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戰爭
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之會中,楚國人至少在表麵上是討到便宜了。
弭兵之會確定了兩霸四強的原則,兩霸就是晉國與楚國;四強就是晉、楚、齊和秦。除了這四個強國之外,其他參加會議的諸侯國必須要同時向晉國與楚國朝貢。楚國的嘍囉國少,晉國的嘍囉國多,所以這一決議對楚國有利。
第二年(公元前545年),根據弭兵大會的決議,一些中原國家就開始向楚國朝貢了。首先是鄭國,鄭國派了子太叔前往楚國。可是楚國政府卻將他拒之門外,認為他的級別不夠,必須得鄭簡公親自前來才行。
子太叔據理力爭,認為根據弭兵大會的決定鄭國要朝楚,但並沒有明文規定要國君親自前來。楚康王不理他,子太叔沒有辦法。隻好回國,由首相子產陪同鄭簡公親自出訪楚國。
楚康王從一開始,就想以強硬的手段來樹其權威。
在鄭簡公之後,魯襄公、宋平公、陳哀公和許悼公等,也相繼前往楚國,準備朝見楚康王。可這位一心想立威稱霸的楚王,卻在這個時候一命嗚呼了。
宋國使團聽到楚康王去世的消息後,向戌馬上掉轉馬頭開溜,他對宋平公說:“我們就是為楚王而來的,不是為了楚國。我們自己饑寒都顧不上,誰還顧得上楚國呢?我們還是回去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吧。”宋平公一聽,就不去楚國朝見了。
向戌是國際弭兵運動的發起者與倡導人,雖然被迫接受楚國提出的必須朝見的條件,但宋國向來是晉國的鐵杆追隨者。這回恰好遇到楚康王去世,正好省去了一番應付,這也說明中原諸侯國對朝楚是心懷不滿的。
楚康王去世後,由他的兒子郟敖繼任楚王,並且任命叔父王子圍為令尹。王子圍是楚共王的兒子,楚康王的兄長。他在楚國政壇根基很深,為人精明,權力欲強。當時正出使楚國的鄭國使者子羽預測說:“鬆柏之下,小草是不能繁殖的。”言外之意,王子圍勢力根深枝旺,而楚王郟敖不過是株小草罷了。
果然,在郟敖繼位後的第二年(公元前543年),王子圍就陷害並處死對他權力威脅最大的蒍掩。蒍掩時任大司馬,在楚國官職中,地位僅次於令尹。蒍掩死後,國家的軍事力量也掌控在了王子圍之手。他野心勃勃,打算取代郟敖成為楚國的國王。
兩年後,王子圍出使鄭國。他到鄭國有兩件事,第一,迎娶鄭國大夫公孫段的女兒為妻;第二,參加在鄭國虢地舉行的國際會議。
這次國際大會,共有十個國家參加,主要議題是重申公元前546年在宋國舉行的弭兵會議的精神。
在上次的弭兵會議中,晉國吃了虧,做了重大讓步。這一次,晉國大夫祁午對趙武說,這次會議晉國應該爭先歃血,要爭坐第一把交椅。可是趙武卻仍然按照上一次盟會時的做法,把第一把交椅讓給了楚國。
王子圍剛在鄭國娶了美女,又為楚國爭得了頭把交椅,心中好不得意。他甚至穿著國君才能穿的服飾,還有兩個甲士持戈侍立於身旁。威風凜凜,儼然是國君的模樣。
在會議上,發生了一件事。當時魯國出兵攻打莒國,侵占鄆地,莒國代表在會議上對魯國的侵略行為表示抗議。王子圍便以大會主席的身份,對晉國首相趙武說:“這裏還在召開會議重申弭兵精神,魯國便悍然入侵莒國,褻瀆盟約。罪不容恕,應該把魯國代表逮捕並處死。”
魯國出席會議的代表是叔孫豹,在中原諸侯國中魯國對晉國算是比較忠心的。趙武的隨行人員樂桓子趕緊前去通知叔孫豹,暗示他要花銀子賄賂王子圍,但是被叔孫豹拒絕了。對於魯國出兵攻打莒國,他認為這是因為兩國存在領土爭端。這是曆史遺留問題,並不是魯國有意要違背弭兵會議的精神。
麵對這種僵持局麵,晉國首相趙武當然不能任由楚國令尹王子圍擅殺魯國代表。他以討好的語氣對王子圍說:“魯國叔孫豹稱得上是賢明的人,您赦免他,就是安撫賢能之士。如果楚國能赦免有罪的國家,又獎賞賢能之士,那麼諸侯有誰不欣然歸服呢?”
晉國與楚國勢均力敵,從趙武的語氣中很明顯感覺到晉國外交的軟弱性,實際上是對楚國的一種屈服。接著,趙武又解釋了魯國攻打莒國的原因:“諸侯邊境上的城邑,時而歸屬這國,時而歸屬那國,並非固定不變。自從天子暗弱,諸侯爭先擴張。並且交替主持結盟,難道還能保持邊境線的一成不變嗎?要擔任盟主,就得抓大放小。邊境被侵犯的事情,哪個國家沒有過呢?這些事情,哪個盟主能徹底解決呢?所以莒國邊境的衝突,楚國還是不要過問的好。魯國與莒國在鄆地上的爭端由來已久,隻要對莒國沒有重大的危害,就不要幹涉,您還是好好考慮一下。”
其實楚國人哪裏是真心要維持國際正義呢?隻不過知道魯國是晉國的親密盟友,王子圍隻是想殺雞給猴看。從而打擊一下晉國的威風,突兀楚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袖地位罷了。現在晉國首相趙武言辭謙恭,已經給楚國掙足了麵子。他當然懶得去理會魯莒領土爭端了,放過了魯國代表叔孫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