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軍費在開了這個口子後,每年以2%~3%的增長率上漲,從1987年度324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度的459億美元,1995年度增至472億美元,1996年度更增至484億美元。軍費總額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若按軍人人均軍費計算,則日本名列世界第一,為18.9萬美元。近年來一直維持在這水平上,有增無減。日本防衛廳計劃2001~2005年撥款2287億美元用於自衛隊建設,比上一個五年軍備計劃增長3.8%。
日本軍費開支的主要用途是購買武器和開發高技術武器。航空自衛隊已采購223架F―15戰鬥機和E—767AWACS(空中預警與控製係統)。海上自衛隊已經擁有4艘美製“宙斯盾”“金剛級”驅逐艦,它能利用計算機係統同時跟蹤多個空中目標,並能自動評估目標的威脅程度和設定攻擊的先後順序,對20多個目標同時發射艦對空導彈。日本自衛隊有七項引以為自豪的地方:一是具有世界最強的海上掃雷部隊,掃雷技術和能力世界第一;二是反潛作戰能力是海上自衛隊的看家本領,僅次於美國和俄國;三是常規潛艇不遜於核潛艇;四是F―2戰鬥機是日本最先進技術的結晶,其性能優於F―15、F―16,是日本新一代多用途隱形戰鬥機;五是高技術導彈百發百中,令美軍震驚;六是F―15戰鬥機的一流飛行員和維護員保飛率為90%,而美國隻有80%。七是自衛隊官兵的文化水平世界第一。
在實現裝備現代化的同時,經過戰後四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的建設和發展,日軍軍隊數量和質量也大幅攀升。截止2002年,日軍編製兵力28.3萬人,其中軍人25.9萬人,文職為2.4萬人。陸上自衛隊14.8萬人,擁有13個師、1130輛坦克;海上自衛隊4.4萬人,擁有作戰艦艇154艘(其中驅逐艦57艘、潛艇15艘),航空自衛隊4.5萬人,擁有作戰飛機400架。另有預備役軍人5.3萬人,防衛廳機關和直屬機構編製7000餘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的總兵力超過英國;坦克數量超過英、法,與意大利大體持平。海上自衛隊主要作戰艦艇已超過所有中等軍事國家,僅次於美俄兩個軍事大國,位居世界第三。航空自衛隊作戰飛機的數量超過意大利,迫近德、英、法。總之,日本自衛隊已發展成為一支兵種齊全、武器裝備先進、作戰能力較強的軍隊。
日本在加強軍事力量建設的同時,還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不斷渲染別國的軍事威脅,強調自身所受威脅的多元化,賦予軍隊除國防以外的多種任務,利用一切可乘之機積極向海外派兵,極力擴大在國際上的軍事影響,強化日美軍事同盟,擴大日美軍事合作範圍,以日美安保體製為掩護提高自身的戰略威懾力,爭奪在亞太安全事務中的主導權。種種跡象表明,21世紀,日本將把軍事力量作為推行國家戰略的主要手段之一,把發展軍事力量作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使長期以來以抵禦侵略為主要任務的“內向型”軍隊向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外向型”軍隊轉變。
更令人警惕的是日本以雄厚的經濟基礎為依托,今後將進一步加快擴軍速度,提高軍隊質量。1996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就是明顯的例證。日本政府正式發表的1996年版《防衛白皮書》是自1970年以來的第22期。與往年所不同的是,新版白皮書在書名後首次增加了“麵向新時代”這一醒目的副標題。在前言中強調“自衛隊迎來了新的時代”,給人一種很強的時代感。從文字內容上看,它以新出台的《防衛計劃大綱》和日美首腦簽署的《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為基礎,全麵闡述了新時期日本的防衛政策和軍隊建設指導方針。若站在分析新時期日本軍事戰略調整和軍事力量發展趨勢的高度來研究白皮書,就不難發現書中許多值得思考,甚至令人感到懷疑和警惕的東西。
白皮書對亞太地區形勢和日本周邊安全環境的分析判斷是,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雖保持相對穩定,但仍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地區內許多國家“致力於軍備擴張和軍隊現代化”,特別是“北朝鮮開發核武器的危險依然存在,並正在研究遠程導彈,是影響日本及亞太地區安全的重大不穩定因素”。關於俄羅斯,白皮書雖未使用“日本安全的潛在威脅”或“地區安全的不穩定因素”等提法,但仍指出,鑒於俄羅斯未來政治、經濟形勢仍不明朗,對俄軍事動向應繼續予以“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對中國軍事動向的論述較以往明顯增多。白皮書強調,對中國核武器及海空軍力量的發展,海洋活動範圍的擴大,在台灣海峽舉行軍事演習而“導致該地區局勢緊張”等軍事動向,日應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