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日軍登陸前,李鴻章也擔心遼東半島的安全,特意指示丁汝昌:“定、鎮、靖、濟、平、丙六船,必須漏夜修竣,早日出海遊弋,使彼知我船尚能行駛,其運兵船或不敢放膽橫行,不必與彼尋戰,彼亦慮我躡其後。”還特別告以:“用兵虛虛實實,汝等當善體此意。”
李鴻章的空城計並沒有任何效果。10月23日起,日本第二軍乘運兵船四十餘艘,從朝鮮大同江口漁隱洞向花園口進發。整個登陸活動曆時半個月,共約兩萬五千人、2700多匹戰馬、無數糧彈輜重從容登陸。
登陸以後,日軍長驅直入,11月6日,連接大連、旅順的軍事要地金州失陷。
11月7日,是慈禧太後60大壽的日子。為了這一天,大清舉國至少籌備了三年,雖然戰事正緊,但哪裏比得上老佛爺的壽辰重要?於是,這一天,慈禧太後在禁宮裏開殿受賀如儀,大宴群臣,並宣布連續演戲三天。
大壽的慶典費用高達700萬兩白銀,大清文武百官甚至宮女太監都有捐獻,這些銀子足以組建另一支北洋水師。看著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流光溢彩的煙花燈火,前來觀禮的西方洋大人無不嘖嘖讚歎大清的富足風範:到底是幅員廣袤的大國啊!
這一天,數日本貢奉的壽禮最特別——11月7日,日軍占領大連灣。
時人憤怒地把壽聯“一人有慶,萬壽無疆”改成“一人慶有,萬壽疆無。”
日本人下一個準備送給老佛爺的壽禮是:占領旅順。
3. 鐵打的旅順被爆了菊花
翻開中國版圖,大公雞的咽喉就是渤海灣,而旅順就是渤海灣的咽喉。
旅順,坐落在遼東半島最南端,跟山東半島的威海衛隔海相望,是渤海灣的兩道閘門之一。九座海岸炮台依山而建,跟東、西兩個方向的後路炮台群,共同守護這座遠東第一流的軍港。
一手打造旅順軍港的李鴻章斷言:“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固不搖之勢。”
但旅順也有弱點——後路。海岸炮台的建立目的是為了守衛渤海,殲滅海上敵人,如果敵人從後路的陸上進攻,就等於掐住了旅順的要害。
再強的軍艦都不是海岸炮台的對手,從海上進攻旅順是不明智的。日軍選擇花園口登陸就是希望走後門,從陸路進攻。金州、大連的連續失守,讓旅順一下感到了後背失火的痛苦。
紫禁城的喜慶被攪了。
兩路日軍侵犯,如果說中朝邊境的九連城和鳳凰城離北京還很遠的話,旅順就離北京太近了——一旦失守,跨過渤海就是天津和北京。
11月21日,李鴻章接到有生以來,措辭最嚴厲的上諭:
“前於初三日因旅順防務緊要,電飭李鴻章身親巡曆,激勵守禦,迄今旬日,不見一字複奏。此外電詢飭查之件,亦多無複電。當此軍情萬緊之時,豈容如此玩誤。現在旅防日危,該督更無籌劃,但付之‘焦急’兩字。‘定遠’各船,前奏三十五日修好,嗣又稱起碇機器未全,已久逾前限,不意今日來電,仍雲尚未配妥,“來遠”亦隻修一半。不知兩月以來,丁汝昌所司何事,殊堪痛恨!‘定遠’為該軍製勝利器,今據稱水道狹隘,不能展動,似與‘來遠’均尚在塢中未出。倘被賊堵口,直不啻拱手齎盜矣!著丁汝昌即日前往旅塢,將兩船帶出。倘兩船有失,即將丁汝昌軍前正法!李鴻章當懍遵諭旨辦理,諒亦無從再為捏飾。旅順援兵仍著設法運送,不得因來往冒險,漠視不救也。”
電文照錄,是想讓讀者直接感受到清廷的焦慮。可以想象,年輕的光緒皇帝在起草這封電文時的憤怒、失望、無奈之情。
毫不誇張,戰爭打到這會,全看旅順的防禦能支持多久了。
麵對號稱“東洋第一堅壘”的旅順,日軍先鋒、第一師團的師團長山地元治絲毫不敢怠慢。這個性格暴戾的獨眼龍將軍,在離開日本前把自己的戰馬獻給了皇室的宮內省,以示“馬革裹屍”之意。在進攻旅順之前,他的副官預先編製了一份五百人的敢死隊名冊,山地認為不夠,副官又增加五百人,他仍說“不足”,直到增至一千五百人,山地“始頷首曰可”。
山地元治沒有高估旅順,憑借旅順海陸一體的防禦體係,隻要糧彈充足,守軍嚴防死守,絕對是進攻者的墳墓。十年後的日俄戰爭證明了這一點:他現在的手下、第一旅團長乃木希典擔任旅順戰役的日軍總司令,攻打俄軍死守的旅順,打了將近一年,日軍戰死5萬餘人(包括乃木的兩個兒子),才迫使彈盡糧絕的俄軍投降。
防守旅順的清軍,做好死戰的準備了嗎?
紙麵上,清軍在旅順的總兵力為30餘營,一萬五千名士兵,七個統領。
一萬五千名士兵是沒錯,不過有三分之一是駐守炮台的士兵,無法機動出戰,能出動的幾乎全是新募的士兵,連槍支尚不會熟練使用,有何戰鬥力可言!
能打硬仗的白發將軍宋慶原來是旅順的守將,但已經被朝廷當成救火隊率軍北上補鴨綠江的窟窿了。餘下的七個將領各不相統屬,北洋營務處總辦龔照嶼名義上是統帥,但此人膽子比老鼠還小,戰鬥前就借口購買糧米乘魚雷艇先逃到煙台,後逃到天津去見李鴻章。李鴻章大怒,責令其“星夜回防”,“離旅順一步即非汝死所”。但這樣的人回去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