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帝錄(1 / 2)

漢高祖劉邦(前256一前195)

漢高祖劉邦,漢族,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人,字季(一說原名季)。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7年。漢高祖既非劉邦的廟號,也非諡號。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但自漢武帝時代的史學家司馬遷開始,稱劉邦為“高祖”,後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稱“太祖高皇帝”、“漢劉邦”或“漢高祖”。劉邦終年62歲(虛歲),葬於長陵,諡號高皇帝。

惠帝劉盈(前211一前188)

劉盈,西漢第二位皇帝,他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次子,母親呂雉,在位7年,死時年僅23歲。漢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崩。諡號“孝惠”,葬於安陵。

少帝劉恭(?一前184)

劉恭,漢朝第三任皇帝。漢惠帝皇後張嫣無子,假裝有孕,拿美人兒子當自己所生的,立為太子。前187年為漢少帝元年。前184年,劉恭被廢黜,並被處死。

少帝劉弘(?一前180)

後少帝劉弘,漢朝第4任皇帝。原名劉山,曾用名劉義。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生母不詳。常山王劉不疑死後,劉山於七月二十七日接封為常山王,並改名劉義。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雉命常山王劉義繼任帝位,並改名為劉弘,即後少帝。在中國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稱明年為元年,但因太皇太後呂雉臨朝聽政,故未改稱元年。公元前180年9月,呂雉逝世。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鏟除呂氏家族力量。朝臣認為,少帝劉弘及梁王劉太,淮陽王劉武等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諸朝臣選定漢高祖與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即漢文帝),並迎入長安後,11月14劉弘等被誅殺。

文帝劉恒(前202一前157)

漢文帝劉恒,公元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恒為代王。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公元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景帝劉啟(前188一前141)

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恒第5子,母親竇姬(竇太後),漢惠帝七年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西漢第6位皇帝。公元前157~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卒於景帝後元三年,終年47歲,諡號“孝景皇帝”。安葬於陽陵。曾用年號:前元、中元、後元。

武帝劉徹(前156一前87)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其母是皇後王娡。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劉邦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後元、太始。諡號“孝武”,後葬於茂陵。

昭帝劉弗陵(前94一前74)

劉弗陵,漢武帝少子,母趙婕妤。劉徹死後繼位,時年8歲。在位14年,病死,葬平陵。年號始元、元鳳、元年。

少帝劉賀(?一前59)

劉賀,史稱昌邑王,五歲時襲父劉髆封為昌邑王,公元前74年六月霍光等迎立他繼位。劉賀在即位27天內,就幹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霍光以其不堪重任,與大臣奏請皇太後(霍光的外孫上官氏)下詔,於同月廢黜了他,並親自送他回到封地昌邑,削去王號,給他食邑二千戶。同年,霍光尊立衛太子唯一的遺孫劉病已為宣帝。前63年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

宣帝劉詢(前91一前49)

漢宣帝劉詢,字次卿,西漢第十位皇帝。在位25年,病死,終年42歲,葬於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15裏處)。

元帝劉爽(前74一前33)

漢元帝劉夷是西漢第11位皇帝。他屬馬,是劉詢與嫡妻許平君生的兒子。公元前67年5月,劉夷被立為太子。宣帝死後繼位,在位16年,病死,諡號為孝元皇帝。公元4年,劉衍尊其廟號為“高宗”。後葬於渭陵(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12裏處)。

成帝劉驁(前51一前7)

漢成帝劉驁,是西漢第12位皇帝,是漢元帝劉寅做太子時與王政君生的兒子。公元前33~公元前7年在位,死後諡號“孝成皇帝”,葬於延陵,廟號統宗(今陝西省成陽市西北15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