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伍子胥出逃(1 / 3)

楚平王霸占太子妃後太子熊建的生母蔡氏開始失寵了。

對太子來說,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費無極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機會,他的第一個步驟是調虎離山,即讓太子熊建遠離郢都。他假意向楚平王獻策:“晉國之所以能稱霸中原,是因為其地理位置接近中原,而楚國則居僻陋之地。如今之計,應該加強楚國北方的力量。將北方城邑城父(今河南寶豐縣東四十裏)擴建,派太子鎮守,加強與中原諸侯國的聯係。大王便可以安心收拾南方,這樣楚國便可以稱霸天下了。”

楚平王哪裏意識到費無極在秘密策劃一個大陰謀,他還對這個建議大為讚賞。便下令讓太子熊建及太子師伍奢即刻起程,前往城父。

緊接著費無極開始了第二個步驟。

在熊建離開郢都,前往城父後,費無極便開始頻頻在楚平王麵前進讒言了。楚平王自從從兒子手中搶得秦國公主後,倍加寵愛,費無極便悄悄地告密說:“太子因為秦國公主的緣故,對大王有怨恨之心,大王您得防著點才行。”楚平王聽了之後臉有慍色,我是國王,太子還想造反不成?

費無極見楚平王憤怒了,添油加醋地說:“如今太子鎮守城父,手握重兵。又與各諸侯國交好,恐怕要造反作亂了。”

楚平王聽了心裏一沉,臉色十分難看。費無極太了解楚平王了,因為他當年就是手握重兵的邊關大吏,不也是造反作亂並逼死三位哥哥才登上王位的嗎?有其父就有其子,老子當年這樣幹,兒子今天就不會這樣幹嗎?楚平王的手在微微顫抖,這一切都被費無極看在眼中。

顯然楚平王相信費無極的判斷,他先把太子師伍奢召回,質問道:“太子是不是想謀反?”

伍奢聽了一怔,但很快就反應過來。心知一定是費無極的中傷陷害,他斬釘截鐵地答道:“絕無此事。大王何故輕信奸佞小人的讒言,卻要疏遠自己的骨肉呢?”

這時費無極在楚平王的耳邊搭語:“大王要是不下定決心,他們就要動手了。我聽說晉國與齊國都表示要扶植他們成立政權,到時大王被活捉了,那可是後悔莫及。”

費無極說得活靈活現的,楚平王深信不疑。與其等待太子造反,不如先發製人。楚平王馬上下令將伍奢逮捕,關進大牢。然後派人秘密給城父駐軍司令(城父司馬)奮揚送去密令:立即逮捕太子,就地正法。

奮揚接到密令後,大吃一驚。他知道太子被人陷害了,可是麵對楚王的命令,他又不能不服從。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先派人緊急通知太子讓他趕緊逃跑,然後自己再帶人慢吞吞地前去拿人。當然當他到了太子府時,太子早已逃之夭夭了。

太子逃到了宋國,這使楚平王更加相信太子企圖謀反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而伍奢就是太子謀反的幫凶。

楚平王想處死伍奢,可是費無極卻阻止道:“大王莫急。”別以為費無極突然良心發現,他隻是內心有所不安,因為伍奢有兩個非常出色的兒子。如果要殺伍奢,那就得斬草除根,一定要把伍奢的兩個兒子誘騙到郢都一同處決。

說起伍奢的兩個兒子,一個名“伍尚”,是楚國棠縣的地方官;另一個名“伍員”,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伍尚為人溫文儒雅,富有仁愛之心。相比之下,伍子胥則發揚踔厲,性情豪邁,文武雙全。費無極與伍奢共事日久,自然對伍家兄弟的才華有很深的了解。如果貿然處死伍奢,那麼伍尚與伍子胥必然要逃難出國。而且一定會逃到吳國,因為吳國是楚國最大的敵人。倘若吳國得到伍氏兄弟,必然如虎添翼,到時楚國危矣。楚國一旦頂不住,他費無極也沒好下場。

不能不說費無極有遠見。

明知伍氏兄弟有雄才,卻要一網打盡,不能不說費無極是禍國之奸人。費無極給楚平王獻策:“伍氏兄弟都很有才,不如以赦免其父的名義把他們誘騙回郢都。不然的話,將來必為楚國之患。”

楚平王點了點頭,便派人前去召回伍尚與伍子胥,對他們說:“你們如果回來的話,就赦免你們的父親。”

這種有條件的赦免明擺著就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隻要落入陷阱之中,再凶猛的野獸也隻能坐以待斃。

伍子胥是一頭雄獅,他不願意坐以待斃。他對哥哥伍尚說道:“大哥不要輕信楚王的話,楚王畏懼我們倆的勇武,勢必不敢殺了父親。如果大哥貿然前去,那就必死無疑了。”

伍尚是個大孝子,他淚眼汪汪地說:“父子情深,父恩難報。隻要能再見老父親一麵,就算是死,也沒有遺憾了。”

伍子胥對哥哥的性格很清楚,知道無法說服他,便長歎了一聲:“唉,與父親一起被殺,試問如何使冤情昭白於天下?不能洗清不白之冤,不能報殺父之仇,這是天大的恥辱。如果哥哥一意孤行,要回到郢都,子胥就在這裏與哥哥訣別了。”

聽到這裏,伍員流下熱淚說道:“我的才能不如你,我能為父親而死,你能為父親報仇。如今楚王有赦令,即便隻有渺茫的希望,也不能不爭取;如果父親被殺,不能不複仇。父親不能拋棄,我選擇回到郢都。沉冤不能不雪,你選擇去吳國吧,隻有吳國能幫助你完成複仇的使命。”

此地一別,便是永別了。伍子胥恁是堅強的漢子,也忍不住有一種悲淒之感油然而生。他抓住伍尚的手說:“哥哥你就要走了,我不能照顧你了。但願上天保佑你安然無恙,不然你想追悔也來不及了。”

伍子胥連夜逃出棠縣,而伍尚則跟隨楚王的特使回到郢都。

不出伍子胥的意料,伍尚此去隻有死路一條。

被囚禁在大牢中的伍奢,在心裏無數次地祈禱,希望兩個兒子能逃得遠遠的,千萬不要中了楚王的計。可是他對自己的兒子太了解了,他知道,伍尚一定會來;伍子胥一定會逃走。當伍尚被帶入大牢時,伍奢沒有感到意外。當他看到伍尚隻身前來,竟然發出一陣會心的歡笑:“哈哈,子胥果然逃走了,楚王與費無極恐怕要吃不下飯了。”

幾天後,伍奢與伍尚父子倆被斬於街市。

伍子胥背著弓箭單身逃亡。

楚平王很快便派出軍隊追捕伍子胥,追兵找到了伍子胥的妻子,追問他的下落,其妻說:“他已經逃跑了,大約走了三百裏了吧。”楚軍快馬急追,可是聰明的伍子胥避開大道,穿越無人的沼澤區。楚軍追到沼澤地時,馬匹無法通行,隻得悻悻而歸。

伍子胥起初並沒有聽哥哥的規勸逃往吳國,而是逃到宋國,因為太子熊建被費無極設計陷害後流落到了宋國。他一路向北,在路上正好遇到好友申包胥,兩人相見後伍子胥恨恨地說:“楚王殺害我的父親與兄長,你說我要怎麼辦才好?”申包胥長歎了一聲說:“唉,我要是慫恿你報仇,就是對楚國不忠;要是勸你不要報仇,那就是對朋友不義。你走吧,我說不上話了。”

伍子胥咬牙切齒地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對於楚王犯下的罪行,我一定要報仇,以雪父兄之恥。”

申包胥心裏明白,伍奢和伍尚父子是無罪冤死。可是自己作為楚國大夫,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他便對伍子胥說:“你要是能滅掉楚國,我就能保存楚國;你要是危害到國家,我就將使它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