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趙氏崛起(1 / 2)

晉國的趙氏在六卿激烈鬥爭中麵臨舉族衰落的危機,趙簡子勵精圖治,在法律、經濟、政治、軍事上進行嚴明有效的改革,最終扭轉家族凋敝之勢,獨攬晉國大權。其子趙襄子繼承父業,拓展疆土,為將來趙氏在戰國七雄中獨領風騷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趙簡子勵精圖治

春秋末年的晉國,君權由晉平公座下六卿——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共同掌控。六卿之中,當屬範氏和中行氏權力最大,而數百年前執掌晉國國事的趙氏一族,卻由於種種原因人丁寥落,一蹶不振。滿心抱負的趙氏族人不甘就此衰滅,以趙簡子為首,欲圖宗族複興大計。

法乃國之本,當舊的貴族禮製再不能形成一個國家強有力的支撐,趙簡子就必須把大力鞏固法典的權威性地位作為改革圖治的第一步。於是在公元前513年,趙簡子命人彙聚生鐵480斤,鑄成一口巨大的鐵鼎,又命人在這口鐵鼎上刻下晉國名將範宣子所著的《刑書》,將之公示於眾。而這部刑鼎就是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大大削弱了傳統的宗族分封製和天命王權製,推進了晉國的發展。趙簡子本人也因為它的誕生聲望大增,成為晉國正卿。趙簡子的權力更大了,這讓他得以更加有力地推動改革。

趙簡子在獲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正卿之位後,並沒有急著瓜分土地中飽私囊,而是在改革刑法製度之後緊鑼密鼓地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和賦稅政策,大大減少了自家土地上農戶們的負擔。如此,趙簡子輕而易舉地籠絡了民心。

一國之治,貴在用人。趙簡子若想坐大,也必須仰仗賢能之士的幫助。趙簡子在用人方麵也與當時公卿非常不同。他很有原則性,將賞罰分明的法治思想運用到實際的用人當中,他還非常擅長揣摩人心,能敏銳地察覺到手下的心理變化,然後想辦法感動他們,讓他們一心一意為自己效力。一次,有人從胡人那裏引進了兩頭稀有白騾送給趙簡子。剛好趙簡子手下有位將軍得了重病,趙簡子不知從哪兒得知用白騾的肝入藥能將將軍的病治愈,便毫不猶豫地殺死了白騾,取出肝髒,送給將軍吃。這位將軍病愈後得知此事,非常感動,誓死效忠趙氏,並在後來的攻翟之戰中,為趙簡子立下大功。

在趙簡子麾下,一個人是否得到重用不在於他的出身,而在於他的能力。這就意味著任何階層的賢士都有可能在趙簡子這裏加官晉爵。有一個名叫周舍的人投奔趙簡子,在趙簡子的門前站了三天三夜,趙簡子問他有什麼才能,他說自己除了拿著墨筆和牘片跟在趙簡子身後錄下其做過的錯事和說過的錯話外,一無所長。趙簡子一聽不僅沒有生氣,還非常高興,立即要周舍跟隨自己做事。周舍死後,趙簡子很傷心,感慨道:“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眾人唯唯諾諾,不如周舍之諤諤。”一百張羊皮也不如一張狐狸腋下的小皮珍貴,眾人唯唯諾諾比不上周舍鏗鏘諫言。聽了趙簡子這番話,大家都紛紛向他進諫。而隻知向趙簡子推薦美人,不推薦賢人的幕僚,卻被趙簡子處死。

決勝於六卿之鬥

晉國六卿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趙簡子位居正卿,所以趙氏一族不可避免地處在鬥爭的核心之處。當時晉國的中心地帶位於今山西省南部地區,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庶,也是六卿宗族居住最為密集的地區。趙簡子仔細地考量了未來發展局勢後,決定把本族的勢力範圍向人煙稀少的晉國北部拓展,這樣不僅空間大、發展自由,而且轉移了本族大批民生力量,避免因六卿矛盾造成損失。公元前500年,趙簡子下令在晉國北部修建晉陽城(今山西太原)。城修好了,卻無人入住。這是因為當時晉人的活動範圍都在晉南,越往北部開化得越晚,況且北部分布著少數民族狄人的勢力。於是,趙簡子決定從趙氏封地邯鄲城遷出500戶居民至晉陽,作為新城的人口補充。當時的邯鄲城屬於趙簡子的同族趙午管轄,他當即應允趙簡子的要求,為遷徙人口做準備,但他的這一舉動卻遭到了家中兄長的拒絕,邯鄲城中的500戶也遲遲不肯遷出。趙簡子得知後大怒,以宗族長的身份把趙午召至晉陽,不日便以抗命之罪將其處死。邯鄲趙午家非常憤怒,刀槍齊揮,直指晉陽,準備一雪趙午之仇。同為趙午姻親的範氏、中行氏,也紛紛準備兵馬,打算聯合趙午家人攻打趙簡子,借機重挫趙氏一族的力量。危急關頭,趙簡子座下能士為其出謀“始禍者死”,建議按兵不動,以守為攻。很快,範氏、中行氏幹戈大舉,趙簡子退守晉陽,同時急招韓氏、魏氏、智氏兵援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