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網絡:建立企業的“中央情報局”
“讓公司領先其他對手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情報為自己服務。能否有效地搜集、管理和使用這些信息,將決定你在競爭中的成敗。”
——比爾·蓋茨
就像美國要有CIA、前蘇聯要有KGB、英國要有軍事情報處一樣,企業也要建立自己的競爭情報係統,從而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並具有可行性的情報,有人稱之為現代企業的“中央情報局”。目前,在全球500強企業中,90%以上已經建立了這樣的“中央情報局”。他們高薪聘請專家隊伍為其搜集各類情報,及時分析處理,製定成熟的方案提供給企業的領導層,作為決策的依據,以確保企業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8:30,美國西雅圖,A公司總部。
“為什麼我們剛推出新口味的汽水,B公司就已經在電視上搞促銷了?”負責汽水推廣的市場部經理大發雷霆,“為什麼我們每一步都落後於競爭對手?”9:30,日本東京,B公司總部。“情報顯示A公司已經對我們的促銷有反應了”,B公司的市場部經理不慌不忙地說,“我們該采取下一步措施了。”
——讀者別誤會,這不是間諜片裏的場景,而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企業情報戰的兩個鏡頭。B公司並沒有在A公司裏埋下臥底,但它之所以處處領先於競爭對手,關鍵在於它擁有一套先進的企業競爭情報係統。
現在的企業競爭是全球範圍內的競爭,任何一個企業所麵對的競爭之劇烈、對手實力之強勁都是空前的。要想挫敗競爭對手,就必須找到競爭對手,並全麵了解競爭對手的信息,了解其在生產、廣告、分配和組織管理等方麵的弱點,預測競爭對手的反應,以做出正確判斷,而這一切唯情報工作才能解決。因此,企業有類似“中央情報局”的情報部門,便像美國要有CIA、前蘇聯要有KGB、英國要有軍事情報處一樣。
IBM的經曆頗有代表性。從1991年至1993年,IBM公司的虧損額曾經超過140億美元,它在全球電腦市場的銷售排名已經下降至第三位。麵對這樣的嚴峻局麵,1993年,IBM新的首席執行官蓋斯特先生審時度勢地提出“立即加強對競爭對手的研究”,“建立一個協調統一的競爭情報運作機製”,“將可操作競爭情報運用於公司戰略、市場計劃及銷售策略中”。
在蓋斯特先生的大力支持下,這個藍色巨人啟動了一個試點性的計劃,建立了一個遍及全公司的競爭情報隊伍網絡,並將這個網絡連接到一個由競爭情報專家管理其全部運作的核心站點。通過該計劃,IBM可以準確地判斷競爭對手拉攏IBM客戶的計劃。
為對付這些競爭對手,IBM派出一名高級經理作為常駐“專家”,責任是確保IBM公司掌握其競爭者的策略,並在市場上采取相應的行動。競爭情報隊伍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包括監視競爭對手的常駐“專家”,及與之協同工作的IBM公司各個業務部門的一個專業競爭情報人員核心小組,以及生產、開發、經營和銷售等職能部門的代表。
終於,IBM在行業中重新獲得領先地位,其全新的企業形象以及高速增長的商業利潤都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
正因為情報對企業競爭是這樣的重要,因此,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有90%以上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競爭情報係統,絕大部分實行了信息主管機製,其企業管理已形成技術主管、財務主管、信息主管“三駕馬車”的模式,而這些信息部門也沒有辜負企業的囑托,每年都能為企業創造巨大的財富。
研究表明,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個作為知識經濟和現代智能服務業產物的競爭情報業正在國際上崛起。據IBM公司估計,20世紀末全球競爭情報業市場的總產值達到700多億美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目前我國企業真正擁有競爭情報係統的不足10%,情報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往往被限定在政治、軍事和圖書館等狹小的領域,企業的情報與反情報意識相當薄弱,技術手段也非常落後。這製約了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加強企業情報係統的建設,提高情報競爭能力,成為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一、情報係統:企業的核心部門
情報係統的建立
BOG集團是年收入達60億美元的企業,其總部在英國,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雇員超過4萬人,公司70%的收入來自工業用煤氣和特殊用氣的銷售,在世界的排名為第二。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有8家,公司和這些競爭對手共占有全球市場總量的80%。為了搜集其主要競爭對手的情報,該公司設立了情報部,派專人跟蹤、研究8家主要競爭對手。
日本豐田汽車銷售公司設有一個計劃調查部,確定了“不惜金錢,調配優秀人才,放手工作”的方針,主要任務是廣泛搜集情報信息,調查市場,預測需求。除來自本國和歐美的經銷店、推銷員的經常性市場情報信息以外,計劃調查部每年要進行兩次全麵的市場需求動向調查,還進行樣品調查。這種市場調查每年約開支6~7億日元。為了及時把市場調查的情報與信息結果反映到工業公司中去,工業公司的產品計劃室和銷售公司的商品計劃室、銷售擴大部經常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對策。豐田公司領導人也很善於利用情報與信息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20世紀50年代後期,雖然當時日本經濟蕭條,但該公司通過收集情報獲悉日本自製的小轎車在國內銷路仍然是非常廣闊的,於是仍然投資興建了專造小轎車的元町工廠。結果,在爭取日本國內小轎車市場方麵,比別的公司搶先了一步。
競爭情報已成為現代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工具,成為商戰中最新式的多用途武器。這一認識今天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所認同。企業要想順應競爭環境變化,作出最佳決策,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得到競爭情報的支持。而競爭情報係統,可以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並具有可行性的情報,使企業能夠做到知己知彼,因此也被稱為現代企業的“中央情報局”。美國未來集團谘詢公司1998年的調查顯示,美國年營業收入在100億美元以上的特大型企業中,有82%建立了競爭情報係統;年營業收入在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中,有60%建立了競爭情報係統。前不久,一家美國情報刊物對美國500家大企業的情報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發現96%以上的企業都設立了專職情報機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時刻關注著競爭對手的動向,力求揚長避短,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說到底是情報信息的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市場競爭的自然規律。商場如戰場,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首先要科學決策。競爭情報是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在市場中要不斷開發新產品,選擇投資項目,確定營銷策略,這一切都離不開準確及時的競爭情報。因此可以說,競爭情報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它是企業決策的智囊、市場導向的風向標、市場投資的指示燈,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戰略武器和重要保障。建立企業的競爭情報係統,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一些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內部都擁有專業的情報機構,他們高薪聘請專家隊伍為其搜集各類情報、及時分析處理、製定成熟的方案提供給企業的領導層,作為決策的依據,以確保企業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實際上,在很多企業中也存在著競爭情報係統,不過不正式罷了。非正式情報係統來源於飯店、咖啡屋、高爾夫球場等場合的人際信息交流。非正式情報係統是對情況的熟悉和直覺,加上非程序性的人際交流及日常所見所聞。其產出最終歸結為憑直覺做出判斷,即直覺決策。必須承認,在有些特殊情況下並不一定需要正式的情報係統。比如一個企業符合使用固定不變的技術、封閉的地理環境、規模極小、沒有競爭和隻有極少的雇員等條件,非正式的情報係統勉強可以勝任決策的需要。一些小企業的老板往往要參與企業每一個過程的運作,既了解技術,又組織生產,還是大業務員,他個人就是一個相對完備的信息情報處理係統。
但是,新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使原始的、非正式的企業競爭情報係統往往失去效力。這其中包括技術的複雜性、市場和渠道的複雜性、需求和用戶的複雜性。事實上,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現代商業活動的地域擴大,迫使企業領導人沒有辦法同所有的顧客、供應商等各式各類的人去接觸,這時非正式情報係統就失效了。也就是決策所需要的情報遠遠超出了領導人的交際圈子和直覺的範圍,決策處於盲目的境地。辦企業、經商就像戰爭一樣,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但是曆史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除了少數意外因素外,原因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取勝一方的策略優於失敗一方的策略。充分、及時、可靠的情報是決策(優秀策略)的基礎。隻有正式的、不間斷的、具有有效處理能力的競爭情報係統,才能為企業提供足夠的決策信息。因此,現代企業競爭需要製度化、正規化的競爭情報係統。
全球著名的國際競爭情報專家普雷斯科特認為,競爭情報不僅是企業尋找市場機會的重要因素,而且已成為企業“克敵製勝”的有力武器。他認為,企業競爭情報係統是一個持續演化中的正規與非正規操作流程相結合的企業管理子係統,它的主要功能是為企業評估行業發展趨勢,跟蹤正在出現的非連續性變化,把握行業結構的演化以及分析現有和潛在競爭對手的能力和動向,從而協助企業保持和發展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名譽理事長包昌火研究員指出,競爭情報係統是以人的智能為主導、信息網絡為手段、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的人機結合的競爭戰略決策支持和谘詢係統。競爭情報係統可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擔任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情報保障。
簡而言之,企業的競爭情報係統是一個管理係統,它是為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競爭決策服務的;它又是一個信息係統,它的任務是收集、處理和分析競爭信息,並將之轉化為有價值的競爭情報,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它又是一個人機係統,人的智能永遠是這個係統的核心因素,計算機網絡是其運作過程中必備的現代化手段;它還是一個戰略係統,是通過企業內外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贏得發展企業的競爭優勢的戰略應用係統。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決策提供依據,以幫助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
國際上的競爭經驗表明,競爭情報不僅是組織的一項任務,而且是組織的一種能力,是一個組織理解競爭、參與競爭和贏得競爭的一種核心能力或者稱之為情報競爭力。
情報競爭力可由下列能力構成:監視並分析競爭環境變化的能力;獲取並分析競爭對手信息的能力;研究並製定競爭戰略的能力;信息安全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情報共享與快速反應的能力。
日本前首相三本武夫就曾把強大的情報能力和出色的情報工作稱為日本的三大驕傲之一。日本的政府機構、綜合商社和企業情報部門構成了日本競爭情報網絡的三大支柱。美國前總統卡特則說過,“美國三分之二的成果來自有關信息活動”。美國的許多跨國公司,例如IBM、施樂、摩托羅拉、Nutrasweet、Avnet、Merek、寶潔、英特爾和微軟,都把競爭情報分析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信息技術和軍事C3I技術(指揮、通信、控製和情報技術)導致美國獨步天下的軍事優勢,那麼作為企業的一大基本戰略的競爭情報,以及作為“企業中央情報局”的競爭情報係統,則是美國企業獨領風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