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終弟及
在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淩晨,無任何暴疾的征兆、正值盛年的宋太祖忽然駕崩,時年50歲。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一日,趙匡義即位,是為宋太宗,並打破常例,改當年為太平興國元年。
太宗即位以後,下令太祖和皇弟廷美的子女,與自己的子女一樣,都稱皇子皇女;讓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後改封秦王,表明自己沿用太祖時皇弟尹京的舊製;太祖之子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與廷美都位在宰相之上。然而這不過是穩定人心、鞏固地位的權宜之舉。等皇位穩固以後,他就很難與太祖之子“共保富貴”了。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在攻滅北漢以後,太宗乘勝北征契丹,不料受到遼軍重創,他也中箭潰逃。宋軍夜驚,不知太宗在哪裏,這時候就有人準備擁立隨征的德昭為帝。旋即知道了太宗的下落,這才作罷。太宗由此感受到太祖的潛勢力之可怕。回師以後,太宗因北征失利,對剪除北漢的功臣也久不行賞。德昭提醒他,他衝著德昭大怒道:“等你做了皇帝,賞也不晚!”這顯然是抓住軍中擁立之事不放,德昭回去就自刎而死。
太祖的兒子德昭和德芳一死,秦王廷美的準皇帝地位就成為太宗的一大心病。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太宗的早年幕僚柴禹錫告發廷美“將有陰謀”。“將有”雲雲,即“莫須有”,也表明太宗將對廷美下手。但時距德芳之死僅隔半年,倘再興大獄,太宗唯恐壓不住陣腳。於是,他斷然召見了趙普,借助於這位有舉足輕重影響的開國元勳。
趙普在太祖晚年罷相出朝,以同平章事任河陽三城節度使,給他一個使相的名義。太宗即位,對他宿恨未消,派與他有隙的高保寅出任其所屬支郡懷州的知州,保寅一上任就說趙普抑製他,要求罷節鎮領其支郡。趙普見自己提出的“削奪其權”的方針被用來對付自己,便在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請求入京參加太祖入陵葬儀,太宗順勢罷其使相之職。其後,趙普雖以太子少保的榮銜留於京師奉朝請,但形同高級寓公,備受太宗的冷落和宰相盧多遜的逼壓,不僅嚐夠了失去權勢以後的世態炎涼,再如此下去,恐怕連身家性命都岌岌可危。
就在這個時候,太宗召見了趙普,他當即表示“願備樞軸,以察奸變”。退朝以後,趙普立即上了份密奏,說明自己早年曾有奏劄論及皇位繼承事,還受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後的顧命,書寫過一份金匱之盟,兩者現都在宮中,希望太宗尋訪。
按照民間的說法,太祖、太宗和秦王趙廷美兄弟三人的生母杜太後,在臨終前曾召當時的宰相趙普進宮聽受遺命。杜太後問太祖道:“你自己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到江山嗎?”太祖嗚咽哭啼不止,不能回答。杜太後見此,便責備太祖說:“我是自己老死的,你哭也沒有用。我剛才跟你談的是國家的大事,你怎麼隻知道哭泣呢?!”杜太後又問剛才的那個問題,太祖這次回答說:“我之所以得天下,全靠了祖先的餘德,太後的庇蔭。”杜太後說:“你說得不對!你能得天下,是因為周世宗讓幼兒即位做了皇帝,人心不附造成的。倘若周朝有一位年長的君主,你能得到天下做皇帝嗎?”接著,杜太後又教訓太祖,為了防止後周那種幼兒主天下而失天下的情況出現,宋朝要繼立長君。她要求太祖死後要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光義,光義死後要傳位給小弟廷美,廷美死後則傳位給太祖之子德昭。最後杜太後說:“四海至廣,萬機至眾,能立年長者為君主,實在是國家社稷的福分。”太祖叩謝母親的臨終教誨,哭著說:“我一定按照母親的教導來辦。”為了監督太祖實施,杜太後又讓趙普把自己的話記錄下來作為將來皇位繼承的依據。趙普隨即在杜太後床前按照太後的意思寫好了誓書,並在誓書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太祖便將誓書鎖於金匱,交由謹慎可靠的宮人管理,秘藏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