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東北之王張作霖(1)(1 / 3)

張作霖是位顯赫一時的傳奇人物,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令人讚歎,被譽為“亂世梟雄”。他出身於貧苦農家,後成為北洋軍奉係首領,統鎮要地,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他統治東北時,曾發展工業,擴充軍備,建立了中國當時唯一的“海軍”、“陸軍”、“空軍”俱全的武力。他大量引山東漢人進入東北,充實東北邊疆,這一移民戰略改變了東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成為日後日本侵略此地的一大障礙。此外,他還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尊敬孔儒。同時也重視現代化教育,雖然主要是為軍事服務,但客觀上起到了培養人才的作用。

在位期間,張作霖曾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他說:“個人勝敗利益事小,引狼入室關係重大。我自己不願意做亡國奴,也不願自己的子孫做亡國奴。”民間流傳著“張作霖為日本人作字畫,為不把‘土’送給日本,改寫‘墨’為‘黑’”的故事。這個“張作霖手黑,寸土不讓”典故,很少有明確史料支持,可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日軍雖將張作霖視為眼中釘,卻也不得不歎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甲午之戰,混混也瘋狂

19世紀末,甲午戰爭暴發,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國,此時更多的中國人還不知道戰爭的開始,還在為自己的溫飽尋找出路,當這場戰役從朝鮮半島打到遼東半島的時候,也變相地為當時的貧苦大眾提供了一個謀生的出路。也正是這時,一個二十出頭的落魄男子披著破皮襖逃離了闖蕩了三年之久的高坎鎮,從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不甘和一股濃濃的恨意。他就是張作霖,在殘酷的社會中尋找著自己的出路。他先回到了黑山縣趙家廟和哥哥張作孚在官道上搶劫財物以維持生計和賭錢享樂,沒想到當地發生了一件大案,牽扯到這兄弟二人。原來在這條官道上發生了官餉被劫案,官府抓不到劫匪,卻探聽到張作霖兄弟時常在這一帶作案,幹脆就把二人抓捕以求快速結案。張作霖在嚴刑拷打之下死不承認,才保住了一命,沒有被立即處決。第二年初,在吉林抓捕到的一名土匪供出官餉搶劫案,張作霖才被釋放。

被釋放後,張作霖覺得沒臉留在趙家廟,就到營口附近流浪。到了營口,他還是時常去賭錢,沒過多久就和營口的地痞流氓混到了一起。賭錢幾乎是張作霖的父親留給他的唯一“財富”了,他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帶著賭徒的色彩。當時的營口正是甲午戰爭的波及區域,清政府調集兵力來帶營口駐紮,宋慶是這支“毅軍”的最高長官。

一切也許是巧合,張作霖一個多年前的好友趙得勝在毅軍中任管帶(營長),兩人在軍中巧遇,他鄉遇故知的喜悅讓兩人相互傾訴彼此的經曆。張作霖得知趙得勝當上了管帶,十分羨慕,想到自己的現狀,便也想去參軍,再加上趙得勝看到他到處流浪,也勸說他參軍,並答應舉薦他。就這樣,一個整天遊手好閑的小混混,一不留神成功參了軍。由於在軍中沒有正式編製,張作霖隻能先當起了夥夫。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自古就有“好漢不當兵”的說法,但張作霖卻沒有這麼想,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向上爬,這時他已經把自己的前程賭在了當兵之上。趙得勝的長官馬玉昆非常愛惜自己的馬,他的馬生病後久治不愈,這時,趙得勝想起張作霖在從軍以前在高坎鎮做過獸醫,就把他引薦給馬玉昆。張作霖到後對馬玉昆的愛馬用心醫治,細致照顧,使馬兒完全康複,從這以後,張作霖會醫馬的消息就在軍中傳開了,軍營中不管誰的馬生病了,都找張作霖治。此次事件使得馬玉昆對張作霖讚賞有加,每次他的馬有些毛病,他都讓張作霖來看看。久而久之二人就很熟絡,此時張作霖已經被馬玉昆提拔為哨長。

在戰備期間軍營還是有自己的娛樂方式的,當時的清軍兵營也都是這樣的現狀。聚眾賭博時刻充斥在這個在戰亂時期緊張又安逸的軍營。這天,初次聽到賭博聲音的張作霖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幾番細聽後,他終於鼓起勇氣要看個究竟,近前一看原來在軍營也有賭局,這可把他高興壞了,一來可以過過手癮,二來可以和官兵們交流感情。張作霖從小就跟著父親出入在賭場,為賭徒買東西賺點零花錢,對賭場的一些規矩都十分明白。

張作霖從小就儼然是一個小混混、小賭徒的樣子。他的父親也是死在了這個“賭”字上,他卻仍沒有醒悟,為了賭可以忘掉一切。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在欒家堡聚眾賭博,村民王小二在賭博過程中一輸到底,最後還欠了一身的賬,張有財見他無力償還,就逼著他用老婆抵賬,激怒了王小二。

張有財繼承了他的先祖當初從河北闖關東置下了不少的家業,由於張有財不務正業,在分家後與家人不和,又不願種地為生,所以四處遊蕩,靠聚賭為生,後來搬家到欒家堡才居住。在那個年代,人口流動本身就很少,當時的欒家堡隻有他一家是外來戶,這才使王小二動了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