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不留漏洞把事辦到位(1 / 3)

孔子有雲:“三思而後行”。他告誡人們,遇事要多多思考,然後才可以做出決定。辦事如果能夠做到三思而行,而不是魯莽行事,就可以減少一些辦事的漏洞,辦的事情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周全、到位、完美。

1.仔細考慮,然後行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預先、事先的意思,指事前做好計劃或準備;立指成就、成功;廢是敗壞、失敗的意思。凡事預於先,謀於前,做足準備,往往能占據主動,確保事情的成功。否則,事發突然,或計劃趕不上變化,往往讓人手忙腳亂、窮於應付,甚至連可以避免的失誤都避免不了,處處陷於被動之中。

小李和小丁兩人同時從一所酒店管理學校畢業,並進入同一家酒店工作,可是三年之後,兩個人的差別卻非常大,小李已經是酒店的副總經理了,而小丁卻還是一個一線的普通員工。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小丁對小李說:“我就搞不懂,為什麼我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三年的時間,卻讓我們之間產生了如此大的差異呢?難道你有什麼絕招嗎?”小丁向小李請教他的成功之道。

小李說:“其實也不是什麼絕招,隻是從進入酒店的第一天起,我就為自己規劃好了成長計劃:三個月後要做到優秀員工,半年之後做領班,一年後做主管,兩年之後做經理,三年之後做副總經理,五年之後要做總經理。

製定好計劃之後,在工作中我就以此來鞭策自己,比如我計劃好半年之後要做領班,那麼在成為領班之前,我就在思想、行為、日常工作等方麵都以領班的工作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雖然我現在還不是領班,但是隻要我各方麵的素質都達到了領班的標準,都按領班的要求做到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一定會成為領班。

那麼實現了第一個計劃之後,再以同樣的方法實現第二個、第三個計劃,當我成為領班之後,我就以主管的標準要求我自己,不久我就當上了主管;當我是主管的時候我就以經理的工作標準要求自己,後來就當上了經理,一直到現在,雖然我已經做到了酒店的副總經理,但是我還是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我還會朝著目標繼續努力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真是一語道破天機。事先有了準備和計劃,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方向,並時刻以此鞭策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小李之所以成功的絕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借鑒。

有一句老話叫“隻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這話說得是很有道理。就是說,做事情千萬不要用而不備,隻能是備而不用。機會永遠隻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當機遇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不能懈怠,誰能保證命運的光環哪一天不會將臨到我們的頭上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幹什麼事,事先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都要有一個打算和安排。隻有預先做好了安排,有了準備,有了計劃,才能把事情辦好,明確了奮鬥目標,有了具體的工作、活動程序,也就有了監督檢查的依據,這樣可以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從而合理安排,使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

清朝雍正年間的大將軍年羹堯鎮守西安之時,廣求天下士,厚養幕僚,有一位孝廉叫蔣衡,應聘前往。年羹堯甚愛其才,對他說:“下科狀元一定是你的。”年羹堯說話語氣如此之大,正是依仗他自己的功勞以及與皇帝的特殊關係。蔣衡見他剛愎自用,驕奢之極,就對他的一個同僚說,“年羹堯德不勝威,當今萬歲英明神武,年羹堯大禍必至,我們不可久居於此。”他的同僚不以為然,年羹堯的權勢正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他的門下呢。

蔣衡不顧同僚的勸阻,執意稱病回家,年羹堯挽留不住,取1000兩黃金相贈,蔣衡堅辭不受,最後在年羹堯的堅持下,隻接受了100兩。蔣衡回家後不久,年羹堯果然出事了,牽連了不少人,因年羹堯一向奢華,送人錢財不到500兩黃金的,從來不登記,蔣衡因隻接受百兩之贈,從而確保自己平安無事。

蔣衡從年羹堯的驕橫言行中預見到他所存在的危機,及時地與他拉開距離,避免了禍及自身。

可見,做事情需要深謀遠慮,想得深、看得遠,才可以避免重大決策和方向上的偏差和錯誤。比一般人看得早一點,想得深一些,並及時做出科學預見,是一種先見之明,這種先見之明,來自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對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

戰國時期,魏國的範雎受中大夫須賈迫害,逃匿民間。一次秦使王稽來魏,聽說範雎很有才幹,便暗中帶他回秦,進入秦境時,一隊人馬迎麵馳來,範雎問來人是誰,王稽說可能是秦相穰侯魏冉東巡縣邑。

範睢說:“我耳聞穰侯專擅秦政,不容外人,今天被他碰上,輕則受辱,重則被驅。我還是躲到車底吧。”

頃刻,魏冉來到車前,問車中有無別國賓客,王稽說沒有,魏冉就走了。範雎從車中出來,說:“魏冉是聰明人,隻是遇事反應慢點,剛才他懷疑車中有人,你說沒有,他未搜查,過後一定不放心,會派人回來搜查的,我要避一避。”說完下車從小路向前走去。果然,過了一會兒,魏冉派人到車上翻找,見確實沒人方作罷。

範雎通過分析魏冉的性格,知道他是一個多疑的人。所以推斷魏冉會有可能要搜查馬車,而且還推測到魏冉可能會派人重新再搜一遍,正是他高超的預見能力,使他能防患於未然,逃避了被抓捕的命運。

深謀遠慮,防患於未然,是對突發危機的預先準備,是對未來各種情況的預測以及采取的相應措施,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中國有句成語,未雨綢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還沒有下雨,就先修好屋頂,這樣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就能在溫暖的房中躲避風雨的襲擊。

處在安全的環境裏,危險和困難也隨時都會出現。《周易?係辭下》裏就說過,“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在《左傳?襄公十一年》裏,也有一段話:“《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在平安的時候,不要忘記災難和危險有到來的可能性。隻有總想著有危險,才會有準備;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拿破侖曾說:“如果我總是表現得胸有成竹,那是因為在提出任何承諾前,我都是經過長期深思熟慮,並預見可能發生的情況。”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時時都充滿了危機感。因為他知道,風險無處不在,人生充滿了變數,各種風險因素都是自己所不能控製的,這就意味著安逸隻是暫時的,一旦明天某個因素發生變化,可能後天就需要麵對失敗。如果你沒有危機感,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缺少應對的策略,到那時候,你就隻可能束手無策。

聰明人的智慧,有時就體現在對事情的預見之中。有預見能力的人能及早地考慮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發展的方向,所以能夠提前防範,未雨綢繆,把事情引導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而隻看到眼前,不考慮以後,任由事物隨意發展的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難。隻有深謀遠慮,防患於未然,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而能使自己始終掌握競爭的主動權。

2.留心做事,不要魯莽

衝動,生理學定義是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興奮性反應,我們日常所言的衝動多指理性弱於情緒的心理現象。衝動,可能源於自我保護,這是一種心理補償,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產生衝動情緒。通常它並不能帶給我們飛蛾撲火的燦爛,因此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先考慮幾秒在付之於行動。

淩烈是一家外企的部門主管,平日溫文爾雅,但在一次會議上,卻很輕易地被一名女同事稍微激烈點的言辭激怒,他當場指著對方的鼻子大發雷霆,不但讓在座的同事驚詫不已,更因此葬送了即將到來的一次晉升機會。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淩烈這麼衝動呢?

心理學家發現,缺少自信的人更容易產生衝動情緒,這種衝動實際上是他們一種錯誤的自我保護。如果一個人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的價值不認同,他會覺得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受威脅的,這種心理常態的表現是怯懦、退縮,但是,遇到偶然的觸發事件,容易引發出失控的情緒,比如說野蠻、憤怒,當事人在非理智狀態下,能感受到反抗的快感,實際上是潛在的一種心理補償。

長此以往,很容易形成一種病態的人格。據醫學專家和心理學家的觀點,這種病態人格的形成大多數情況是由於浮躁或憂慮造成的。那些焦慮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而跟周圍的環境脫離了所有的關係,退縮到自己的夢想世界,以此來解脫自己心中的憂慮。所以成大事者首先應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緒。

一個人必須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遠誌向。同時要抑製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中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對於成功抱有一種急切的心情,會導致一種浮躁心態,這樣反而會阻礙你的成功,因為無論任何事的完成都需要一個過程。

當目標確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做,即所謂“性急吃不得熱粥”。當你控製了浮躁,你才會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會有耐心與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才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誘惑而迷失方向,才會製定一個接一個的小目標,然後一個接一個地達到它,最後走向大目標。

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要就在於以靜製動,處安勿躁。浮躁會帶來很多危害。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會產生急躁情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其實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就會態度簡單粗暴、徒具匹夫之勇,幹什麼都幹不穩,最後將毫無所獲。

渴望成功者,應該切記:做事一定要穩重,決不可浮躁。成功之路,艱辛漫長而又曲折,隻有穩步前進才能堅持到終點,贏得成功。如果一開始就浮躁,那麼,你最多隻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後就會累倒在地。

做事要穩重,不要魯莽、急躁。天下成大事業者,無不是專一而行,專心而攻。博大自然不錯,精深才能成事。隻有精深,才能在某一個領域中成為專門人才,其前提是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可能毫不費力就取得成功,急於求成,辦事浮躁、不穩重,隻能是害了自己。所以要成大事就必須戒除輕浮,穩重行事。

曾有位年輕朋友在一家公司做事,當他牢騷滿腹試圖離開時,朋友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恨這家公司這個老板,不妨先忍耐半年,下班後不要直接回家,學好工作相關的技能,學好後再離開,豈不是對老板的更大傷害嗎?”半年之後,當問及他為什麼還沒有離去時,這位老兄笑著說,“我不走了,老板給我升職了,薪水也高了……”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堅守做人的操守和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正確看待進退流轉,淡泊處世,靜心思考,磨練意誌,砥礪誌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多一份穩重,少一些輕浮。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能夠負重,方能擔當重任。力戒浮躁,還要大力倡導實幹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工作靠實,事業靠幹。穩重做事,把事業作為你的責任,踏踏實實,穩健不移,就一定能夠贏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