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下)(1 / 3)

三、情報的分析

烹飪後擺在桌子上的魚

美國一位輸油站工作人員發現一輛滿載油管的火車向南方駛去,當即把這一信息反饋給本企業的情報人員。情報人員經調查和分析,發現競爭對手正在一個新的區域鋪設天然氣管道,從而掌握了競爭對手的最新動向。

德國的地毯市場一直被伊朗地毯占領。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出後,許多人僅從戰爭的角度看待這一事件,而山東威海地毯一廠卻從中發現了商機。他們分析:兩伊戰爭爆發後,伊朗的一些地毯工人必然會要應征上前線,從而導致地毯的產量下降。山東威海地毯一廠由此作出了乘隙而入,突擊生產,用自己的產品取代伊朗地毯的決策,成功地實現了打入德國市場的宿願。

滿載油管的火車向南方駛去與兩伊戰爭爆發,這是許多人都能夠輕易獲得的信息,但如果不經過認真地分析,美國的那個輸油站不會發現競爭對手的最新動向,山東威海地毯一廠也不會抓住打入德國市場的機會。由此說明,競爭情報市場中重要的不是信息的搜集,而是情報的分析。而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情報工作還停留在簡單地捕捉信息方麵,由於缺少分析而未能提供真正對企業決策起影響作用的情報。

實際上,我們前麵所介紹的情報來源與情報搜集,準確地說,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報,而隻是一種信息(也有的稱之為情報資料),我們隻不過是為了行文的方便稱之為情報而已。信息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思維領域,無一不存在信息。人們是通過對信息的接收、思維加工而認識事物。信息的產生、傳遞和接收是一種極普遍的現象。但是,信息並不是情報,信息隻有通過收集、分析、提煉後,才能被稱為情報。有人如此打比方:如果你去釣魚,釣上的魚不是情報;把魚拾掇幹淨了,也不是情報;必須把魚精心烹飪了,放在餐桌上,才能算得上情報。情報與信息的關係是:信息是事物存在的形式和運動狀態,是遠比情報廣泛得多的概念。情報包含於信息,是信息的一部分。信息與情報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情報必然是信息,而信息不一定都是情報。

情報專家認為,我們周圍充滿了信息,但卻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情報。這不是說信息不重要,而是說我們沒有從信息中發掘出有價值的情報。

競爭情報之所以為競爭情報,其特有的屬性並不在於信息的本身,而在於它在特定的時間與特定的事件(物)或態勢的關係。同一條信息,在隻有運用它才能作出行動決定的時候,這條信息才是有價值的競爭情報,在其他情況下這條信息可能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同樣一個事實陳述,在不同的人眼裏,所表達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沒有經驗的人可能看不出什麼,有經驗的人卻可能找出這個事實對於當前事物發展態勢的“危機”、“機變”或“機遇”,這就是競爭情報了。

1982年2月底至3月初,墨西哥愛·基瓊火山爆發,大量火山灰噴上天空。這則簡短的消息,竟使美國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1983年減少三分之一的農作物耕種麵積。這兩者有什麼聯係呢?

美國的情報人員是這樣分析的:大量的火山灰噴向天空,使日光被遮,需要陽光的生物因此而無法接受到太陽能;另外,火山灰包住地球,由地球向外逃出的反射能,被反射回來形成積蓄。其結果,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測:一種是日光被反射回去,造成地球的寒冷化;一種是地球如同架了天棚,造成地球的溫暖化。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或交織進行,都必然會對農業不利。美國依靠眾多的人造衛星,事先掌握了這些資料,對氣象進行研究,並對世界各地農業進行監視,從而得出了墨西哥及其周圍各國農業可能歉收的結論,因此便決定砍掉本國三分之一的耕種麵積。

美國減少耕種麵積,也是針對前蘇聯的。美國糧食剩餘,而前蘇聯糧食不足,每年要從國外進口大批穀物。在正常年景,世界各地農業豐收,美國要推銷剩餘糧食卻不能抬高價格。因為如果美國抬高糧食價格,前蘇聯可以從加拿大、阿根廷等國進口糧食。現在情況不同了,一是由於農業歉收,原來出口糧食的國家自顧不暇,沒有餘糧出口;二是前蘇聯北部麵臨寒冷化,西部麵臨幹燥化,糧食本來不能自給,再加上嚴重的農業歉收,更需要進口大批糧食;三是美國由於減少三分之一的耕種麵積,糧食價格大大提高。這時前蘇聯不得不硬著頭皮,以高出正常年景2倍的價格向美國購買糧食,因為美國是唯一有糧食出口的國家。結局遠不隻如此,前蘇聯為了向美國支付購買糧食的費用,不得不壓縮軍事開支,不得不拋售庫存糧食。美國還抓住前蘇聯要進口糧食的弱點,迫使蘇聯在限製中程核武器談判中作出讓步等等。

事實上,競爭情報就是關於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等的信息,經過分析和智化後形成的增值了的知識產品。研究競爭情報時可以發現,所有的信息來源都是公開的,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缺什麼都不缺信息,憑公開的信息就能判斷出任何一家大中型企業的動向和意圖,當然前提是必須掌握信息綜合加工的手段。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美國有一個研究生,根據公開的資料研究原子彈的構造和製造工藝,順利得手,並編輯成書準備出版。出版之前他為了證實自己研究成果的正確性,將書稿交給中央情報局審閱,美國情報官員看到書稿後大冒冷汗,連呼慶幸:如果該書悄悄出版,任何一個國家都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製造出貨真價實的原子彈。該書雖然最終沒有出版,使人類避免了一場核混戰,但那位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卻很好地說明,認真地分析信息,便能獲得有價值的情報。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搜集到的情報(準確地說應該是信息),多數是較粗糙的、零星的現象,屬於原始的淺層次的東西,要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情報,成為企業決策的依據,那就必須經過認真的分析與推理、篩選和精選去掉雜質,剔除虛假因素,從而大大提高情報的使用價值。有些情報僅僅露出某些問題的蛛絲馬跡,或者提出一些問題的思考線索,需要經過分析、預測、推算、聯想等一係列推理過程,才能延伸成為有價值的資料,發揮其潛在作用。

情報的價值在於分析

競爭情報的信息來源很廣泛,有來自報章雜誌、企業的財務報告,有來自展覽會上的聊天、市場的傳言、企業發的產品手冊,也有來自互聯網的招聘廣告、政府的數據庫,等等。這些信息是雜亂無章的,企業如何應用這些帶有情報性質的信息呢?

情報的真正價值在於分析與研究。情報分析,這是企業競爭情報活動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環節。

情報到手後,必須經過認真仔細的分析、研究才能供決策層使用。所謂情報研究,就是對搜集到的各類情報資料進行分析、鑒別、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嚴格地說,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到的情報,隻能稱之為情報資料,還不能稱之為名副其實的情報。情報人員搜集到的情報資料浩如煙海,而且各種渠道獲得的情報資料,往往是零碎、片麵、真偽混雜,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對各種情報資料查絲辨跡,仔細斟酌、科學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結論,是情報研究的中心環節。一般來說,情報資料越豐富,越便於研究和鑒別,得出的判斷就越符合實際,就越能為決策者作出正確決定和有效實施計劃提供可靠的情報保障。曾有一位一貧如洗的日本人,從前蘇聯科技報刊收集科技思想,然後進行加工、整理和再創造,再把初見端倪的“科技”以高價出售給日本及其他各國的大工商企業,幾年時間就成了千萬富翁。

有人曾作過這樣的比喻:剔除原始情報資料的夾雜物,再仔細地抽絲剝繭,使之成為真正的情報,就如同釀造上等葡萄酒時,必須首先精選上等的鮮葡萄一樣,又如同從鎳礦提煉出鎳,最後隻能提煉出百分之零點三的蒸鎦物一般。去粗取精,依據情報資料的使用價值進行取舍,就是這個道理。

非洲的汽車市場,原來是法國人一統天下,日本的汽車商垂涎三尺。有一家日本汽車廠從搜集的情報資料發現,法國公司不願向當地的汽車進口商提供貸款,其汽車配件交貨也很慢。抓住這個弱點,日本人馬上發動攻勢,他們向當地的進口商提供比法國人更加優惠的條件,同時加快零部件的交貨日期,從而一舉占領了大批非洲市場。

幾年以前,G、科斯特利在他工作的食品廠停車場停車時,看到街對麵通用食品公司正在卸下德國造的雙壓成型機。以前所有廠家使用的都是法國的雙壓成型機,科斯特利自己工廠裏的法國成型機一直都存在問題,但也一直找不到原因,看見競爭對手購進德國機器,他意識到他們已經放棄了法國機器。於是,他立刻跑到附近一家商店買來相機和膠卷,隔著街拍照。憑著這些照片,他說服了凱洛格公司的總裁也采用性能更好的德國機器。

福建青州紙廠是以馬尾鬆為主要原料生產紙袋紙的綜合造紙廠,該廠原有的造紙機是1957年從奧地利進口的,設備老化導致產品落後。為使生產的紙袋紙在質量上來一個飛躍,該廠決定引進國外先進紙機設備。但究竟哪一國設備比較先進,經濟效益好呢?該廠領導首先從情報調研人手,組織有領導、科技人員、情報人員參加的小組,查閱國外有關技術資料,研究了美國提高紙張伸性技術專利和世界水平動態,與此同時,掌握價格情報,做好價格分析。為了獲得精確的價格情報,他們先後采用了幾種方法:一是分析比較各家外商的報價;二是與外商進行技術交流時,有意識地探聽收集價格情報;三是出國考察時,向國外造紙設備製造廠了解設備價格表。然後利用外商之間相互競爭的心理,從報價的三家外國公司中選中了美國貝諸依特公司,引進其先進設備。由於貨比三家,充分利用了外商競爭心理,從而迫使美國公司從引進的71套設備原報價共計1360萬美元降至720萬美元。該廠不但為國家節約了外彙640萬美元,而且自新設備投產以來,該廠產量提高60%,節電50%,每年節煤2萬噸,每年節約木材13萬立方米,增加稅利4000萬元,勞動生產率提高50%,紙張質量耐酸度指標達3、5公斤以上,居全國之首。該廠先進紙機設備的引進,使其造紙技術達到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