝可免,但力為自全之計。契丹素與明宗約為兄弟,今部落近在雲、應,公誠能推心屈節事之,萬一有急,朝呼夕至,何患無成。”敬瑭意遂決……

“譯文”

初六日,任命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西北蕃漢馬步都部署,叫他督促石敬瑭去鄆州。石敬瑭顧慮恐懼,就和將佐們商量道:“我再次回到河東時主上當麵答應我終身不再除代;今天忽然有這樣的任命,莫非真象今年千春節上對公主所說的那樣嗎?我不作亂,朝廷倒先下手,我怎能束手死於道路呢!如今姑且發個表章稱病來看朝廷的意向,如果寬容我,我自應事奉他;如果對我動幹戈,我就要另作打算了。”幕僚段希堯竭力反對,石敬瑭因為他為人樸直,沒有責怪。節度判官華陰人趙瑩勸石敬瑭去鄆州。觀察判官平遙人薛融說:“融是書生,不懂軍旅之事。”都押牙劉知遠說:“明公長期帶兵,得到士卒擁護,如今據有形勝之地,士馬精強,如舉兵傳檄,帝業可成,怎能憑一紙詔製就自投虎口呢!”掌書記洛陽人桑維翰說:“主上剛即位時,明公入朝,主上難道不知道蛟龍不可縱之於深淵的道理嗎?但最後還是把河東再次交給明公,這是上天要給明公以利器。明宗遺愛猶在,主上以庶孽身份占有帝位,人心不附。公是明宗的愛婿,如今主上以反叛相待,這不是自首謝罪就能幸免,隻好盡力替自身安全打算。契丹過去和明宗約為兄弟,現在他們的部落近在雲、應,公如果真能誠心屈節來事奉他們,萬一情況緊急,他們早上請晚上就到,還怕成不了大事!”石敬瑭的主意就這樣定了下來……

“原文”

戊戌,昭義節度使皇甫立奏敬瑭反。敬瑭表:“帝養子,不應承祀,請傳位許王。”帝手裂其表抵地,以詔答之曰:“卿於鄂王固非疏遠,衛州之事,天下皆知;許王之言,何人肯信!”壬寅,製削奪敬瑭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