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雲鵬辭職後,梁士詒通過拉攏張作霖當上了內閣總理。梁士詒當選內閣總理後,張作霖的權勢與日俱增,北洋政府一時間落到了奉係的手裏,這讓直係曹錕、吳佩孚大為不滿。為了扳倒梁士詒內閣,吳佩孚又使出了自己的絕技——罵人的功夫。
梁士詒是親日派,他上台之後,經常與日本秘密聯係,後來竟然答應向日本籌借巨款,以贖回被日本霸占的膠濟鐵路,還要把這條鐵路改成中日合營,聘用日本人擔任重要職務。梁士詒的賣國行徑遭到全國上下的不滿,吳佩孚則找到機會借題發揮,他大罵梁士詒“勾援結黨,賣國媚外”,還聯合馮玉祥、陳光遠等各省督軍一起對梁士詒進行口誅筆伐。在吳佩孚的帶動下,全國掀起了一場批判梁士詒的熱潮,而吳佩孚則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學素養,引經據典,連罵梁士詒八九天。梁士詒無計可施,向張作霖求助。張作霖是土匪出身,麵對吳佩孚連珠炮般的轟炸無力反擊,隻能私下對梁士詒說“忍忍就過去了”、“安心供職”之類的話。
梁士詒聽了張作霖的話,堅持不肯下台,這下吳佩孚罵得更凶了,他不僅揭露梁士詒的其他陰謀,還聯合全國各省,一起討伐梁士詒。張作霖忍無可忍,隻能調兵入關,對直係宣戰。在張作霖軍隊入關之前,吳佩孚又以通電的方式大罵張作霖,一邊樹立自己愛國軍人的形象,一邊細數張作霖的過錯,還發表了《張作霖十大罪狀》,把張作霖氣得夠嗆。因為有了前麵輿論的鋪墊,加上吳佩孚親自率軍出征,士氣大增,第一次直奉戰爭打響後,沒過多久,奉係敗北,張作霖隻好帶著軍隊逃回東北了。
《時代》封麵中國第一人
吳佩孚批判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是為了盡快扳倒他,在吳佩孚心裏,要想統一全國,必須動用武力。段祺瑞政府垮台後,吳佩孚決定擴張自己的兵力。洛陽地理位置居中,四通八達,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吳佩孚決定把練兵地點建在洛陽,一方麵,這裏靠近幾個比較大的兵工廠,武器運輸方便;另一方麵,吳佩孚還有更長遠的考慮——洛陽連通十省,將來兵力壯大後,可以方便他征戰全國。就這樣,吳佩孚把勢力轉到河南,開始在洛陽招兵買馬。吳佩孚不僅練兵,還在洛陽建立了飛機場,為軍隊添置了飛機,還在軍事指揮機構設立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個全方位的立體軍事力量就形成了。到了1921年,吳佩孚的兵力發展到十萬之眾,已經能夠和曹錕並駕齊驅。
徐世昌被趕下台後,選誰當總統又成了問題。這時候,全國呈三分天下的局麵:東北地區,張作霖獨自稱王,華北地區,成了曹錕、吳佩孚的天下,而西南地區,孫中山的軍隊虎視眈眈。曹錕一心想當上大總統,但麵對這樣的局麵,雖然北洋政府掌控在直係手裏,他卻拿不出什麼有力的理由就職。這時,他的貼身智囊吳佩孚又有了主意。吳佩孚對曹錕說,與其三方勢力爭執不下,不如推舉一個合法合情的總統出來,等時機成熟,再把他趕下台。選誰合適呢?這個時候,吳佩孚的目光落在黎元洪的身上。他想,黎元洪當日被張勳趕走,除了通電讓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外,沒有留下其他聲明,這次不如推舉他當總統,時機成熟後,再以黎元洪總統不合法為由將他趕下台。吳佩孚的想法得到了曹錕的支持,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被請回北京,成了直係軍閥的傀儡。
後來,通過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退居東北,曹錕和吳佩孚終於成了北洋政府的執牛耳者。曹錕通過賄選當上大總統之後,直係軍隊得意忘形,竟然叫囂“直係即中央”,吳佩孚也被稱為吳大帥,僅居曹錕“老帥”之下。
作為一名軍人,吳佩孚心直口快,頗有些大大咧咧。對於中國政治,吳佩孚養成了有什麼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的習慣。早在黎元洪被趕下台之前,他就到處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倡導建立“國民大會”,現在,吳佩孚成了“吳大帥”,他更覺得應該為國家盡一份心力了。他繼續提倡建立國民大會,以國民大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從農、工、商、學四界中自下而上選出代表,再由他們組織國民大會,行使選舉國家官員的權利。吳佩孚的建議其實已經很有現代民主選舉的影子了,他的建議也一度得到全國有識之士的推崇,甚至連中國民主的開山之祖孫中山也對這個提議大加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