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婚外情專家堅持,坦承婚外情是重建信任的首要步驟。“任何誤導伴侶的企圖,都是在玩弄權力,最後必定會傷及兩人關係。”美國學者派德曼(Frand Pittman)在《私人謊言》(Private Lies)一書中說:
“被騙的一方會變得倚賴、焦慮、敏感、反應過度……。欺瞞是親密之敵,對婚姻並無助益,因為會造成距離。”
《婚外情的模式與治療》(Patterns of Infidelity and Their Treatment)的作者布朗(Emily Brown)指出,秘密會“教人發狂”。她指出,實話實說會催化家庭危機,反過來又會製造出懇談與自我檢視的機會。我的看法則是,沒有兩種情形是完全相同的:對某對夫妻而言有益的,卻未必對另一對有利。即使你真心想複合,也很難找到明確答覆:對某些夫妻而言,真相可能具有反效果,甚至造成破壞;對其他夫妻而言,真相是修複破碎關係的要素。對於婚外情的處理頗像處理癌症疾病一樣,有些人知道真相後反而複原得較好,有些則適得其反。你和伴侶不是“一體”的,因為在設法尋找最佳對策時,不妨試問這樣做“對誰最有利?”對你有利的,也許對伴侶及你們的關係有害,反之亦然。
一旦決定坦白,要記住伴侶對你真實告白動機的解讀勢必影響到他/她的反應。如果另一半覺得你是出於尊重,覺得他/她有權知道,那麼你的坦白也許會引發較為正麵回應。如果你隻是一心想擺脫罪惡感,伴侶就不肯輕易接納或諒解了,此時你的用意可能遭曲解。
有些不忠的伴侶不想重提自己的一夜風流或久遠前的婚外情,認為過去的事覺不會再威脅到夫妻關係。其他人卻對此持不同看法。婚外情若真如此無害,可以深埋,為何不能說出來?苦守秘密的結果反倒埋藏了婚外情所包含的許多多重要含義。
萬一你揭露婚外情,卻又未能處理好兩人間的問題,你們的關係也許無法持久,或僅徒具形式。如果你既未揭露婚外情,也未處理婚外情所揭示的問題,暫時的相安無事會令你迷惑,以為一切將風平浪靜,然而如此一來,就什麼都無法改變了。
許多出軌者雖決定保守秘密,但也坦然道出困擾自身的苦悶。這是一種值得考慮的做法。你可以在不揭露婚外情,不讓伴侶掙紮在寬恕信任危機下讓伴侶知道自己的苦楚。
無論你決定如何處理心中的私密,我都相信,沒有什麼解決方法是萬無一失的。人性常常不按規則運行,你隻能努力慎思明辨,將自己的動機與婚外情可能對伴侶造成的衝擊納入考量之列。如果你想與伴侶重修舊好,那麼在做最後權衡時,重要的並不在於該不該揭露真相,而在於能否記取殷鑒,強化兩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