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諷諫(2)(1 / 2)

太子逃亡在外期間,武帝狂怒,幾近於瘋狂,群臣嚇得要死,不知如何是好。壺關縣(在今山西)的教育官令狐茂上書說:太子與皇上有父子之親,又有繼承皇位的重任,如果不是皇上被奸臣包圍,親情隔絕而不通,太子無法見到皇上,又被亂臣脅迫,是不會起兵的。太子完全是自衛,這點天下人都明白,但沒有一個人敢說,不亦痛乎!武帝見了,有些感觸,但氣尚未消。等到太子遇害後,又碰到多起以巫蠱相誣的案子,查驗都無證據,武帝終於明白妖術的虛妄和太子的冤屈。

韓安國任禦史大夫時,北方的匈奴派使者來請求和親,武帝讓群臣商議。大行(外事官員)王恢說:“漢與匈奴多次和親,大都不過數年便違背盟約,不如興兵討伐。”安國說:“匈奴兵強馬壯,行動象鳥飛一樣方便,很難製服。得到他的土地,我們也不稀罕,戰勝他們,也顯不出我們多麼強大。況且,跑到千裏之外去作戰,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山東薄綢);衝風(暴風)之極(最後),力不能起鴻毛。不是它的力量不大,是到了最後力量用盡的緣故。打仗不如和親。”

諫大夫杜延年看到漢武帝的奢侈和屢次興兵出征給國家留下的困難,多次對大將軍霍光說:“連年收成不好,離鄉背井的百姓還沒有全部回到自己的家園,應當恢複孝文皇帝時的治國方針,提倡節儉,為政寬和,順從天意,取悅民心,年景就會跟著好轉。”霍光采納了他的建議。

霍禹當了有名無實的大司馬,因為對朝廷不滿而稱病罷朝。霍禹以前的長史任宣前來探望他。霍禹憤憤地說:“我哪裏有病?當今皇帝如果不是因為我父大將軍,豈能有今天!任宣見霍禹怨望極深,就勸他說:“昔日大將軍的做法怎能再次來過?國家權柄、生殺大權皆操在大將軍手中。現在,情況不同了,許、史兩家都是當今皇上的骨肉至親,享受尊貴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大司馬您對此懷恨在心,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霍禹無言以對,過了一些時日,就照常上朝了。

宣帝頗喜好神仙之術,京兆尹張敞上書規勸漢宣帝說:“希望明主經常忘掉乘車騎馬的嗜好,疏遠方士的虛言妄語,留心於帝王之術,太平盛世可望出現。”於是漢宣帝將擔任待詔的方士全部罷斥。

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漢朝群臣議論匈奴的形勢,多數人認為:“匈奴為害多年,可乘其衰敗內亂的機會興兵將其滅亡。”漢宣帝下詔向禦史大夫蕭望之詢問,蕭望之回答說:“《春秋》上記載,晉國士率兵征伐齊國,聽說齊侯去世的消息,便率兵撤回。君子重視的是,不乘敵國喪亂的機會去進攻,認為恩足以使孝子心服,義足以使諸侯感動。假如能使匈奴人因漢的恩德複位,必定會對我朝稱臣服從,這才稱得上是天子的盛德。”漢宣帝聽從了蕭望之的建議。

匈奴呼韓邪單於被郅支單於打敗之後,左伊秩訾王為呼韓邪單於出謀劃策,勸他稱臣歸附漢朝,請求漢朝幫助,這樣做了,才能平定匈奴內亂。呼韓邪單於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見,都說:“不行。我們匈奴的風俗,曆來崇尚力量,恥於在下麵服侍別人,靠馬上征戰建立國家,所以威名才傳遍蠻夷各國。”左伊秩訾王說道:“而今,稱臣於漢,則得以安全生存;如果不肯屈服,必陷於危亡境地。還有什麼計策比這更好呢?”最後,呼韓邪單於終於接受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議。

成帝從當太子時,就以好色出名。等到即位後,皇太後詔令挑選良家女子充實後宮。大將軍、武庫令杜欽勸王鳳說:“按古禮,天子大婚,一次就娶九個女子,是為了讓她們多生兒子,以對得起祖宗。君王若沉湎於女色,就不會享有高壽。年輕人要戒色。《詩經·小卞》這首詩,就是諷刺周幽王廢申後立褒姒,哀傷太子被放逐,使人聽了十分寒心。請將軍常以此為憂!""王鳳將杜欽之言轉告皇太後。

哀帝在麒麟殿設酒宴,與董賢父子、親屬一起宴飲,侍中、中常侍都在旁邊侍候。哀帝喝多了點酒,從容地看著董賢,笑著說:“我打算效法堯禪位於舜,怎麼樣?”王閎插話說:“天下乃高皇帝的天下,並非陛下所有!陛下承繼宗廟,應當傳子孫於無窮。王統帝業是至關重大的事情,天子不可戲言!”哀帝默然不悅,左右都感到震驚。

劉秀本來不好田獵,有一次偶然乘興去打獵,深夜始歸,上東門侯郅惲拒關不開,第二天又上了一本說:“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日,如社稷、宗廟何?”劉秀看了,賜了郅惲100匹布,而貶了放他進去的東中門侯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