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談話錄,倘不過癮,還想聽胡適談笑風生,享受胡頌平所言的“江海之浸,膏澤之潤”的歡愉,則可讀(聽)他的演講。胡適口才極佳,在同時代人當中,簡直無可匹敵。後人讚譽錢穆的口才,有“北胡南錢”之說,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學,胡適與錢穆講課最為叫座,門庭若市,盛況空前。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借胡適抬舉錢穆。單說一點,錢穆便不及胡適:他的鄉音太重了(一口無錫官話)。我聽過胡適的原聲演講,略微有些口音,不過並不妨礙聆聽。
胡適的演講集,我見過兩種,一是《胡適的聲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係胡適平生演講的精選,配有胡適原音演講CD;二是北京大學出版社新出的胡適演講集四卷。就入門而言,讀前者即可。
讀罷這些,如果你仍意猶未盡,那隻能去搜羅胡適的日記與書信。說“搜羅”,因胡適日記,大陸最好的版本,當是曹伯言整理的《胡適日記全編》八冊,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如今雖不能說湮滅無聞,卻也極難尋見(2005年,以《胡適日記全編》為底本,台灣聯經出版了《胡適日記全編》,更加完備)。《胡適留學日記》的單行本,倒是常見,不過我覺得意思不是太大,可讀可不讀。
胡適那一代人,書信是最通用的媒介。以“我的朋友胡適之”交遊之廣,每信必複之熱忱,其書信集自當蔚為大觀。他的一絲不苟,落於信箋之上,使書信與文章一樣工整、真誠、分量十足,甚至他的一些思想表達,書信竟先於文章;他論學問的書信,嚐單獨輯錄成冊,可知輕重(杜春和《胡適論學往來書信選》)。
後人整理出版的胡適書信,版本蕪雜。1980年前後,中華書局出版《胡適來往書信選》三冊,忽忽三十載,儼然文物矣。我使用的版本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胡適書信集》,也是三冊,編者係耿雲誌、歐陽哲生兩位“胡學家”,運氣好的話,也許還能購得。2012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製作了一本《胡適書信選》,我翻過目錄,似無出奇之處,不過此書的封麵令人過目難忘,出版方選載了一張青年胡適的玉照,風流蘊藉,帥氣逼人。胡適是民國著名的美男子,倘生在今世,單是這張臉,足以刺激市場。隻是後人如此“與時俱進”,未免有些唐突先賢,胡適泉下有靈,不知該哭耶,笑耶?
談及這些書,唯恐記憶有誤,遂上豆瓣查詢版本信息。這一查才發覺自己落伍了。2013年7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胡適來往書信選》,依然三冊。據介紹,“本書信選包括胡適1949年飛離北京時保存在北京寓所內的1915-1948年的部分電報和信稿、電稿及其所保存的其他書信、一部分手稿和一些與書信內容有關的有參考價值的文件手稿等”。看起來要優於中華、北大兩個版本,而且容易買到,似可作為首選。
最後來說胡適的文集。請記住,對胡適這等一度被舉國批判、冷藏、封殺,至今尚未完全解凍的人物,大陸出版的“全集”,往往徒具虛名,從來不全,隻是選集。200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傾力打造《胡適全集》,囊括專著、時論、書信、日記、英文著述等,共44冊。麵世之後,飽受爭議,一是不乏手民之誤;二來定價過高,總價2860元,平均65元一本,哪怕置於今日,都不便宜,何況十年之前;三,朱正先生曾專門撰文談此版本的闕失,“有遺漏所致,也有刪節所致”,讀來令人扼腕歎息(不止《全集》,如大陸版《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胡適日記全編》等,何嚐沒有刪節)。
全集不全,北大版《胡適文集》(歐陽哲生編,共12冊)便成了最可依賴的版本。若你囊中足夠寬裕(2013年新版《文集》總價1180元,算起來,其單本比《全集》還貴呢),不妨備一套,堆在案頭。平日可讀選本,需要引注,則參考《文集》。我讀梁啟超,亦用此法。
作為參考書的《飲冰室合集》12冊,係中華書局的影印版。老實說,閱讀影印本,相當損耗視力,不過有一個好處:原版照錄,毫無刪改。2013年,外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胡適文存》,善莫大焉。其內容包括《胡適文存》(即市麵常見的四卷本,近代史上聲名遠播,據說影響了數代人,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我讀此書,感覺平平,這隻是未成熟的胡適,大致相當於寫作《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時期的魯迅)、《胡適文存二集》《胡適文存三集》等。要說遺憾,即依據原版,《文存》所錄的胡適文章,止於1930年春。
說罷文集,再說選本。估計大多數人,初讀胡適之書,都是選本。以《全集》《文集》《文存》入門,不僅需要眼力,更需要家底(我手上的《胡適文存》四卷本,黃山書社1996年出版,定價128元,你可以想見,那年頭,128元是什麼概念)。這一比,愈發可見一個優秀的選本是何其重要。
我最早讀到的胡適選本,也許不配稱為選本,而是一本硝煙彌漫的論戰集。此即歐陽哲生編選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與他的論敵》。書中胡適與論敵的文章,大約各一半,不過,胡適的名作,大都入選了;將“容忍比自由更重要”這一胡適思想的精要用作書名,更見良苦用心。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歐陽哲生不愧胡學名家。那年我20歲,閱讀此書,不是景仰胡適,而是懷揣一種看熱鬧的心理,看看民國人物如何論辯、吵架。讀畢,相比胡適的思想(彼時覺得胡適見識淺顯,卑之無甚高論),更為他與人辯論的風度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