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武安君李牧(1 / 2)

趙國地處太行山附近,北有匈奴,西臨強秦,東接燕齊,南靠韓魏,是兵家必爭之地,自立國起即戰爭不斷。頻繁的戰爭沒有使趙國衰弱,反而造就了趙人彪悍的作風、驍勇的氣質,使趙國成為戰國時期僅次於秦國的強大國家,軍事實力居東方六國首位。秦趙抗衡近百年,期間名將輩出,雙方互有勝負,勢均力敵。那麼,為什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趙國第一個被消滅?趙國的名將哪裏去了?

擊敗匈奴

匈奴是戰國時期北方各國的共同敵人,更是趙國的心腹大患。為了對抗匈奴,著名的趙武靈王曾經進行了一係列軍事改革,下令推行“胡服騎射”。在他的帶領下,趙國軍事力量逐漸強大,大敗匈奴部落。但是,到了趙惠文王、趙孝成王統治時期,匈奴又漸漸地恢複強大,不斷騷擾趙國北部邊境,搶掠人口和財物,讓趙國北方百姓苦不堪言。趙國一直苦於沒有良策對付匈奴,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李牧的將軍來到了北疆,情況才發生變化。李牧是一個用智慧用兵的軍人。他知道匈奴對占領土地並不那麼在意,其進攻趙國的主要目的在於掠奪財物,便根據這一情況製定了一個堅壁清野的“烏龜策略”。依托北方的長城和烽火台,李牧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情報預警係統,每當匈奴進攻,遠遠地就可以提前發現。而後命令士兵迅速地把所有物資都藏到城堡之中,使得匈奴每次長途跋涉地趕過來,都空手而回。這樣過了幾年,趙王開始不滿意李牧不溫不火的對敵策略。在趙王看來,李牧每次都是敵進我退、龜縮防守,實在過於膽小怕事,還很有投降敵軍的可能。於是,趙王把李牧召回,派遣另外一名將領對抗匈奴。這名接替李牧的將領,昏庸無能,每次匈奴入侵,都積極迎敵。但是,匈奴全軍都是騎兵,趙軍大多為步兵,兩條腿的士兵如何追趕得上四條腿的戰馬,與匈奴打運動戰,趙軍隻能自討苦吃。幾次下來,不但沒有擊退匈奴,反而損失了大量的財物和軍隊,不得已,趙王隻得再次派遣李牧駐守邊疆。李牧回到邊疆,依然如故,再次縮進城堡,積極防禦。

這樣又過了幾年,匈奴騎兵疲於奔波,趙國士兵卻躲在城牆後麵吃肉練兵,雙方實力對比逐漸發生了變化。於是,聰明的李牧將軍又製定了一個引蛇出洞的計劃。公元前244年,他精選了15萬大軍,嚴格訓練。而後讓百姓漫山遍野放牧牲畜,引誘匈奴。匈奴搶掠各國幾百年,同樣有著豐富的強盜經驗。所以,匈奴王首先派遣了一小股的部隊出戰,打算試探一下趙軍,不想這一小股的部隊不但打敗了趙國不少的軍隊,而且搶回來眾多的牛羊和百姓。回想這幾年,每一次與李牧交戰,李牧都是縮頭烏龜一樣躲在城堡裏。匈奴王疑心盡去,率領大軍入侵趙國,準備大肆搶掠一番。沒有想到,李牧早已經為他布下了天羅地網。匈奴王剛剛抵達趙國城下,李牧就給他來了個包抄戰術,趙軍戰車陣正麵迎敵,精銳步兵居中阻擊,弓弩兵遠程射殺,精銳騎兵兩翼包抄,多兵種配合作戰,進退有序。不久匈奴軍隊就全麵崩潰,1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李牧趁勢一鼓作氣,又消滅了匈奴的眾多屬國,迫使匈奴王遠逃北方,十幾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屢退強秦

戰國時期,各國戰爭不斷,良將輩出,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名將,即秦國的白起和王翦,趙國的廉頗和李牧,秦趙兩國各占兩席。秦趙也是當時軍事實力最不容小覷的兩個國家,他們相互對峙,爭鬥頻繁。公元前234年,秦國大將桓進軍趙國,攻取平陽、武城,殺敵10萬。桓又乘勝攻占赤麗、宜安,直接威脅趙國後方,形勢萬分危急。有誰可以領兵抵擋強大的秦軍呢?趙王愁容滿麵苦苦思索。突然,他想到了神奇抗擊匈奴的李牧將軍。於是,趙王急忙從邊關調回李牧,任命他為大將軍,全麵指揮趙軍抵抗秦軍。

李牧臨危受命,但是沒有倉促迎戰。他安排軍隊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然後像對抗匈奴一樣,再次修築城壘、堅守不出。這一招“堅壘”戰術,仿佛是趙國的傳統,當年廉頗就曾經使用它對抗秦國軍隊。桓吸取當年秦軍久戰不利的教訓,決定不正麵對抗趙軍的營壘,計劃對趙軍來一次圍點打援,領兵進攻趙國肥下,引誘趙軍救援。桓的計謀迷惑了不少趙國將領,他們急切地慫恿李牧救援肥下。但是,李牧冷靜地看破了秦軍的陰謀,順勢上演了一場“圍魏救趙”的好戲。他乘秦軍主力不在急忙領兵回救,反而被李牧圍點打援,全殲了10萬秦軍。李牧拯救趙國於危難之中,大敗秦軍,趙王大為興奮,對手下臣子說:“李牧真是我的白起啊。”白起是秦國名將,戰無不勝,素有戰神之稱,被秦王封為武安君。於是,趙王也冊封李牧為武安君,李牧威名震動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