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亂與中興
自從趙盾弑靈公後,晉國的君主便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麵對權勢熏天的各大家族,晉國公室似乎顯得很弱勢。晉國六卿(即三軍正副司令,若加上新軍正副司令,則是八卿)一直被幾大家族所壟斷,這些家族勢力猖獗,有威逼君權和尾大不掉之勢;同時各大家族之間利益衝突明顯,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傾軋。
在早期狐氏與趙氏兩大家族的對抗中,狐氏敗北,勢力被清除。趙氏家族在趙盾當國時,勢力達到鼎盛。趙盾為鞏固家族勢力,曾血洗軍隊高層反趙集團,甚至弑殺晉靈公。他在世時,無人敢與之作對,他如“夏日之日”的執政風格,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他家族的反感與抵觸,這也為後來趙氏家族遭滅頂之災埋下了禍根。
趙氏孤兒的故事,《左傳》與《史記》的記錄完全不同,像是兩個不相幹的故事。筆者采用的方法是以《左傳》記載為主,原因是《左傳》成書時間早,史實可靠。其中未曾記錄的采用《史記》之說,以補其漏。
趙盾去世後,趙氏家族在晉國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大。晉楚邲之戰中,晉軍的高級將領有四位出自趙氏家族。其中趙朔擔任晉軍的下軍司令,趙同是下軍參謀(下軍大夫),趙括和趙嬰齊都是中軍參謀(中軍大夫)。趙朔是趙盾的兒子;趙同、趙括和趙嬰齊都是趙盾的同父異母兄弟,即趙朔的叔叔。
邲之戰晉軍遭到慘敗,戰敗的主要責任人是中軍副帥先縠。但作為中軍參謀的趙括與下軍參謀的趙同都站在支持先縠的一方,興風作浪。後來先縠被誅殺,趙同與趙括沒有受到懲罰,顯然這跟他們的家族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幾年後,趙盾的兒子,即晉國下軍司令趙朔去世。
趙朔的英年早逝,對趙氏家族在國內的地位與影響力是一個重大的損失。趙朔隻有一個兒子趙武,妻子是晉景公的姐姐趙莊姬。他去世時,趙武才剛剛出生。趙莊姬還年紀輕輕,趙朔的叔父趙嬰齊對年輕貌美的寡婦垂涎已久,常上門關心。不久兩人關係發展神速,成了一對情人。
可這事偏偏讓趙同和趙括知道了,他們一聽,這還了得,有損趙家的聲譽。於是兩人商議一下,決不能讓趙嬰齊待在晉國。要將他驅逐出境,趕他到遠離晉國的齊國去待著。
趙嬰齊一聽,心裏舍不得美人,便對兩位兄長說:“現在欒書當上了中軍元帥,一直對我們趙家虎視眈眈。有我在這兒,欒書就不敢輕舉妄動。我要是到齊國了,恐怕兩位兄長有難。況且人各有才能,我跟趙莊姬要好,她是國君的姐姐,以後要保護趙家,可以出得上力,你們又何必要為難呢?”
趙同與趙括不同意,還是把他趕出晉國。
這下可氣壞了趙莊姬,你想她年輕守寡,地位特殊;除了膽大妄為的叔叔趙嬰齊外,還有誰敢惹上門充當情人而得罪趙氏家族呢?
女人有溫柔的一麵,也有意氣用事的一麵。她這一氣,告到晉景公那兒了。趙莊姬知道欒氏和郤氏與趙氏矛盾很深,相互傾軋,就對晉景公說:“趙同與趙括企圖起兵叛亂,這件事估計欒氏與郤氏都聽到風聲了。”
晉景公一聽,那還了得!忙下令執政大臣欒書嚴加調查。欒書心裏偷著樂,正愁沒機會扳倒實力強勁的趙氏家族。於是與郤氏家族取得聯係,一起商量對趙家進行毀滅性的打擊。趙莊姬作為女人一時感情用事,帶來的結果是她想不到的,她忘了自己和兒子也是趙氏家族中的一員。
欒書將整倒趙家的重任交給了屠岸賈。一是因為屠岸賈是掌管刑獄的大臣,即司寇,調查謀反本來就是分內事;二來欒書雖然有意扳倒趙氏家族,但由自己出麵來做這件事,會讓其他家族深感恐懼。人人自危,弄不好還會砸了自己的腳。
屠岸賈掌管刑獄既久,對羅織罪名這一招自然是得心應手。於是他把新賬舊賬一起搬出來了,第一,趙同與趙括企圖帶兵謀反;第二,趙盾弑君這件往事,剛好可以拿來炒一炒。如果弑君罪成立,那是滅族的罪行,趙盾這一族的人統統要牽連受誅。
趙同和趙括要謀反的說法,有趙朔遺孀趙莊姬的證詞;趙盾弑君的往事人人盡知,國史書還有董狐的記錄在案。
憑這兩條,就是滅門之罪了。
屠岸賈帶兵包圍趙府,趙同和趙括當然不肯束手就擒,率領家族親兵拚死反擊。屠岸賈下令格殺勿論,血洗趙府。在力戰中,趙同和趙括及其家人都被誅殺。一時間血流成河,慘聲連天。
大屠殺過後清點屍體時,卻沒有發現趙朔的遺孤趙武,一個幾歲大的小孩兒哪去了呢?
這個趙氏孤兒,造就了一個千古傳誦的傳奇,使中國的武士精神得以光芒璀璨,並且永不熄滅。
根據《史記》的記載,大屠殺時趙武還沒有出生。大屠殺過後,趙莊姬在王宮中生下趙武,此時屠岸賈帶兵衝進王宮內,要對趙氏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