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廣大青年需要通過可以依賴的政治力量來實現自身價值、完成曆史使命。在社會變革的大潮中,青年的個體力量總是有限的,遠大的理想目標隻有依托組織的力量才有可能得到實現。廣大青年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這一政治組織,是因為黨的綱領、根本宗旨、奮鬥目標與廣大青年的需求是一致的。從另一角度來看,共產黨是包括青年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實現自身利益、完成曆史使命的工具。雖然黨成立之初吸引的隻是少數先進青年,廣大普通青年對中共的認識、了解、認同、追隨,有一個過程。但無論怎麼說,共產黨一經成立,便打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綱領和旗幟,讓很多在黑暗中摸索的有誌青年看到了希望並深受鼓舞。黨所信仰的馬克思主義成為青年人觀察和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黨所設計的工農當家作主的國家模式使越來越多的青年找到奮鬥的方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麵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青年的命運也煥然一新了。更為重要的是,進步青年的政治誌向、現實理想隻有通過先進政黨才有可能實現,才能有所作為。而且,廣大青年的切身利益需要通過先進政黨來實現和維護。
縱觀90多年的曆史,大家就會發現,革命戰爭年代青年運動的主題是救亡圖存,求得民族獨立民族解放;建設時期青年運動的主題是艱苦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家園;改革時期青年運動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其實這正是實現中國夢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掃除障礙,鋪平道路;第二部是艱苦奮鬥,奠定基業;第三部是改革開放,全麵振興。而青年運動的主題常常又與每個青年人的命運密切相連。我們常說,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大家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每個青年隻有把個人夢想融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事業中,才能夠共同支撐、共同見證、共同享有偉大的中國夢。離開了這個大事業來談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成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回顧總結1919年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經驗,分析新中國成立前後青年運動表現形式與內在機理的異同,我們發現,具有政治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的中國青年運動,呈現出一條明顯的從自發走向自覺的曆史軌跡。
從政治角度講,離開了先進政黨的領導,中國青年運動將一事無成。中國共產黨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事業勝利的堅強領導核心。一部中國青年運動史,說到底,就是一部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不懈奮鬥的曆史。隻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廣大青年才能朝著正確方向奮勇前進,中國青年運動才能沿著正確道路蓬勃發展。曆史上很多青年運動,一開始是由青年自發興起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審時度勢,及時予以指導,積極穩妥地將青年運動引向正確的發展方向。一般來說,這一方向同黨的事業追求是一致的,同時代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
從社會角度講,隻有融入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國青年運動才能蓬勃發展。自五四運動以來,學生運動是青年運動的先鋒,青年運動又是社會運動的先鋒。青年知識分子總是集合在愛國、反抗強權的旗幟下,成為社會運動的先鋒。雖然,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是中國青年運動永葆活力的密碼所在,但由於缺乏直接推動社會變革的經濟手段和影響分量,青年知識分子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他們隻有與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密切相配合,才能形成變革社會的強大力量。而且,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青年運動並非社會運動的全部,青運史更不是社會發展史的全部,廣大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曆史前進的真正動力。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豐富實踐,正是青年磨礪意誌、增長才幹的最好課堂。與人民相結合,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是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青年運動最強大最深厚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