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好友之間有分歧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伍子胥拱手與申包胥告別,頭也不回,大步流星地向前走,終於到了宋國境內了。
伍子胥找到了太子熊建,他向太子建議借助諸侯的力量返回楚國。重新奪回權力,殺死費無極。
但伍子胥來得真不是時候,這一年(公元前522年)宋國爆發內戰。以華亥和華定為首的華氏家族公然叛亂,與宋元公分庭抗禮。亂邦不入,危邦不居。伍子胥認為繼續待在宋國太危險了,便攜太子熊建逃到鄭國。
鄭定公對楚國太子熊建非常敬重,以上賓之禮待之。熊建為了得到大國的支持,前往晉國會見晉頃公。鄭國自從子產執政後,便以獨立的姿態出現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在晉國人看來,鄭國是越來越不聽話了。晉頃公動了歪念頭,想乘機吞並鄭國。正好熊建來訪,他便對楚太子說:“現在鄭國人很信任你,如果太子能作為內應幫我滅了鄭國,我就把鄭國封給你。”
熊建聽罷大喜,遂回到鄭國,秘密策劃與晉國軍隊內應外合推翻鄭國政府。不過世事難料,熊建的陰謀泄露了。鄭國首相子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捕了熊建並將他處死,粉碎了他的陰謀。
還算伍子胥反應機敏,他帶著熊建的兒子熊勝急急逃出鄭國。
原本想依靠楚太子熊建實現報仇之夢,如今太子被殺,複仇之路將更加曲折難行了。可這並沒有令伍子胥灰心喪氣,現在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到吳國,隻有吳國才有實力滅楚。
伍子胥帶著熊勝又悄悄地潛回楚國,打算越過楚吳交界處的韶關(今安徽含山縣北)進入吳國。此時楚平王布告全國,張榜捉拿伍子胥,所以一路凶險異常。伍子胥不敢走大路,隻走小路。白天找個偏僻的地方躲起來,到了晚上才出行,就這樣風餐露宿到了韶關。
由於韶關是戰略要衝之地,盤查十分緊。伍子胥盡管很小心謹慎,但還是碰上了楚國官吏。這些官吏們認出伍子胥便是張榜捉拿的要犯,正打算一擁而上將其活捉。伍子胥反應卻非常機敏沉著,他從容不迫地對一個頭目說:“你知道楚王為什麼要抓我嗎?因為我有一顆寶珠。可是現在我已經把這顆寶珠弄丟了,要是你抓我的話,我就咬定是你獨吞了這件寶物。”
韶關是偏遠地區,這裏的小官對權力高層的內幕知道得不多。一時間被伍子胥嚇住了,不知所措,索性將他放跑了。伍子胥雖然憑借機警躲過一難,但行蹤暴露了,他知道用不了多久楚國追兵一定會趕來的。過了韶關,前麵還有一條河,河的對岸才是吳國的地盤。伍子胥不敢大意,他帶著熊勝直奔河岸。
果然不出所料,楚國的追兵很快就趕到了。江水擋住了伍子胥的去路,岸邊是一片茫茫的蘆葦叢。水麵很闊,水很深,怎麼辦?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的安排,此時突然有一條船出現了。這船不大,撐篙的船夫年紀有點大了。頭戴著鬥笠,船板上散落著漁網,一望可知是一名漁翁。
這條小船逆水而上,伍子胥大喜,喊了兩聲:“漁父渡我。”
漁翁聽到了,正要把船撐過來,此時他發現附近的蘆葦叢中有幾雙窺視的眼睛。再定睛一看,這些人身著戎裝,正是楚國的士兵,看來正在蘆葦叢中搜尋那位喊話者。其實漁翁的出現,並非什麼天意。他知道伍子胥要渡河逃往吳國,特地在此迎候。這位漁翁是什麼人,現在已經無法考察了。可能與伍家有某種關係,也可能是一個同情伍家遭遇的正直人士,所以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前來搭救伍子胥。
察覺到蘆葦叢中的楚國的巡邏兵後,漁翁擔心伍子胥暴露,急中生智便唱起歌來了:“日月昭昭乎寖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蘆之漪就是蘆葦的岸邊,這是告訴伍子胥你不要過來,就在蘆葦岸邊等我。
伍子胥是何等聰明的人,一聽明白了。便在岸邊找了個地方躲起來,等著漁翁前來。漁翁把船撐到岸邊,左右觀察一下,又唱道:“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事寖急兮當奈何?”這是告訴伍子胥,事情緊急了,快點上船吧。伍子胥與熊勝從藏身處出來,投以感激的目光,然後跳上船躲進船艙中。
船離了岸,直奔向江中。伍子胥從船艙的小孔往外一望,楚國的追兵已經到岸邊了,心裏暗暗叫道:“好險。”不多時,這一葉小舟載著伍子胥渡過河,到了河對岸。伍子胥喘了一口氣,終於逃出來了。此時他才發現自己已是饑腸轆轆,已經好些天沒有吃東西了。
漁翁也看出來了,他把船係在岸邊的一棵樹下,然後對伍子胥說:“你們在樹下等我吧,我去給弄點吃的來。”說罷大踏步往前走去。伍子胥不禁滿腹疑惑,這個漁翁幫我渡河,不但沒有收錢;反倒要給我找吃的,天底下有這樣的好心人嗎?莫非他別有用心,想乘機向官府告發,好獨吞賞銀?不行,我得躲起來,看看他到底想幹什麼?
伍子胥與熊勝躲到了蘆葦深處,過了一些時間,漁夫回來了。手裏拿著一碗麥飯,還有鮑魚羹與一壺飲料,但卻找不著伍子胥了。他知道伍子胥餓壞了,沒有氣力走遠。肯定是害怕而躲到蘆葦叢中了,便高喊道:“喂,蘆中人,蘆中人,你出來吧,你不是一位走投無路的賢士嗎?”
正躲在蘆葦叢中的伍子胥見漁翁果然是一人回來的,便放心地走了出來。漁翁說道:“我看你麵有饑色,所以去給你弄點吃的,你為何要懷疑呢?”這下子伍子胥有點不好意思了,看來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尷尬地說:“人家說性命操之於天,今天我的生死都在您老人家手上,又豈敢懷疑呢?”
老人家聽了嗬嗬一笑,招呼伍子胥前來用飯。伍子胥餓壞了,接過飯後狼吞虎咽,不一會兒的工夫吃得一粒不剩了。再往前就是吳國了,伍子胥對這位漁翁深懷感激之意。他想,我堂堂男兒,不能這樣一走了之,得報答老人家才行。他隨身所帶的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隻有一把家傳的寶劍。
伍子胥解下寶劍,對漁翁說:“老人家,這把寶劍是先父的遺物。劍上刻有北鬥七星的圖樣,價值百金。今天我就把這寶劍送給您,以報答救命之恩。”
老漁翁沒有接受,他一捋胡子,笑道:“老夫聽說楚王下了命令,凡是捉拿伍子胥者,賞粟米五萬石並授予最高爵位。老夫又豈是貪圖你的寶劍呢?”
一聽到這裏,伍子胥大感意外,他脫口而出:“老人家已經知道我是誰了?”漁翁點點頭,又說道:“此劍既是你家的寶物,你便帶著上路吧。你得趕緊走了,不要停留了,不然楚兵很快就來了。”
伍子胥向老人家一拜,抱拳問道:“敢問老人家貴姓?”老人家答道:“你是蘆中人,我是老漁翁,還要問姓幹什麼呢?”伍子胥滿懷感激,就此向老人家道別。剛走了幾步,他想起了件事,便回頭對老漁翁說:“老人家,有件事還得麻煩您一下。這些個鍋碗盆子請您藏好了,不要讓楚兵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