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信息的擴散方式,競爭情報的搜集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正式渠道搜集方法和非正式渠道搜集方法。
正式渠道搜集方法是用公開的方式通過正式的途徑搜集情報。不要以為用公開的方式搜集不到有價值的情報,事實上,企業的競爭情報絕大多數可以通過公開的方式搜集到。多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一直都很重視搜集這種公開的情報,他們通過積累和分析這些公開傳播的資料信息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例如,美國國會研究處負責亞洲問題的專家羅伯特?薩特,研究中國問題12年,其方法是毫無遺漏地閱讀報紙與出版物。一名日本人通過長期閱讀前蘇聯的《科學與生活》雜誌,從中分析出了很多重要情報,他將這些情報搜集整理出來,向日本、前蘇聯申報專利,又賣給前蘇聯應用於民用生產,因而大發其財。由此可見,公開的渠道範圍極廣,內容非常豐富,在競爭情報搜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決不可因其繁瑣或不能立竿見影,就輕視它。
正式渠道搜集的具體途徑有以下幾種:
1、公共傳播載體
在當代,大量市場情況和動態的情報是通過出版發行係統、廣播影視係統和互聯網公開傳播的,因而從圖書、雜誌、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行業協會出版物、會議文獻、技術報告、產品標準及樣本及有關單位贈閱的資料信息中獲得情報,是我們搜集競爭情報的極其重要的途徑。
公共傳播物輻射麵寬、信息含量大、時效性強。如電台、電視台多數都有經濟節目,可提供大量的商務信息,還有新聞、科技、廣告等節目,通過收聽、收看、錄音便可從中收集有價值的情報。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展網上營銷和促銷活動,搜集情報工作變得更為方便,更富成本效益。在競爭對手的網站上通常都有著豐富的信息內容,首先值得一讀的是其新聞發布稿。一般企業的新聞發布稿內容詳盡、豐富,若能接觸到原始材料,會有助於你從中收集“可操作性的情報”,從而得出可靠結論。互聯網上載有多數上市公司的大量資料,這是互聯網最能發揮其作用的地方。利用搜索引擎,借助企業網站,你可以輕鬆獲得有關企業的許多最新數據。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它已經積累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信息鏈,利用互聯網收集情報信息已成為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要內容。
隨著新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企業還可以從數據庫,尤其是從商情數據庫得到競爭情報。目前國內外有許多此類數據庫,如:《中國企業、公司及產品數據庫》、《中國百萬商務通訊數據庫》、《中國經濟信息數據庫》、《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中國科技成果數據庫》、《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化學文獻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數據庫》、《中國專利數據庫》、《中國國家標準目錄與科技標準術語詞典》、《中國法律法規大全》、《國家法規數據庫》、《人民日報?市場報全文數據庫》、《中國計算機報全文數據庫》等及國外的DIALOG、ORBIT、ESAIRS以及DATABASE、BRS、NEXIS、NEWSNET等等。
2、各種社會活動
參加與企業相關的招商會、展覽會、交流會、學術會議,以及企業舉辦的技術鑒定會、訂貨會、新聞發布會等,可能獲得:工商會資料,交流會和學術會議資料,企業的廣告、產品介紹、產品樣本等。
3、向有關單位索取資料
有些情報資料並非都載於大眾化的出版物上,需要通過派人磋商或發函聯係等方式才能獲取,這可以是無償的,也可以是有償的。如國內外企業的產品樣本、產品說明書、產品介紹、企業內部刊物、實物樣品等。有些企業為了宣傳產品,推銷產品,擴大企業影響,往往願意免費贈送有關資料。許多單位之間建立了市場資料的相互交流製度,這樣的交換可使雙方互通有無。
4、專利文獻專利技術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在競爭中取得技術優勢、立於不敗之地的有利武器,同時專利情報也是企業競爭情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當前,市場競爭的焦點既是技術和服務的競爭,也是專利的競爭。據統計,世界上發明創造成果的90%以上都能在專利文獻中查到。因此,公開出版的專利文獻已成為企業獲取競爭情報的一個重要來源。
企業既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高新技術的競爭,誰擁有高新技術專利,誰就能占據市場競爭的優勢,占領並贏得一方市場。而通過查找專利信息,企業可以了解某一項技術的市場前景和潛力,潛在的競爭對手及其市場地位、技術水平等信息,用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研究方向及市場定位。因此,企業必須製定專利信息戰略,借助專利信息,及早發現萌芽技術,盡快開發出優於現有技術產品的新產品、新工藝,搶先投放市場,爭取競爭的主動權。同時,應注意分析競爭對手的專利保護範圍,繞過或衝破競爭對手的技術壟斷,取得自主專利權,從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統計,如能充分利用專利文獻,首先可以節約40%的研究開發經費,少花60%的研究開發時間。因此,企業在科研立項、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前,應該進行專利文獻的查新檢索,這樣可以解決科研、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啟迪科技研究和開發人員的創新思路,提高研究開發起點,避免低水平的重複研究,節約新產品的開發時間和經費;其次,可以作為技術引進的決策依據,積極開展專利許可貿易,走引進創新之路;另外,在開展對外技術貿易時,可以查清引進技術的法律背景,爭取技術談判的主動權,避免技術引進的盲目性,節約技術引進的開支。
5、競爭對手的公開資料競爭對手的許多公開資料,如企業廣告、產品說明書、產品報價單、企業簡介、企業刊物、企業年報、企業領導講話等,表麵上看沒有什麼機密可言,但認真分析與研究,同樣能發現許多極有價值的情報。以許多企業鋪天蓋地的招聘廣告為例,這些廣告在常人眼中可能一閃而過,但經過情報人員精心分析、提煉,有可能發現價值不小的情報。如美國MC通訊公司在開展電子郵件業務之前幾個月,打出要招聘數名通訊工程師和工人的廣告。該公司的競爭對手在研究分析這一廣告之後,確認這個公司招聘人員正是因為他們有拓展業務的計劃,從而采取了先發製人的應對措施。因此,一些企業競爭情報人員特別注重研究競爭對手公司的CI手冊、員工手冊、企業法規、內部刊物、公關文稿、互聯網發布的信息、重要領導人講話和文章等,從中搜集到價值的情報。
據情報專家們推算,企業競爭情報來自公開資料的占93%,非公開資料為6%,機密資料為1%。通過在公開情報源上搜集一些表麵上無關的信息片段,進行整理、彙總、歸納、分析,將它們拚接成一幅完整的有用的情報,這是獲取競爭情報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
非正式渠道搜集方法是采用非公開的方式,通過某些特殊的渠道,在合乎法律與道德的前提下搜集競爭情報的方法,因此也被人稱為特殊手段搜集法。非公開領域的情報是不能通過公開渠道所能得到的情報。不能公開得到並不意味著就是秘密,而是相對來說比較隱蔽,要想獲得這些情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動些腦筋,需要通過某些特殊的渠道或者采取某種特殊的手段。包括通過接觸競爭對手企業的人、物、活動進行搜集,通過高新技術手段的應用進行搜集,通過“人際關係”網進行搜集,通過參觀訪問掌握先進技術工藝的企業進行搜集,通過購買對方的“先進設備”進行搜集,通過建立全員調查製度進行搜集等。值得注意的是,用非正式渠道搜集競爭情報,不同於間諜獲取諜報,必須堅守一個底線,那就是不違反法律規定。具體途徑有以下幾種:
1、建立人際網絡搜集人際情報
人際情報指通過人際交往獲取的情報或別人告訴你的信息。當你的銷售人員中的某人告訴你一家企業可能出售分公司,這是人際情報。你在聚會中聽到你的競爭對手換了新經理,這也是人際情報。據對一些中小企業的經理的調查,了解他們獲取信息的方法,我們得知絕大部分經理人把人際情報看作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獲取人際情報的方法包括交談、詢問、采訪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