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表妹”的衰老哪裏去了?
當然,賺到錢並不等於實現了目的,女性也可以在更廣闊的社會人生中尋找自己,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女性們應多發展些興趣和愛好,在事業上也要有自己的立足點。盡管錯雜紛紜的生活不可能令每個奮鬥中的人都成為贏家,但美在過程,美在你的一生有一個充實向上的人生。
增加享受幸福資本
作為女人,自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甚至是事業,才能獲得享受生活的權力,才能增加享受幸福的資本,不依附男人生存的女人才能做到自尊。
有一位喜歡做詩人夢的女孩,背負往日的失落和痛苦,經過磨難的考驗和勤奮的思索,寫出了她人生中美麗的詩篇。
這位愛做詩人夢的女孩長大後成了一位獨立自主的女性創業者,在經曆漫長而艱難的追求之後,將失散的中國民間工藝——“中國結”再次複活,打造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
她,就是孫麗。不少人或許可能不認識孫麗這個人,但相信不少的人一定知道如今火遍神州大地的中國結。許多歸國華僑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離開祖國時,選購禮物中最多的是中國結;一些年邁的父母寄給遠方兒女物品,沒忘裝上一個紅色的中國結。中國結不僅掛在了五星級賓館的大堂中,也掛在了普通百姓的住宅裏,掛在了機關單位辦公室。中國結牽動了中華民族悠悠脈線,牽動了中國百姓的殷殷之情。正是孫麗,演繹著中國結產品開發推廣的序曲。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孫麗也有過做夢的季節。那時的她對繆斯有著無限的虔誠,憑借對文學的愛好和良好天賦,她的詩篇出現在全國許多報刊上,在校讀書時已是學校裏小有名氣的小詩人了,在眾多女生中,她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畢業後,為了掙錢,孫麗做了一名薪水僅夠養活自己的小學教師。小時候,孫麗曾經跟奶奶學過用繩子編結各種圖案,於是,在每次寄給自己男友的信中,她都會用紅繩子打一個“同心結”放進信封裏,希望紅紅的繩子能牢牢聯結兩人的愛情。但一年後,孫麗等到的卻是一張結婚請帖,男友終於還是抵抗不住物質和金錢的誘惑,和一個比他母親小不了幾歲的公司女經理結了婚。孫麗一下子懵了,多少夢幻和苦戀,就這樣煙消雲散。
孫麗病倒了。她確實想不通,她認為自己所追求的事業是非常神聖的,在繆斯的保護下,她是那樣幸運,卻又是那樣不幸。但她最後還是走了出來,她並沒有因為男友背棄當日的山盟海誓而頹廢消沉,因為她還有夢,她要為自己心中的夢想而活,教學成了她情感的依托,畢竟,她還年輕,她還得振作起來,闖出自己能夠獨當一麵的新天地來。
美麗的故事總是一個懸念,一個溫柔的夢。初戀的失敗並沒有讓孫麗改變初衷,而一個與她素不相識的男孩,不經意說的一句話卻改變了她的一生,這是她所始料不及的。
孫麗業餘愛好寫作。那年,她去北京參加一個筆會,聯歡結束,最後的一個活動是遊長城、訪古跡。當時組委會由於經費不足,臨時決定每個與會會員都要交300元錢作為暫時的費用。當時有位陝西來的農民文友也在場,他和年輕的孫麗談得很投緣,這位農民作家很清貧,來北京的經費也是賣了家裏的糧食才湊齊的,組委會的決定使他很為難,經濟緊張的孫麗也是同樣尷尬。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是300元呢!孫麗和那位農民文友便商議,到組委會詢問一下,看能否照顧一下。到了組委會財務室,孫麗走到會計跟前,小聲問:“同誌,我們沒有那麼多錢,能否關照一下?”當時收錢的會計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聽了孫麗一番話,卻白了她一眼:“沒錢?沒錢來這裏幹什麼?”一句話說得孫麗和農民文友都驚呆了,在場的會員們都很氣憤,但孫麗和那位農民文友卻一言不發走向一旁。最後,孫麗和那位農民文友都未去長城,而是在北京的十字街頭從傍晚8點走到淩晨4點,他們在探討,更多的是思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沒有純文學,純文學能否生存。那男孩年紀雖不大,說話也有點偏激,但卻給了她很大的啟迪,他說出了一個很多年一些人都沒有明白、即使明白了也不敢麵對的一個事實,搞文學創作並非不食人間煙火,離開物質基礎,純文學很難生存。經過幾個漫漫長夜的思索,終於,一絲曙光從心靈和生活的另一個角落折射過來。
從此以後,孫麗開始走向商界。她並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離開了手中的筆,她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她幹過營業員,跑過業務,其中滋味,難以細說。她隻有一個信念:一切從零開始。她艱苦勤奮,不敢有半點怠惰。一次,她在做業務時,一位台灣老商人的一句話使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你要記住,你這樣做一輩子,仍然是為別人打工,人活著應該做自己的事業!”到現在,孫麗依然記得老人說話時的神態。當晚,她心裏波瀾起伏:“是啊,不能老是給別人打工,縱然做得再優秀,也還是給人家幹,要有自己的事業!”但是,該做些什麼呢?她冥思苦想,遲遲不能回答自己。
從此,她處處留心,每個小小的機會都不放過。天道酬勤,機會總會光臨那些勤奮的人。在一次商品交易會上,她深深感到,隨著中國加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手工藝品將會受到全世界的青睞,但中國手工藝品的種類繁多、流派各異,到底做哪一類呢?商海遊弋的孫麗並沒有丟下手中的書籍,有一天,她在《易經?係辭》上看到“古結繩,上而治,後世聖人易之書目契”的記載,繼而又在倜易渤中看到東漢詩人鄭玄的:“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孫麗眼前一亮,幼年時在農村老家有關中國結的美麗記憶瞬間在她腦海中複活,一座塵封的曆史之城悄然打開:孫麗出生在黃河古道邊的一個小村莊。奶奶常常用紅頭繩編成蝴蝶結和各種小動物給她,小孫麗8歲時,奶奶特意用紅色膠線給她編結了一個大大的“如意蝴蝶結”,小孫麗興奮得一夜沒睡,蝴蝶結的美麗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裏。當時,小孫麗和奶奶並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流傳於民間的中國結藝。幾個月沉浸於書海,中國結終於在孫麗的眼前顯現出一個清晰的輪廓:中國結,始於上古,興於唐宋,盛行明清。在遠古的華夏大地上,“結”曾被先民們賦予了“契”和“約”的法律表達功能和記載曆史事件的作用,一個結就是一個事件、一個寓意、一種象征,並逐漸成了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後來,繩結超越“結繩記事“的工具作用,被心靈手巧的人們變成了手工工藝,演變成女紅。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的飾品。
多年的創業渴望萌動了,一種責任和使命感在孫麗心中升起:把失散的“中國結”尋找回來,並當作產品發揚光大。於是,孫麗買來一大堆繩子,四處拜師,潛心研究,穿、插、勾、引、扣、結,工藝技法越來越熟練,圖案形式越來越豐富,一個個精彩照人,美觀豔麗,她借鑒中國古典詩詞給這些圖案起了好聽和富有文化涵義的名字,像:“吉祥如意結”、“同心雙喜結”、“延年長壽結”、“年年有餘(魚)結”、“榮升結”、“思歸結”等。產品有了,但怎樣推廣普及,讓更多的人認識接受呢?
由於前期開發中國結,花費很大,後來已經沒有資金做宣傳廣告,孫麗就印了一些最便宜的宣傳單,親自散發。隻在一個地區散發,收效甚微,她便訂了個目標:把宣傳單從內地散發到沿海!
她帶著宣傳單發到了江蘇南京,已身無分文。餓了一天的她漫無目的在南京的大街上轉悠,潛意識裏帶著一種對食物的渴望。渴望使她不知不覺走進了泰華對外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辦公室,總經理李華是個很有眼光的人,看到孫麗的宣傳材料和中國結樣品,懇求孫麗留下來發展,並提供一切優厚待遇,然後在一家豪華酒店,盛情款待孫麗。在孫麗的一生中,那頓飯吃得最飽、最香。
一個冬天,孫麗一路風塵來到石家莊,下車時已是深夜12點,外麵朔風怒號,雪花漫天飛舞,候車室裏座無虛席,地板上都擠滿了人。孫麗舍不得花錢住旅社,她往四處看看,見一個撿破爛的婦女鋪了個小被子在地板上睡得正香,她走過去拍了拍那婦女,那入迷迷糊糊往邊上挪了挪,讓了一點位置給孫麗,疲勞的她很快就進入了夢鄉。早上一覺醒來,婦女和被子不知去向,她躺在光地板上幾乎凍得渾身沒有知覺,過了好大一會兒才能把身體舒展開來。
“南京的飯最香,石家莊的地板最涼。”成了孫麗創業史上的—一個見證。付出總有回報。由於孫麗的推廣宣傳,人們開始慢慢認識了中國結,精美多彩的圖案,博得社會各界人們的讚許,孫麗又給它們起了具有民俗風格的名字,在中國這個傳統民俗的國度裏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同,前來購買者絡繹不絕,有時還要事先預訂。一家外貿公司把她設計的幾款中國結賣到台灣,在台灣試銷後大受歡迎。濃鬱的中華民族特色,淡淡的鄉土氣息,強烈地吸引著台灣的遊子。曾有一位台灣老太太手捧中國結,望著上麵的絲絲線線,老淚縱橫地說:“我多想飛回大陸,看看年邁的老娘。兒時,她就拿紅紅的繩子給我的頭發紮好看的蝴蝶結。”