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施塔迪還未曾聽聞過他們,加上內森的大筆業務仍故意躲在幕後暗箱操作,他對此也一無所知。所以他有關羅斯柴爾德之起源和其家族事業的整體印象還非常模糊。他猛然間注意到梅耶·阿姆謝爾和他的兒子們自稱“我與英聯邦代理人”並署了這樣的簽名。施塔迪在外事辦公室向梅特涅詢問了此事,梅特涅曾在萊比錫戰役中位至親王。他說他不知道他們為何要簽這樣的署名,財政部還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何時、如何得到奧地利王室授予的封號的。鑒於對使用簽名可能產生的種種推斷,他感到自己有義務要求梅特涅對這件事提供更詳細的解釋。這一命令得到的回答是:“對於您關於法蘭克福羅斯柴爾德商業公司的皇家授權代理人的頭銜的問題,國務秘書榮幸地稟告,他的部門裏沒有關於授予那個公司的頭銜的記錄,也沒有對此事件的任何資料。”事實正如施塔迪想的那樣,羅斯柴爾德家族沒有獲得皇家侍衛的頭銜,而是獲得了皇家冠名代理商的稱號。他們根據法國兼羅馬德國皇帝發布的1800年1月29日法令,才獲此殊榮。不管怎樣,這件事都說明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奧地利是多麼不受信任。他們在法蘭克福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阻力。為了遏製他們的企業蒸蒸日上的發展,有人曾試圖將住在法蘭克福的兩兄弟強征入伍,並美其名曰為防止拿破侖卷土重來召集軍隊。他們焦急地向內森求救,內森決定借幹涉之機對奧地利進行一番說教,因為他感到,如果要動員奧地利最終成為家族的客戶,英國方麵必須向奧地利政府明確施壓。羅斯柴爾德已在這個瀕海島國建立了操縱資助款的實際獨霸地位。內森找到赫裏斯並將整個形勢告訴了他,赫裏斯說服外事辦公室向奧地利駐倫敦大使館顧問諾曼先生轉達,同時諾曼向奧地利全權代表馮·胡格爾伯爵推薦羅斯柴爾德家族。他的信是這樣寫的:
“先生:英國政府已特地要求我向閣下推薦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公司。該公司管理我們資助款的流動。這個公司由幾個兄弟代表,其中一個在我國居住,英國政府聘請他主管該國在歐洲大陸上的主要金融活動,因為他享有的信任和他業務的廣泛性質,他和他的兄弟招來了法蘭克福銀行家們的嫉妒。他們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以至於強迫他們服兵役,試圖以此折磨他們。英國政府非常擔心這家公司會受到任何形式的騷擾,而且這似乎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服務。現在我決不能坐視不理,必須向您轉達這個請求。因此我希望閣下承諾在您權力範圍內向其公司提供各方麵的幫助和保護。”
馮·胡格爾伯爵馬上把這封信發往維也納,然後在那邊呈遞給了梅特涅和施塔迪。這封信果然見效了:再沒有人提出反對羅斯柴爾德兄弟接管資助款流動的異議了。自從施塔迪允許其屬下自由出國,比烏加特批準的範圍更大,州際的金融交易大體上都更加順暢了。新任金融部長更看重讓手下發揮個人的獨創精神和判斷能力,他覺得他們處於了解形勢的更佳位置,而且當時通訊方式非常不便,依靠書信來征詢急待做出的決定的問題不太實際。這個時候赫裏斯親自訪問法蘭克福,他的總幹事林貝格正與財政部主管斯威內爾(Schwinner)就對給奧地利的資助款數目進行談判。施塔迪希望以硬幣或金條形式收款。赫裏斯堅決要求在這個問題上羅斯柴爾德盡可能獲得最大的自主權。拿破侖重返巴黎打亂了他們的計劃,迫使他們出台新舉措。全權代表們和內森一直都忙得幾乎一刻沒有閑著。在反抗這個無所畏懼的冒險家的鬥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籌措現金,尤其是法國貨幣。由於四處都找不到法國硬幣,赫裏斯采納內森的建議用金子鑄成金幣保證軍隊供給。6月中旬,拿破侖再次發動戰爭。法國人民並不是全心全意支持他,畢竟人人都渴望和平,不願打仗,甚至能夠忍受外國軍隊進入法國境內。然而現在法國人民又得麵臨流血犧牲,錢財遭殃,還得與貴族勢力對抗。在一段很短的時間裏戰爭之神似乎又在向拿破侖微笑。但就在1815年6月18日,法國的皇帝在滑鐵盧遇到了命裏的劫數。他被徹底堅決地打敗了。隨後退位,被關押,最後流放到聖赫勒那島。
赫裏斯和內森再次受到法國的仇視,於是回到了倫敦,焦急地等待戰爭結果。內森和他的弟弟約定彼此第一時間互通消息,一切將影響他們生意的重要事件,或關係新項目的關鍵問題,要麼直接通報,要麼通過生意上的朋友傳遞。內森答應獎賞往返英國與歐洲大陸間消息最靈通的船隻。他還授意他在全世界的探子為他搜集將要爆發的衝突的結果的最早的報道。這些措施在當時看來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現代傳播消息的工具都還沒有發明,而一隊送信人組成的驛站,就是那時獲得消息最迅速的常用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