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靈活操縱把事辦到位(上)(1 / 3)

辦事是一門學問,具有很強的辦事能力是巧妙、簡潔、快速成事的關鍵。做事有術對於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隻有把握好辦事的策略和度術,善於運用一些辦事技巧,在人生的道路上才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1.如何牽著他的鼻子走

抓刀要抓刀柄,製人要拿把柄。智者在對手身上發現了弱點,從不會輕易放過,而足用其弱點“拿住”他為我所用。這種方法可應用在對下屬的控製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其實這些弱點就是能夠使人牽著鼻子走的很好把柄。因此,在做事的時候,隻要我們留心對方的弱點就能夠抓住對方的把柄,從而更有利於我們順利做事。例如,麵對性格急躁者我們可以采用激將法,連他的趣味、喜好也可以被用作打開其欲望之門的鑰匙。隻要拿他最喜歡或忌諱的東西去誘惑或打擊他,他就必定上鉤無疑,授你把柄。

他人的隱私如緋聞、受賄、罪行等也可以使其受製於我。在談判、競選、糾紛中也常被使用,效力巨大無比。另外,有些把柄是隨機出現的,如辯論之中的口誤,應該及時抓住,窮追猛打。如果對手把柄難尋或沒有漏洞,也可以發揮創造性製造或挖掘把柄,再安到他身上去。

從中我們應該學學乖:朋友之間吐露真相是危險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日後會不會反目成仇。因此人際往來,交朋結友應懂得矜持之道及胸有城府,力免提人以柄而淪為受製於人的可憐下場。

漢代的朱博本是一介武將生,後來調任左馮翌地方文官,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製服了地方上的惡勢力,被人們傳為美談。

在長陵一帶,有個大戶人家出身的名叫尚方禁的人,年輕時曾強奸別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砍傷了麵頰。如此惡棍,本應重重懲治,隻因他大大地賄賂了官府的功曹,而沒有被革職查辦,最後還被調升為守尉。

朱博上任後,有人向他告發了此事。朱博覺得太豈有此理了!就見尚方禁。尚方禁心中七上八下,硬著頭皮來見朱博。朱博仔細看尚方禁的臉,果然發現有傷痕。就將左右退開,假裝十分關心地詢問究竟。

尚方禁作賊心虛,知道朱博已經了解了他的情況,就像小雞啄米似的接連給朱博叩頭,如實地講了事情的經過。頭也不敢抬,隻是一個勁地哀求道:“請大人恕罪,小人今後再也不幹那種傷天害理的事了。”“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漢大丈夫,本是難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本官想為你雪恥,給你個立功的機會,你能自己效力嗎?”

於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談話情況,要他有機會就記錄一些其他官員言論,及時向朱博報告。尚方禁已經嚴然成了朱博的親信、耳目了。

自從被朱博寬釋重用之後,尚方禁對朱博的大恩大德時刻銘記在心,所以,幹起事來特別賣命,不久,就破獲了許多起盜竊、強奸等犯罪活動,工作十分見成效,使地方治安情況大為改觀。朱博遂提升他為連守縣縣令。

又過了相當一段時期,朱博突然召見那個當年受了尚方禁賄賂的功曹,對他進行了獨自的嚴厲訓斥,並拿出紙和筆,要那位動曾把自己受賄的一個錢以上的事通通全部寫下來,不能有絲毫隱瞞。

那位功曹早已嚇得篩糠一般,隻好提起了筆,寫下自己的斑斑劣跡。由於朱博早已從尚方禁那裏知道了這位功曹貪汙受賄,為好為誠的事,所以,看了功曾寫的交待材料,覺得大致不差,就對他說:“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聽候裁決。從今後,一定要改過自新,不許再胡作非為!”說完就撥出刀來。

那動官一見朱博要拔刀,嚇得兩腿一軟,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裏不住地減:“大人饒命!大人饒命!”隻見朱博將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那位功曾寫下的罪狀材料,三兩下,將其我成紙屑,扔到紙笑裏去了。

自此後,那位功育終日如接薄冰、戰戰兢兢,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

1966年是美國大選年,總統候選人,共和黨方麵,推出了總統福特出來角逐。民主黨方麵,出現了卡特與愛德華?肯尼迪較量的局麵。

肯尼迪扶其龐大的家族財勢,以及兩位兄長為國殉職的聲望,兼以擔任參議員多年的經曆,欲問鼎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簡直可以說是探囊取物。

卡特以一花生農夫出身,雖有擔任州長的經驗,但是顯然不是肯尼迪之對手。卡特眼見力攻無望,唯有計取。當時美國人民因水門事件的創傷記憶猶新,加上華府政治人物不名譽事件又層出不窮。所以,狡猾的卡特就緊緊地抓住此一弱點,開始了一連串攻擊已死去的約分肯尼迪的行動。其中有調肯尼迪總統對美國中央情報局謀殺外國領袖的陰謀知情,說肯尼迪總統在白宮裏麵亂搞女人,甚至居然還有一位名叫艾絲納的女人,出麵對新聞界大談她曾和肯尼迪總統上床的事。進一步又扯出一位黑手黨的首領,說他如何幫助肯尼迪違法當選等等。這些宣傳的目的,無非是要醜化其家族的形象,抓住稍許捕風捉影的弱點,大肆宣揚,以達到打擊的目的。在這種猛烈的攻擊下,愛德華肯尼迪果然招架不住,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到了1980年,愛德華肯尼迪和卡特兩雄再度交鋒,競爭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此時卡特為現任總統,他知道1966年的打擊策略已經不能再用,因為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帳,選民不會再有新鮮感。所以,他就慫恿新聞記者抬出“柯魯珍事件”,說明愛德華?肯尼迪當年對洞水的女友見死不救的經過,這樣的一個人如何會有他自己所謂的“領袖氣質”呢?窮追猛打的結果,使愛德華?肯尼迪終於再度敗於卡特之手。

所以,很多人認為卡特之能兩度擊敗肯尼迪,主要是由於他善於打擊競爭者的弱點,尤其是善用情勢民氣,遙指問題的核心。不過,1980年因為他太過重視打擊同黨的肯尼迪,心力交瘁之餘,反倒對真正的對手、共和黨的裏根,找不到致命的弱點,以致敗陣下來,回喬治亞種花生去了。

競爭者的弱點有時是眾所周知的,有時是隱而不顯的。眾所周知的弱點在運用上所收到的效果,當然比不上一些隱情或緋聞。但是,隱情或緋聞的資料及證據不容易掌握,搞不好還會吃上官司。所以,智者或強者多半強調麵對麵的競爭,而不是造謠言或放冷箭,亦不無道理。

揪隱私有一個重要的技巧:對對手的弱點保好密,便可以多次利用同一個把柄抑製對手。一旦你掌握的秘密被公開以後,他便會破罐子破摔,反而毫無顧忌地對你報複。

假設,他的現任太太並不知曉他的一大秘密:他在婚前與一個女生戀愛過,而且還有了孩子,對這個孩子他沒有正式承認過。即使深知了這個秘密,還是無法當作他的弱點加以活用,必須確定那個女性與孩子的姓名,才能大加活用。

我們姑且當作已探出了他們的姓名——母親是“H”,孩子叫“M”。當他立於眾人麵前,以一種傲然的態度,喋喋不休地與你吵起來時,你就用極其平靜的口氣,突然改變話題,問一句:“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你最近有沒有跟H小姐見過麵?”

對這個秘密一無所知的人,以及雖略有所聞,但是不知道她姓名的人,對你說的話,當然會不知所言何事。

不知底細的人全然不了解你所言何事——這個事實,便是你能夠活用對方弱點,戰勝對方的要訣所在。

要是你繼續問下去,等於把他不願意為人所知的大秘密掀了出來,他當然會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隻好設法使這一場吵架草草收兵。於是,他便會一改剛才趾高氣揚的態度,低聲下氣地抗議說:“噢……噢…位種話何必在這兒說呢?”

此後,你就要屢次搬出“H小姐”來製服他。除非到了他聽到“H”這個名字時,就情不自禁地愕然一驚,你才再搬出“M”這個名字來,要一步步讓他知道你的厲害,這也是活用對方弱點的另一個要訣。

總之,要把對方的弱點當弱點活用的時候,千萬不能在眾人麵前公開他那個弱點。你隻能以能夠使他明白的方式閃爍其詞,把他掌握得死死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哪敢撕破臉?每次吵架,他當然會被逼得豎白旗。

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醜處,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下麵介紹幾個辦法,用以套出抵賴者、掩蓋者的尾巴,讓他主動坦白交代,自己露出馬腳。

(1)打草驚蛇,詐開其口,用恐嚇。

唐朝有個縣令,名叫王魯,自從就任以來暗中貪汙受賄。簡吏們也跟著效法,索取賄賂,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魯得知上司要來察訪民情,肅整束治,不禁擔憂起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來。他在批閱公文當中,正好看到本縣百姓連名告發他手上的主簿受賄的一疊狀子,更是臉上加憂,神情恍惚。憂慮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張狀子上批下“汝雖打草,否已驚蛇”八個紅字,從而流露出唯恐主簿被告發而牽連到自己的恐懼之情。

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予作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有些法官善於使用這種打草驚蛇策略,故意說出已知的一點事,使罪犯或對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證。罪犯於是稀裏嘩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全部地數將出來。

(2)引蛇出洞,設下圈套,繞圈子。

這種技法的含義,就是論辯中自己已經掌握了足以製服對手的有力證據,但卻因為時機不成熟或環境不適宜而不便拋出。為了能夠拋出證據,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引誘對手進入自己所需的時機或環境之中,然後一舉擊潰。

實施這種技法的關鍵,在於“引”。“引”有兩個環節:一是時機與環境。何時引,每一步引到什麼程度,所引適不適合,都要考慮麵臨的機會和氛圍;操之過急或行之遲緩,都不相宜。

二是巧妙與自然。引,既然是要對手的思路按照自己的願望發展,這就要求引者不能摸出破綻,必須天衣無縫,自然揮威,一步一步地向預定目標靠攏。

比如,某大學生家裏來客,父親叫真去附近小店買一瓶茅台酒。待酒買回,發現是假貨。父親將假酒端於懷中,去了小店,讓店主拿過一瓶茅酒來。父親持酒仔細審視,並自語道:“唉,這年頭假茅台太多了!”店主搶過話頭:“你放心,我這裏絕大假貨!”父親仍歎道:“明呀,上得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鋪買了一瓶,店主還不是打包票說絕對不僅。誰知一打開來——才是一元錢半公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親苦喪著臉說:“已經過了好幾天才開瓶發覺的,他還會認帳嗎?”店主惋惜道:一你當時發覺就好了,他敢不認帳!父親認真請教:“要是當時發覺了,他還是不認帳咋辦”。產店主指教說:“找工商局去呀!人贓俱獲,他能不怕嗎?”父親見時機已初,如躲在一邊的兒子一招手,而後從懷中摸出那假酒來:“那好!請你看該咋辦吧?”店主一下傻了眼:“……對……對不起!我退款,我退款!”

(3)投其所好,滿足欲求,戴高帽。

俗話說得好,你要是給了一個人足夠的繩子,他終將懸梁自盡。給他機會,他便會自食敗果。他會不斷地流露出供你將他將死的要素。新官上任時,在內有自己的家人伴隨,在外則有官吏和師爺們,他們這些人沒有哪個不想找個機會嚐試一下。一旦有漏子可鑽,他們就會蜂擁而上,見機而動。如果當官的喜歡得利,他們便讓他獲利;當官的如果好色,他們就讓他占有各色美女。總之,每一件事情,都投其所好,從而在暗中抓住了當官者的把柄。後來,當官的雖然後悔了,醒悟了,但卻由於授人以柄,迫不得已受這幫人的要挾和控製。

從以上的招數看來,要人情操縱目如,占據主動,許多時候要多種技巧並用,可謂人際情場上的“立體戰爭”。

30年代,曾任二十五軍軍長兼貴州省主席的王家烈,名義上服從蔣介石,實際上獨霸貴州大權,抵製蔣介石勢力滲入。蔣介石為了控製貴州大權,曾采用一些辦法,把王家烈調出貴州,使他失去依托。但王家烈也並非無能之輩,無論如何不離老巢。於是,蔣介石設計了一個調虎離山的詭計。

1935年5月的一天,蔣介石在武漢授意張學良協助他實施這一詭計。第二天,蔣介石乘專機飛往貴陽,張學良也駕著他的專機隨落而去。到貴陽後,蔣介石稱與張學良是到貴陽來玩的。次日,蔣與張要返回武漢,王家烈李貴州軍政大員到機場送行。待蔣的專機起飛後,張學良對王家烈說:“老王,你沒有坐過我親自開的飛機,你上來,我讓你在高空看看貴陽的美景,然後再把你送下來。”王家烈完全沒有防備,就上了飛機。飛機騰空而起,一直向北飛去。王家烈明知上當,也無可奈何。然後,蔣介石詭稱王家烈剿共不力,立即命中央軍開進貴州。

王家烈被騙到武漢後,又被轉送到南京,蔣介石給了他一個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的虛銜,從此在南京賦閑。蔣介石又任命其親信天中信為貴州省主席,將王家烈的親信全部撤換。對的他軍進行徹底改編,將大部分軍官降職、撤換。至此,黔係勢力被瓦解,貴州成了蔣介石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