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王家好端端的姑娘,到你們魏家尋了短見,他魏成侯總得給我們過個話,有個交代吧。如此不明不白的,知道的是說你們魏家逼吝我家姑娘,不知道的不知又會怎樣說講我家姑娘呢?”
在他們說話的同時,那一群王家的孩子,大概事先得了大人教唆,已開始了對魏家東西的摔摔打打。砰砰乓乓的聲音一起,即宣告著家中一件又一件東西的毀壞,讓人看了,心中實是不忍。這場麵若不及早收拾,魏成侯的家非要給人家毀壞個精光不可。可又有誰有能力去收拾這般光景呢?有人很自然的便想起了大太太嫡親的娘家人。看樣子是時候請他們來收拾殘局了。管家也就受命,領著兩個孩子,前往去請大太太嫡親兄長的大駕了。為顯示恭謹起見,管家他們要一步一個響頭的磕到王家,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為避免有更多的損毀,魏家計議及早預備飯菜,占了王家人的手腳,飯席一開,他們便到不上再去破壞了。
灶火間,掌勺師父叮叮當當一陣忙碌,一些下人就如經線一般的在各個飯桌間穿梭來去,將各色菜肴呈到桌上。一時間,不少的人,聚攏桌前,喝酒道菜的,興奮異常。渾然忘了,自己是因著人死而來,該是一副期期艾艾的樣子才對。
這也算是大太太的最後一件功德吧,她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娘家眾人一連七天的大吃大喝。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無疑是世界上最擅長於吃的民族。在他們的人生經曆中,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飯局。一個人從生到死,都被一個“吃”字圍繞著。從滿月酒到生日宴,結婚生子、生老病死,都能給他們以吃的理由。他們是把吃當作一種學問經營的。不但吃的花樣繁多,而且能將之運用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宋朝皇帝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在吃吃喝喝間就將長時間困擾諸多當權者的大將擅兵的局麵結束了。由此可鑒,“吃”在史冊上可是大大露過一鼻子的。
王家人這次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大太太喪事的能否順利進展。因此上,魏家專意請了一些有名望的廚師前來掌勺,在菜肴的成色、質量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王家人對魏家的一腔怒火,慢慢的也就轉移到對菜品的點評上,對酒水優劣的鑒別上。
等到大太太的娘家嫡親一行來到的時候,王家那些酒足飯飽的人們已經是三人一堆兒,五人一夥兒的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開了。
管家領著兩個孩子一步一個響頭的磕到王家,從魏家到王家是一段不短的路程,連續不斷地將頭磕下來,隻是把人的半條命都磕了進去。如果兩個孩子磕頭還能作蜻蜓點水式做作的話,管家卻要每一個頭都磕得實實在在,這樣才不會被王家再生了怪罪。狗子爹原已受傷的額角,又有鮮血向外滲出,他也到不上去作過多理會,回到魏家又開始了裏裏外外的忙活。
王家主事的一到,自是不敢怠慢,魏家幾個有身份的長老,急忙上前將他們迎到裏屋坐下。吩咐人火速備辦了一桌酒席,先不言其他,直管將酒斟上,奉勸對方好生飲用。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桌上的話,漸漸也就見了正題。王家兄長開話道:“我家妹子,如此不得善終,他魏成侯難辭其咎。至今不見他有一個露麵,意欲何為?”
魏家長老當然明白,此時如果魏成侯再不現身,架子端的未免忒大了。隻是他若是為王家人目見,對方一個惱怒下來,對他動起武來,到時候局麵可就不好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